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助力提升新质生产力——第十二届(2024)SIIFC国际研讨会特别报道
| ||
| ||
| ||
| ||
|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
绿色金融实践应锚定于
价值提升、收益增加及社会福利改善
◎王敬博
在6月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2024)SIIFC国际研讨会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绿色金融的发展必须聚焦助力提升新质生产力,致力于提升人民的福利水平,并着力增强公司的内在价值。
刘元春表示,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了实现该战略目标的路径、方向和策略,强调了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并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为金融领域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对于金融界乃至学术界都具有指导性意义。
“在研究和规划绿色金融的进程中,确立理论和战略的锚至关重要。”刘元春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学术研究和战略谋划提供了新的标杆和锚,强调了生产力发展、人民福利提升以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性。
刘元春认为,绿色金融的发展要真正落脚于实体经济,推动减碳、绿色技术创新和社会福利改进。他提出,绿色金融应该成为判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标准,确保金融活动真正服务于生产力的提升和人民福利的增进。
刘元春表示,近年来,绿色运动的发起国家,如欧美等国掀起了反ESG运动,并且已经汇聚成为美国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一种新纲领和思想运动。他认为,我们要思考这对于我们在中国特色ESG理论体系构建和中国特色ESG实施标准方面到底有怎样的新启示。
“我们应当进行深入分析,以评估我们所提倡的绿色理念是否真正促进了绿色工作有效进展。”刘元春说,具体而言,我们应当对绿色金融实践进行细致评估,以确保其与我们所倡导的绿色理念保持一致性,并验证其是否锚定了具有实质意义的目标。此外,还需考察这些实践是否真正实现了价值的提升、收益的增加以及社会福利的改善。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屠友富:
聚焦绿色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毛佳慧
在6月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2024)SIIFC国际研讨会上,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屠友富发表致辞时表示,绿色金融、新质生产力是当下最受关注的两个话题。以绿色金融为重要抓手,积极投入金融资源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全社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促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科技金融等融合发展,既可推动新质生产力跑出“加速度”,也是力争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发挥好绿色金融“供血”功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海大有可为。
作为上海最大的跨金融领域社团组织,上海金融业联合会高度关注最新经济金融动态。屠友富介绍,5月28日,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与《新金融》杂志、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主办了“金融强国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研讨会”。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重要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的推动作用不可或缺。
“展望未来,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将始终遵循立足上海、服务金融、推动创新、合作共赢的办会宗旨,着力发挥上海金融业整体优势以及平台、桥梁、窗口作用,认真做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创新、促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等重要工作,持续扩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屠友富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绿色金融发展正在从“写意画”走向“工笔画”
◎记者 马慜
在6月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2024)SIIFC国际研讨会上,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我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引领力量,近年来绿色金融呈现出从“写意画”走向“工笔画”的快速发展态势,政策也从号召引导走向强制落实。实现“工笔画”涉及各个方面,但是经过条分缕析之后可以得出,碳足迹是绿色金融下一步发展的核心。
鲁政委解释道,碳足迹主要包括四类:一是组织的碳排放;二是产品的碳排放;三是CBAM隐含碳排放;四是碳市场的碳排放。这些核算方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围绕着碳足迹的核算,其数据、方法学、统计认证、披露乃至推进国际互认,需要进行大量基础性的工作,这项巨大的工程才刚刚开始。
今年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和数据库,制定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自身及其投融资相关业务碳排放数据的管理和统计。
鲁政委对此表示,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不仅是一家金融机构要对其自身的碳排放进行统计,而是要将范围进一步扩展,这就需要整个经济体系要有相应碳排放数据披露作为基础。
上述指导意见还强调,支持信用评级机构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鲁政委提到,过去ESG信息披露各自为战,每个机构都有一套ESG披露方法,每一个主体披露的报告都各不一样,横向不可比,纵向也不可比。现在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已经在推进相关工作,财政部也于近期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可以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康奈尔大学安德鲁·卡罗伊:
鼓励金融界采取更科学的方法整合ESG因素
◎毛佳慧
在6月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2024)SIIFC国际研讨会上,康奈尔大学商学院院长、金融学教授安德鲁·卡罗伊(Andrew Karolyi)深入探讨了ESG投资的发展现状,并分享了他在可持续投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鼓励金融界采取更加负责任和科学的方法来整合ESG因素,以推动可持续投资的健康发展。
为了深入探索ESG在金融专业人士中的实践情况,卡罗伊教授参与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聚焦欧洲金融专业人士,研究发现了一些与直觉相悖的结果。研究表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投资顾问和咨询师,在推动ESG信息披露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公司财务主管对ESG因素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通常是外部力量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披露ESG信息。
具体而言,ESG评级数据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评估公司时使用ESG评级数据,但内部人员(公司财务人员)和外部人员(顾问、咨询师和投资经理)在使用这些数据的比例上存在差异,公司内部使用这些商业数据的人不到一半。此外,尽管大多数受访者认为ESG评级数据不够标准化,但这并未影响他们使用这些数据。
“越来越多的法规要求企业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卡罗伊教授对此表示欣喜。与此同时,卡罗伊教授认为,反ESG情绪所提到的对ESG评级数据不佳的担忧可能被夸大了,学术界需要制定一个更严格的评估框架来整合ESG,强调现金流建模和预测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依赖贴现率。
上海证券报总编辑刘冬赋:
绿色金融是助力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王敬博
在6月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2024)SIIFC国际研讨会上,上海证券报总编辑刘冬赋表示,以绿色金融为重要抓手,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更好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引导资金流向相关活动与领域,有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而助力高质量发展。
刘冬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伴随着我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亟须转变为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导向,迫切需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即基于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效能产出、高质量特征和绿色发展特征的生产力,以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刘冬赋表示,绿色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以绿色金融为重要抓手,聚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大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更好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引导资金流向相关活动与领域,有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而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刘冬赋看来,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相关标准尚需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亟待加强、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防范气候环境相关非金融风险的能力不强等等诸多挑战,制约了我国绿色金融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刘冬赋说,上海证券报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秉持着促进交流、启迪思考的宗旨,合作搭建开放、包容、前瞻性的对话平台,让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以及政策制定者,深入探讨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寻找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
刘冬赋介绍,上海证券报1991年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1995年开始由新华社主管主办,是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法定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也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现已形成包括上证报、中国证券网、上证App、上证音视频、上证微信、上证微博等平台在内的全媒体矩阵。
目前,上海证券报在以权威、专业、价值为宗旨的全媒体机构履行中国资本市场喉舌、耳目、智库职能的同时,努力构建一个以开放、分享、共赢为目标的综合性资本市场服务平台。
“上海证券报愿与大家携手前行,共同应对挑战,探索绿色金融的创新之路,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刘冬赋说。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
长三角地区银行业绿色金融成效显著
◎王敬博
在6月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2024)SIIFC国际研讨会上,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深入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创新实践、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战略思考。
马文杰表示,长三角地区银行业绿色金融成效显著。例如,战略规划方面,93%的银行已制定绿色金融战略规划,显示出高度重视与执行力;组织架构方面,82%的银行设有专门的绿色金融委员会或部门,85%制定了监督检查及奖惩机制,确保绿色发展质量;绿色运营方面,84%的银行采取至少一项绿色运营举措;绿色数字金融方面,数字技术应用率已经达到100%;战略管理方面,94%的银行已开展绿色信贷业务。
聚焦各地特色产业,马文杰介绍,上海主要利用国际金融中心自身优势,通过在沪外金融机构促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多元化、综合化服务;江苏省则立足地方产业特色,聚焦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如EOD项目、气候投融资、生物多样性贷款等;浙江省积极投身ESG评价、排污权抵押贷款等方面的创新;安徽省则更侧重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和绿色金融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马文杰表示,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绿色标准及监管口径不统一、标准更新滞后且细化程度不足,信息披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转型金融目录需要进一步细化等。
为应对以上挑战,马文杰建议:一是健全绿色标准体系和统计方式,进一步推进碳账户的开发和使用;二是强化绿色信息披露机制;三是优化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四是提升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及服务能级,努力提升绿色直接金融的比例;五是加强绿色金融区域协作和国际合作。
纽约大学约翰内斯·斯特罗贝尔:
重视生物多样性 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毛佳慧
在6月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2024)SIIFC国际研讨会上,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约翰内斯·斯特罗贝尔(Johannes Stroebel)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全球经济构成潜在威胁,他呼吁政策制定者给予这一问题更多关注。
斯特罗贝尔教授表示,虽然气候变化一直是环境议题中的焦点,但地球健康还依赖于其他诸多因素,生物多样性便是其中之一。他提到,生物多样性通常指生命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他主要讨论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支持经济活动,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斯特罗贝尔教授解释说,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提供原材料、食物或木材,还包括调节服务,比如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碳固存、害虫控制、自然灾害控制、流行病的控制等。这些功能相辅相成,其中任何一项功能的减少都无法通过其他功能的增加来弥补,这些功能对于维持整体经济活动至关重要。
斯特罗贝尔教授进一步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两个关键作用:
首先,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存在递增凹函数关系,即物种越多,给定的生态系统功能生产力越高。这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分化”,使得它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生产力。
其次,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生态系统可能会遭受随机性事件的冲击,包括偶然的灭绝事件,以及人类活动和环境压力等其他因素导致的某些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可以提供一种补偿性增长,帮助生态系统在遭受冲击后恢复生产力。
爱丁堡大学特奥多尔·科乔安努:
金融系统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中起关键作用
◎毛佳慧
在6月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2024)SIIFC国际研讨会上,爱丁堡大学商学院能源金融副教授特奥多尔·科乔安努(Theodor Cojoianu)表示,金融系统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银行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都需共同努力,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资本从化石燃料向低碳行业转移。
“全球电力部门转向可再生能源投资至关重要。”科乔安努表示,目前可再生能源项目主要依赖银行系统融资。例如,当开发商拥有可再生能源项目或风力涡轮机时,银行能够基于项目预期产生的现金流提供相应的贷款。然而,在化石燃料领域,情况则有所不同,银行往往难以预测上游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是否能带来稳定的回报。
在爱丁堡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科乔安努发现,近期流入化石燃料领域的资金中,60%来自贷款,40%来自债券。这一发现表明,银行业和债券投资者在全球低碳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此外,科乔安努介绍,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债券市场和银行系统已经开始为化石燃料的风险和气候风险进行风险定价。化石燃料项目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成本正在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