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6月8日

查看其他日期

以政治性和人民性为引领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4-06-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申万宏源集团和证券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健

编者按: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

当前,金融系统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不断提升对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认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着力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即日起,上海证券报推出“迈步建设金融强国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栏目,展现金融系统深学细悟所得、笃信笃行成果,共同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全面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申万宏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金融高质量发展要以政治性、人民性为根本指引。建设金融强国要求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过去各方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较为片面,过于局限在机构数量、市场规模等,没有从金融业的根本宗旨和服务功能角度出发充分理解什么是金融的“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坚持”对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作出精辟概括,指出要深刻领会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发挥现代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学习贯彻《论述摘编》,要以政治性、人民性为根本指引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申万宏源党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宣传贯彻《论述摘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推动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论述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

政治性是金融工作的重要引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不能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要落实到对金融体系的领导中、金融业的改革中、金融机构的业务布局中和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上。

第一,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表现为要加强党对金融体系的集中统一领导。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已经明确以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为主体的党管金融体系,未来不同层级金融机构的党的统一领导机制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监管体系也将进一步理顺。

第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表现为金融业改革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这三大任务展开。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当前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更多侧重在企业和居民主体上,对政府主体的服务还相对不足。未来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各类主体的服务,尤其是注重对地方政府的服务,优化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得到较好控制,但金融机构帮助客户主动管理风险的能力还相对不足。未来金融机构要积极推进融资金融向风险金融转变,通过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主动风险化解缓释方案,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重大风险的底线。

 深化金融改革方面,金融机构要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改革创新的方向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一致。要加快金融国资改革,加快推进国有金融机构股权激励及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地,以改革来提升金融业整体竞争力。

第三,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表现为金融业要将服务国家战略落到实处。服务国家战略是金融业践行“金融报国”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金融机构要以服务科技创新企业为抓手,形成系统性的服务科创企业模式,加大布局科创基金和创新产业基金,为新业态企业提供境内外一体化的融资服务。要以服务绿色转型为抓手,加大绿色金融项目布局,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加快发行碳中和指数及主题产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绿色领域的配置。要以加大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为抓手,加强对数字、技术等新型要素估值定价的研究,为新经济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对接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需求。金融机构要加大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城市群及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人民性是金融工作的宗旨和目标。提升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要重点从普惠性、普适性、普利性等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要突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普惠性强调的是金融服务机会的均等性。近年来金融机构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更多将普惠金融作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金融机构要转变发展理念,通过区域下沉、客户下沉、服务下沉形成差异化的业务模式和竞争优势,将普惠性落实到具体的业务经营中。金融机构要拓展服务覆盖面,让中低收入阶层、农民、牧民及边远地区的人民能获得同质同量的金融服务。要学习借鉴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经验,将基础金融服务拓展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筹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快设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并赋予其对金融消费市场的监督检查管理权,以金融产品全流程监管为核心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

第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要突出金融服务的普适性。普适性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差异性,要根据金融消费者的风险偏好及需求为其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型,但目前对客户需求、客户风险偏好的了解程度仍然不够,金融产品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契合度不高。金融机构要从经营理念、组织架构、考核激励机制上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将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持续完善金融产品销售及金融服务的信息披露质量,保证金融消费者对各类信息的易得易解,让金融消费者可以选择到更适合自身风险收益偏好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要突出金融服务的普利性。普利性强调的是要让更多居民分享到财富增值效应,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改善收入结构、提振内需的重要抓手,2022年底我国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占比不足9%,明显偏低。要引导居民优化家庭资产配置结构,适当增加金融资产投资,增加金融资产中权益类资产的长期投资,从境外经验来看,长期权益投资是获得稳定回报的有效形式。要做好居民金融投资收益预期管理,从实体投资收益率来看,近五年非金融石化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3%、7.6%、7.8%、8.8%和7.9%,整体保持在8%左右。大型央企的净资产收益率维持在5%至7%左右。金融投资收益来源于实体投资,实体投资收益率的下行也将带动金融投资收益率走低。在经济转型阵痛期,要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的金融投资收益预期,通过中长期的股债权投资获得相对稳定合理的中长期投资回报。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收益波动,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当前我国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管产品长期年化收益率较高,但投资者实际投资盈利占比却较低,产品收益率波动较大及投资者持有期限较短是导致“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的重要原因。金融机构要创设更多低波动、中低稳定收益的产品,更好满足当前金融消费者低风险偏好的现状,引导投资者通过延长持有期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