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提高服务新质生产力质效
◎记者 梁银妍
新质生产力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备直接融资功能的资本市场,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强调“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点明了未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服务新质生产力,是资本市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难得的机遇。一方面,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能够有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引导要素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等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为经济发展赋能。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应当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既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源头活水,又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满足居民财富配置多元化需求,这也是践行金融工作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服务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大有可为。在新“国九条”的部署要求下,资本市场将抓紧推动“1+N”政策体系落地实施,促进科技、产业和资本高水平循环,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首先是要提升多层次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以板块为载体,多层次体系日益完善,不同板块设定了差异化多元上市条件,因此更需要深入研究不同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在投融资、激励约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根据各个板块定位,办出各自特色,有针对性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16项措施,进一步强化对新质生产力支持的精准性有效性。6月19日,《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下称“科创板八条”)发布,以科创板为改革“试验田”,大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其次要壮大耐心资本。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是,科技创新企业通常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经营不确定性大等特征,需要更多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
作为创新创业资本,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是科技创新领域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关键纽带。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从“小众行业”发展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促进了社会资金向创新资本的转化,服务新质生产力范围不断扩大,覆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各个领域。
记者获悉,下一步,证监会将和有关方面一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包括加快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出台支持创业投资政策文件,壮大耐心资本,培育壮大母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再其次,要从制度机制以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的问题。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健全的体制机制和理念则是引发科技创新潜能的“点火器”。这也需要市场各参与方凝聚共识、提升包容度,打通堵点卡点。
以科创板为例,作为改革“试验田”,5年来,科创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113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111家,已成为全球主要上市地之一。同时,通过设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为科技研发突破提供资本支持,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涵盖了中芯国际、沪硅产业、寒武纪等“硬科技”企业。
下一步,监管部门将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16项措施以及“科创板八条”逐项落地。在业内人士看来,深化改革后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更加聚焦“硬科技”、企业融资更加高效、交易机制更加公平、市场生态更加良好,有望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