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级跃升 破题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大文章
| ||
| ||
| ||
| ||
| ||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
科技创新需要间接融资和商业银行
◎记者 常佩琦
6月19日,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分享了其对于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趋势性变化的洞见,并表示科技创新仍然需要间接融资和商业银行。
刘珺认为,应关注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趋势性变化:
一是科技创新速度和维度有所变化。“过去,大家一直在讨论,摩尔定律在高速创新的过程中能延续多长时间、是否衰减。目前来看,并未衰减。”摩尔定律依然成立,在某种程度上发展速度会更快。如人工智能芯片,8年间效率提升1000倍,远超摩尔定律。这表明,科技创新的边际效应或在递减,传统经济学定律在此领域可能被颠覆。
二是科技创新的马太效应出现强化版,赢者通吃的头部效应愈发明显。“头部企业、科技龙头对生态系统和产业的重塑作用越来越强大,这种强大超乎想象”。
三是分工趋势出现根本性变化。通常,科技创新可能会有从0到1、从1到100的分工:有些人注重颠覆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也就是0到1;有些人在应用端发挥作用,聚焦从1到100。现在,这个趋势出现深度调整,这种调整是从0到1、从1到100,变为从0到100,甚至0到边界,覆盖了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一旦科技龙头有了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或将从0覆盖到10000甚至更多。若在应用层面下很大力气,能得到一定市场份额,但是这种市场份额的成色以及可持续能力有多少,尚不得而知。
四是科技及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渗透在方方面面。以前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比如互联网+、科技+,现在“+”的符号作用已经不够了。数字底座、数据底座变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没有基础设施什么都做不了。
五是人工智能逐渐变成人类智能的平行叙事。过去,人工智能是客体,人是主体,现在人工智能变为近乎与人平行的主体。这种平行叙事的出现,要求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两个主体平行存在,在做科技伦理设计时,应把两个主体放在同一框架下进行设计,不能站在人类主体角度去设计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约束条件和规则制度。
传统银行如何应对变化?刘珺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金融服务方式要再延伸、再重塑,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科技创新领域。如果没有大量债务融资嵌入科技创新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融资体系,再多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也无法撬动大规模的创新融资。因此,科技创新仍需要间接融资和商业银行。
第二,以金融服务内容再定义和再深化,促进优质科技企业的培育和挖掘。目前,作为传统商业银行,仅理解金融市场远远不够,还要深度理解产业,这会推动传统商业银行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三,以风险管理策略的再审视和再优化,有效地平衡发展和安全。将来银行不仅控制管理风险,还要定价风险,甚至有目的性地主动做工程化风险管理体系,创造出一套定价和风险管理的模型。
“传统商业银行需要改变的东西很多,但我们从来不怕改变。我们拥抱改变、拥抱明天。”刘珺表示。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
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
◎记者 汤立斌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对于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的监管方向是要大力发展,同时要促进其规范发展。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共投4438个项目,资金总额1915亿元,全年投资额或将为8000亿元至1万亿元。
在境外上市备案方面,方星海表示,2023年3月31日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实施以来,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较为活跃。截至6月18日,共备案158家企业赴境外上市,其中,赴香港上市85家,赴美国上市73家。
方星海表示,还要继续加快备案速度,助力相关科创企业做大做强,尤其是针对科技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到境外上市,中国证监会将尽快予以备案。另外,支持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的时候更多到香港上市。
方星海还谈到我国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一是人才,在IT、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都集聚了一批人才,助力科技创新发展;二是资本,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积累了大量资金,并最终转换成为在创新中作用明显的资本;三是市场,创新企业的应用市场广阔。
“资本市场能把创新的风险特性和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结合起来。”方星海说,创新不能没有市场的支持,资本市场在创新过程中责任重大。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
科创板助力科技创新由“点的突破”走向“系统提升”
◎记者 祁豆豆
6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出席2024陆家嘴论坛,围绕“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主题分享。邱勇认为,一个全球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都伴随着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和强大的证券交易所的崛起。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在邱勇看来,科创板开板5年来,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用一组数据进行了阐述:
第一,截至2024年5月底,科创板共有572家公司,总市值5.2万亿元。科创板的设立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撑,累计融资超1万亿元。
第二,科创板促进了关键领域的产业链形成和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行业公司数量占比80%,形成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创新药、光伏等重点领域形成产业链集聚效应,助力科技创新逐步由“点的突破”走向“系统提升”。
第三,科创板促进了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1561亿元,研发强度中位数为12.2%,是A股公司平均水平3倍以上。
第四,科创板促进了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的融合。近400家科创板公司实行了股权激励计划,覆盖9万多名核心人员。科创板借助股权激励工具进一步激发了人才创新动能。
第五,科创板促进了科创企业做大做强。2019年至2023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3%、24%。
第六,科创板激发了创新资本对科创企业的投入。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资本投资,平均每家获投约9.3亿元。
“下一步,上交所将进一步落实两大使命:一是增强市场包容性,支持科技创新;二是加大监管力度,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打假防假,促进资本市场生态建设。”邱勇表示。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
绿色金融发展应解决“五大不平衡”
◎记者 马慜
6月19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绿色金融在取得较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仍面临不少挑战。
屠光绍认为,绿色金融发展还面临五大不平衡问题。
一是绿色金融的资源总量还存在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绿色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都是长期任务,要更好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和平衡。
二是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和实践活动之间还存在不平衡。应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金融的实践活动形成更强劲的支持。如绿色金融指标体系、核算标准、披露评价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绿色金融体系存在不平衡。目前金融资源对于代表“纯绿”的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技术等领域支持比重较高,但是对于高碳、高排放行业的转型还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四是绿色金融结构发展不平衡。当前绿色贷款占比较高,已超10%,绿色债券发展较快,但是绿色股权等投融资发展还不充分,比例较低。
五是绿色金融服务对象不平衡,应推行绿色普惠金融。
关于碳市场发展,屠光绍认为要围绕“建起来”“发展好”“功能强” 三个目标加快碳市场建设。
“加快碳市场发展,最终是实现碳市场功能,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碳定价,从而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形成良性循环。”屠光绍说。
在屠光绍看来,应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碳市场发展:一是推动行业扩容,现在的碳市场主要面向电力行业,未来要向其他行业扩容;二是推动投资人扩容,吸引更多市场参与者,这样才能使市场交易、流动性及各项配置更加完善,使市场更加稳定、价格更加有效;三是推动工具和产品扩容,这就需要更多创新,包括金融工具在碳市场当中的运用。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
为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提供融资支持
◎记者 唐燕飞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港交所致力于将资本与机遇联系在一起。创新型企业的成长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港交所将不断为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我在出任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之前,曾担任港交所上市主管,接触了大量科创企业上市的案例。”陈翊庭表示,港交所将不断通过上市制度改革,为科技企业提供适当的融资方式,帮助科技企业提升产业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陈翊庭表示,1993年青岛啤酒登陆港股市场,成为首家赴港上市的国企,此后香港成为内地企业首选的海外融资平台。1993年至2024年,港交所进行了多次上市制度的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服务于市场需要。
为吸引生物医疗企业赴港上市,2018年,港交所推出了上市规则第18A章,允许未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过去港交所上市规则偏向于成熟、有盈利的企业,上市规则第18A章的亮点在于允许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陈翊庭表示,生物科技公司情况特殊,没有通过药物审批就不能产生收入,“这些公司在早期研发阶段就能在港股市场得到融资支持。药物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研制出一款新药,港交所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匹配不同的融资需要”。
据统计,6年来64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上市规则第18A章登陆港股市场。香港已成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2023年3月,港交所推出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为尚未符合主板资格测试(盈利、收益或现金流量要求)的特专科技公司开辟了上市通道。目前,已有1家公司通过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登陆港股市场。
陈翊庭表示,港交所一直在思考如何服务产业绿色转型需要。未来,港交所将不断帮助国家“擦亮”绿色名片:首先,港交所可以为新能源相关产业链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相关企业不仅包括整车制造企业,还包括提供动力电池、原材料的EV(纯电动汽车)、上游企业等,在港交所上市的7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总市值达6000亿港元;其次,港交所可以助力内地企业“出海”,已有一些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布局新厂、成立海外合资公司等方式加快“出海”步伐。
“香港不仅具有国际融资能力,还具有紧密联系其他市场的优势。这些企业在香港获得国际资金支持后,可以利用香港的平台继续开拓国际市场。”陈翊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