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象屿董事长邓启东:在大宗商品供应链上“扬帆起航”
|
◎记者 严晓菲
“象屿曾是厦门西海域的一座小岛。当年象屿人就是在这里填海造地,开发建设象屿保税区,这也成为公司名字的由来。”象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厦门象屿董事长邓启东边走边介绍说,厦门象屿是一艘从保税区出发,驶向全球的大船,就如公司的标识“晨帆”一般,迎着朝阳出发,投身于市场经济的海洋。
近日,邓启东做客由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打造的《产融面对面》节目。他说,厦门象屿一直以来紧跟时代脉搏和行业发展趋势,逐步从区域性贸易商发展成为大宗商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商。未来,公司将朝着“成为世界一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的目标持续迈进。
创新求变:物贸联动引领供应链服务升级
“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唯有不断创新、不断变革,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获得竞争优势。”邓启东说。
邓启东告诉记者,厦门象屿从上市之初就开始探索供应链转型,尝试突破原有的贸易思维,沿着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寻找价值链的切入点,把物流、采销、金融、信息、加工等综合服务嵌入链条当中。“公司围绕着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四流合一推进物贸联动,并且逐步建立起立足供应链、服务产业链、创造价值链的战略思维。”
“大概是10年前,我们发现当时的客户主要是以贸易商为主,这类企业的业务稳定性相对较差,为了公司能够持续稳健发展,我们开始把服务对象从贸易商转向制造业终端客户。”邓启东回忆道,经过多年调整,厦门象屿的制造业终端客户服务量占比有了大幅提升,目前整体稳定在60%以上。
尽管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的能力受到挑战,但是,在邓启东看来,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产业周期震荡加速、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客户需求演变促使供应链服务模式迭代,物贸联动仍然是竞争的关键,而厦门象屿长期构建形成的以“公、铁、水、仓”为核心,覆盖全国连接海外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将使公司占得先机。“头部的大宗供应链企业有望加速抢占市场,加快重塑行业格局。”邓启东笃定地说。
稳中求进:坚持风险第一、利润第二、规模第三
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如何建立起判断风险、管控风险的能力,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是每家上市公司的必修课。
“风险是所有企业面临的第一道防线,风险控制越严格,企业的经营将越健康。”作为一同参加《产融面对面》节目的嘉宾,东证期货董事长卢大印在交流时提到,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必须在部门设置和制度建设上面下“狠”功夫,强化自身的风险把控能力。
邓启东频频点头表示认同。他说,厦门象屿始终坚持“风险第一、利润第二、规模第三”的经营理念,当前已经形成三道风险管理防线,即一线业务部门、总部风控部门和总部稽核部门“三道防线”,围绕事前的项目评审、过程的动态管理和事后的总结及体系优化等方面搭建了多部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风险协同处理机制。
“如果想要利用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这个风险管理工具,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和风控体系是必要的前提。”卢大印说。从风险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到管理会计培训和财务制度建立,供应链的制造业终端客户正需要这样的全流程“顾问式”咨询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领跑未来:数智化、国际化打开增长空间
“两条腿走路、两只手发力”方能行稳致远。在邓启东看来,数智化、国际化是厦门象屿加快实现“世界一流”愿景的关键一招。
数智化方面,邓启东介绍说,厦门象屿运用智慧物流系统进行仓库数智化管理,并以智慧物流为基础,开发建设“屿链通”数字供应链服务系统,实现资金方和客户需求的有效对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建设农业产业级供应链服务系统,服务从种植、仓储再到流通的农业产业全链条,实现多方共赢。同时,通过企业经营分析系统、客户分析与大数据运营系统,挖掘海量业务数据,服务经营决策。
国际化方面,邓启东表示,向南,厦门象屿的服务网络覆盖东南亚区域,扎根印尼、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依托属地化平台不断向外延伸;向北,公司持续关注中亚乃至欧洲市场,未来也将在这些区域落地生根。
邓启东补充道,厦门象屿还将积极开拓中东、非洲等新市场,力求把当地的优势资源、发展需求和公司服务有机结合,通过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享时代机遇。“我们将聚焦金属矿产、能源化工、农林产品、新能源等核心产业链,通过和海外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加强矿产、油品、煤炭、农产品等海外上游资源的获取能力。”
“近两年,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出海需求日益旺盛,为了让这些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期货公司应该在国际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卢大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