时隔三年半港股创业板IPO再“开闸”
市场人士认为:激活市场关键在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记者 唐燕飞
近日,优博控股通过港股创业板上市聆讯,计划于6月3日IPO上市。这距离上一单港股创业板IPO,即2021年1月13日裕程物流登陆港股创业板,时间已经过去近三年半。
今年1月1日,港股创业板上市改革措施正式生效。业内人士认为,港交所创业板改革后或能吸引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而如何提升市场流动性,还有待改革进一步发力。
业绩预期能否兑现是关键
5月22日,半导体企业优博控股在港交所披露了聆讯后的招股书。2022年4月,优博控股首次递交招股书,经历了5次递表更新,历时两年后才通过了港交所聆讯,保荐机构为越秀融资有限公司。
优博控股是一家半导体产业链公司。从业绩看,优博控股并不稳定,甚至还有所下滑。公司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净利润分别为2639.60万港元、2179.80万港元和503.80万港元。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预计与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务表现会有所增强。
优博控股若要持续扩大产能,未来或许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账上现金为-190万港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为0.28亿港元。
业内人士认为,优博控股上市的动力是急需资金“补血”。优博控股此次全球发售预计募资总额为0.69亿港元。“优博控股在招股书中介绍了融资是为了发展新产能,提升公司的‘造血’能力。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刺激对半导体相关产品的需求,因此公司还是有一定增长潜力的。就目前而言,业绩预期能否兑现,是公司能否吸引投资者的关键。”一名港股市场分析师表示。
或成主板“踏脚石”
今年1月1日,港交所重新推出简化转板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符合资格的创业板发行人转主板,无需重新委任保荐人尽调等;增设“市值/收益/研发测试”的上市标准,支持从事研发活动的高增长企业;缩短控股股东上市后的锁定期至12个月;取消强制公布季度业绩规定。
此前,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的改革,相当程度上为中概股回归、生物科技企业和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打开了路径。业内人士认为,重推简化转板机制将降低企业从创业板转至主板的难度和成本,成为中小企业到主板挂牌的“踏脚石”,增设新财务资格测试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目前,还有两家企业也递交了港股创业板上市申请,这两家公司为元续科技控股和广东集信国控检测,分别于2023年12月8日、2024年3月27日递交申请。
“随着港股创业板改革的实施,一些新兴增长型企业将获得上市机会。但是‘开闸’的同时,如何保证上市公司质量也是难点。”一名港股投行人士分析。
整体流动性难题待解
目前,港股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流动性难题待解。截至5月24日,港股创业板(GEM)市场共有325家公司。5月24日,125家公司“零成交”。近一个月来,日均成交额超过千万港元的仅中国有赞一家公司,其日均成交额为1172.82万港元。
业内人士认为,要激活创业板市场,关键是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从而吸引投资者关注港股创业板。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与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师赵然表示,中小市值公司股票较低的换手率水平,是导致港股整体流动性水平落后于其他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进中小市值公司股票二级市场交易状况的改善,离不开在资产端的严格筛选和质量把关。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表示,在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包括买方和卖方在内的市场参与者均担当着重要角色。若要汇聚大量优质发行人,重燃投资者对小型股的需求,保荐人和包销商等中介人应为拟上市公司质量把关。
香港华夏证券行政总裁王荣昆认为,从港股创业板改革方向看,港交所将创业板发行人控股股东的上市后禁售期从24个月缩短至12个月,有助于提升流动性,因为新申请人有更多股份可提早在市场上流通。此外,取消强制季度汇报的规定,能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增加上市的吸引力。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能够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随着港交所与更多国际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更多国际中小型企业与国际资金有望进入创业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