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6月28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接18版)

2024-06-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其中:P分别对应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NP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E0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期初净资产;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新增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Ek为因其他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净资产增减变动;Mk为发生其他净资产增减变动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累计月数。

(2)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P÷S

S=S0+S1+S2×Mi÷M0-S3×M2÷M0-S4

其中:P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S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S0为期初股份总数;S1为报告期因公积金转增股本或股票股利分配等增加股份数;S2为报告期因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增加股份数;S3为报告期因回购等减少股份数;S4为报告期缩股数;M0报告期月份数;Mi为增加股份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2为减少股份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3)稀释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P1/(S0+S1+S2×Mi÷M0-S3×M2÷M0-S4+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可转换债券等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其中,P1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并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对其影响,按《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公司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已考虑所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对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和加权平均股数的影响,按照其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

(4)报告期内公司存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权益变动,故对以前年度可比期间的每股收益进行追溯调整。

(三)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

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非经常性损益净额分别为1,417.71万元、1,053.69万元和1,034.91万元,占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13.39%、32.91%和47.65%。

五、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一)重要会计政策变更

1、2021年重要的会计政策变更

(1)财政部于2018年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一租赁》(财会〔2018〕35号)(以下简称“新租赁准则”),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上述新租赁准则。公司作为承租人,根据新租赁准则衔接规定,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首次执行日执行新租赁准则与原租赁准则的差异追溯调整报告期期初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执行该准则对财务报表的主要影响如下:

单位:元

(2)公司自2021年1月26日起执行财政部于202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财务报表无影响。

(3)公司自2021年12月31日起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关于资金集中管理相关列报”规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财务报表无影响。

2、2022年重要的会计政策变更

(1)公司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关于企业将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或者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的会计处理”规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财务报表无影响。

(2)公司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关于亏损合同的判断”规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财务报表无影响。

(3)公司自2022年11月30日起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关于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关股利的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规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财务报表无影响。

(4)公司自2022年11月30日起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关于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规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财务报表无影响。

3、2023年度重要的会计政策变更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关于单项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适用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规定,对在首次执行该规定的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至首次执行日之间发生的适用该规定的单项交易按该规定进行2023年年度报告调整。对在首次执行该规定的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因适用该规定的单项交易而确认的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以及确认的弃置义务相关预计负债和对应的相关资产,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照该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一所得税》的规定,将累积影响数调整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及其他相关财务报表项目。具体调整情况如下:

单位:元

(二)重要会计估计变更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要会计估计变更。

(三)会计差错更正

报告期内,公司无会计差错更正。

六、财务状况分析

(一)资产情况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126,004.43万元、169,398.67万元和207,424.20万元,公司资产规模呈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末资产总额较2021年末增加43,394.24万元,增幅34.44%;2023年末资产总额较2022年末增加38,025.54万元,增幅22.45%。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3.99%、25.04%和17.40%,随着公司设备、厂房等投入等增加,2023年末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金额大幅提高,公司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有所增加。

1、流动资产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总额分别为30,234.62万元、42,419.80万元和36,092.20万元。公司流动资产主要为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其他流动资产,报告期各期末上述资产合计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96.89%、99.05%和96.86%。

(1)货币资金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13,606.45万元、22,240.74万元和10,356.49万元,货币资金主要为银行存款。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2年末公司银行存款较2021年末增加63.39%,主要系获得贷款资金所致。2023年末银行存款较2022年末减少53.40%,主要系支付测试基地建设工程款及设备购置款所致。

2021年末其他货币资金为存出投资款,使用不受限;2022年末银行存款中包括政府补助专用账户余额0.74万元,使用受限,其他货币资金系存出投资款1.23万元,使用不受限;2023年末银行存款中包括政府补助专用账户余额0.74万元,使用受限;其他货币资金系存出投资款1.23万元,使用不受限。

(2)应收账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9,616.71万元、14,276.17万元和16,385.10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1.81%、33.65%和45.40%。

①应收账款构成及变动情况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随着经营规模的增长,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相应增加,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5.69%、32.54%和33.76%。2022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随主营业务收入增加而增加,加之受当年宏观社会环境影响部分客户开票回款流程滞后,导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营业收入比例略有所提高。

②应收账款账龄情况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龄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主要集中在一年以内,一年以内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当期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98.64%、99.69%和93.71%。

③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均采用单项计提信用损失和按组合计提信用损失相结合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及分类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1年末公司按单项计提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36.76万元,计提比例为100%,计提原因系对方破产清算,该等款项已于2022年度经公司内部审批后核销;2023年末公司按单项计提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7.20万元,计提比例为100%,计提原因系对方破产重整。

④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

公司与同行业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政策对比情况如下:

注1:可比公司京元电子因坏账账龄组合确定方法与中国境内同行业公司存在差异,因此未纳入上表列示。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分布在1年以内和1-2年,其中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账龄组合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与华岭股份一致,1-2年的应收账款账龄组合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与伟测科技、华天科技一致,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公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良好,应收款项回收总体风险较小,坏账准备计提情况符合公司实际情况。

⑤应收账款前五名客户情况

截至2023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前五名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合计占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比例为37.28%,应收账款账龄主要在1年以内。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主要为行业知名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实力较为雄厚且信誉良好。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较有保障,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较低。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均非公司关联方。公司应收账款中无应收持有公司5%(含5%)以上表决权股份的股东的款项。

(3)存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主要由未交付劳务、库存商品和其他周转材料构成,其中未交付劳务为公司已测试完成但尚未完成产品交付的产品的履约成本。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6.89%、5.88%和5.79%,比重较低,与公司从事测试业务的业务类别相匹配。

报告期内,公司均以客户提供的产品作为载体提供测试服务,期末已测试完成的库存商品均有对应的订单,且公司产品毛利率较高,期末各类存货可变现净值均高于账面价值,不存在减值风险。其他存货主要是周转材料,该等存货不存在存货积压、销售不畅等情况。综上,报告期内存货不存在跌价的情形,因此报告期各期公司均未计提跌价准备。

(4)其他应收款

2023年末公司其他应收款账面价值为765.99万元,较2022年末增加567.47万元,主要系上海利扬创新增购置土地使用权的保证金。

(5)其他流动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流动资产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流动资产主要为待抵扣和待认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2023年末公司其他流动资产中待抵扣和待认证的进项税较2022年末增加3,146.99万元,涨幅109.99%,主要系厂房建设工程款和设备款对应的增值税进项发票暂未抵扣,增值税留抵税额增加所致。

2、非流动资产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资产构成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分别为95,769.81万元、126,978.87万元和171,332.00万元。公司非流动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构成,报告期各期末上述资产合计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92.75%、90.95%和86.98%。

(1)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报告期期末,公司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权益工具投资。2021年5月,公司以自有资金1,000.00万元投资全德学镂科芯创业投资基金(青岛)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合伙份额3.25%,为有限合伙人。公司投资的私募基金主要投向半导体领域,2023年末公司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较2022年末增加670.28万元,主要系该基金部分投资企业实现A股上市所致。

(2)固定资产

公司固定资产主要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运输工具等,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69,938.18万元、95,668.84万元和110,163.37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3.03%、75.34%和64.30%。报告期内公司固定资产主要为生产设备,系公司生产经营所必须的资产,固定资产规模随公司IPO募投项目的逐步落地、产能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

(3)在建工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金额分别为14,032.97万元、12,465.11万元和25,628.75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4.65%、9.82%和14.96%。

公司装修工程主要系利扬芯片、东莞利扬和上海利扬创的厂房装修。

东莞利扬厂房工程截至2023年末共投入12,556.27万元,项目完工后将用于东莞利扬生产经营。

测试设备主要是公司已收到但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设备。

报告期内,公司在建工程不存在计提减值情形。

(4)无形资产

2023年末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8,303.62万元,较2022年末增加5,797.80万元,主要系上海利扬创新增购置土地使用权所致。

(5)商誉

2022年度公司以现金4,080.00万元收购千颖电子51%的股权,能够控制该公司,购买日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827.65万元,上述事项形成商誉3,252.35万元。

截至报告期末商誉所在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为8,899.00万元,按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可回收金额为15,240.00万元,未计提商誉减值。

(6)长期待摊费用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长期待摊费用金额分别为3,024.53万元、4,080.89万元和5,349.23万元。公司长期待摊费用为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装修工程与治具,其中主要为装修工程。

单位:万元

(7)其他非流动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826.58万元、3,272.56万元和7,889.07万元,主要为预付设备、工程款。

(二)负债情况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负债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20,935.43万元、60,703.61万元和93,890.55万元,公司负债规模呈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末负债总额较上年末增加39,768.18万元,增幅189.96%;2023年末负债总额较2022年末增加33,186.94万元,增幅54.67%。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59.62%、46.24%和44.44%。报告期内,公司负债结构由以流动负债为主转为以非流动负债为主,主要系2021年以来,为配合公司业务发展,公司通过长期借款和融资租赁等方式补充自有资金不足,因此长期负债的比例有所上升。

1、流动负债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负债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12,481.57万元、28,071.56万元和41,720.39万元。公司流动负债主要由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构成,报告期各期末上述负债合计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99.87%、99.86%和99.92%。

(1)短期借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短期借款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短期借款分别为3,470.00万元、7,030.00万元和8,350.00万元,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同比有所增加,主要系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结合日常资金需要,适当增加了短期债务融资。

(2)应付账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账款余额分别为5,258.48万元、7,077.45万元和10,905.70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42.13%、25.21%和26.14%,主要为应付供应商的购货款和应付设备款。应付账款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2年末公司应付账款较2021年末增加1,818.97万元,涨幅34.59%,主要系尚未支付部分设备尾款增加所致。2023年末公司应付账款较2022年末增加3,828.25万元,涨幅54.09%,主要系公司尚未支付已交付设备的尾款所致。

(3)应付职工薪酬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余额分别为1,325.94万元、2,017.33万元和2,197.82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重分别为10.62%、7.19%和5.27%,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主要为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等。

(4)应交税费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交税费主要税种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交税费分别为1,012.45万元、1,674.89万元和2,811.32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8.11%、5.97%和6.74%,主要由应付增值税和应付企业所得税等构成。

报告期内公司应交增值税随营业收入的增加而整体呈增长态势。

(5)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398.49万元、10,232.08万元和17,420.89万元,占发行人流动负债的比重分别为11.20%、36.45%和41.76%,主要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和一年内到期的租赁负债。2022年度公司通过长期借款和融资租赁补充自有资金不足,报告期末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随着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的增加而增加,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亦随之增加。

2、非流动负债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负债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8,453.86万元、32,632.06万元和52,170.15万元。公司非流动负债主要为长期借款、租赁负债、长期应付款、递延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构成,报告期各期末上述负债合计占非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99.73%、99.82%和99.86%。

(1)长期借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长期借款分别为2,108.80万元、18,545.16万元和34,442.36万元,占公司非流动负债的比重分别为24.94%、56.83%和66.02%,长期借款构成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2021年以来,为配合公司业务发展,公司通过长期借款等方式补充自有资金不足,因此长期借款大幅增加。2022年度公司新增抵押借款,系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行取得的固定资产抵押借款,抵押物为公司拥有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2)租赁负债

2021年1月1日起公司适用新租赁准则,租赁负债构成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公司租赁负债按照租赁期开始日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进行初始计量。租赁付款额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各个期间内按照确认租赁付款额现值的折现率确认利息费用,并计入当期损益。

(3)长期应付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长期应付款分别为0.00万元、6,750.11万元和9,343.97万元,占非流动负债的比重分别为0.00%、20.69%和17.91%,主要为应付融资租赁设备款。2022年为配合业务发展,公司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补充自有资金不足,因此长期应付款大幅上升。

(4)递延收益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递延收益分别为3,386.03万元、4,738.22万元和5,080.36万元,占公司非流动负债的比重分别为40.05%、14.52%和9.74%,均为尚未结转至收益的政府补助。

(三)偿债能力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主要偿债能力指标如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2.42、1.51和0.87,速动比率分别为2.26、1.42和0.82。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16.61%、35.83%和45.26%,2021年以来公司通过融资租赁和借款补充自有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呈现上升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分别为20,603.10万元、17,859.59万元和20,978.69万元,利息保障倍数分别为65.37倍、3.54倍和1.35倍,利息保障倍数大于1,能够足额支付利息款项,公司偿债能力较强。

2、公司偿债能力指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

公司偿债能力指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Wind、相关公司公开资料

2021年末,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合并资产负债率总体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数和中位数。2022年度公司通过借款和融资租赁等方式补充自有资金,2022年末和2023年末流动负债随着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的增加而增加,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有所降低,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接近,资产负债率与京元电子、华天科技接近。报告期内,公司采用稳健的财务政策,资产及负债的规模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四)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1、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周转能力主要指标如下:

单位:次/年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65次、3.65次和3.17次;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4.31次、12.41次和15.29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取决于当年营业收入金额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公司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变动的原因见本募集说明书摘要本节“六、财务状况分析”之“(一)资产情况”之“1、流动资产分析”之“(2)应收账款”。

2、公司资产周转能力指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周转能力指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Wind、相关公司公开资料

(1)应收账款周转率

报告期各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伟测科技相近,主要系公司的客户与选取的同行业公司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客户的付款周期不同所致。

(2)存货周转率

由于华岭股份和伟测科技期末存货仅为少量原材料,金额极小,因此其存货周转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公司,进而导致行业平均存货周转率较高。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中位数接近,2023年度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中位数,存货周转情况良好。

总体来看,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业务模式、客户结算周期等相匹配,存货周转率与产品生产周期、公司备货周期等相匹配。

(五)财务性投资情况

截至2023年末,公司财务性投资的财务报表项目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截至2023年末,公司账面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余额为1,670.28万元,系2021年5月以自有资金投资全德学镂科芯创业投资基金(青岛)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形成,投资金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持有合伙份额3.25%,为有限合伙人。2023年末公司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较2022年末增加670.28万元,主要系该基金部分投资企业实现A股上市所致。基于谨慎性考虑,公司将该项投资认定为财务性投资。

2023年末,该笔投资账面价值占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比例为1.49%,未超过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30%。

综上,公司最近一年末不存在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

七、经营成果分析

报告期各期,公司经营成果概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0,584.19万元、3,201.77万元和2,172.08万元。

2022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201.77万元,同比下降69.75%,主要原因包括:(1)2022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全年芯片行业特别是消费电子芯片去库存周期较长,在固定成本为主的成本结构下,公司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从而使得当年销售毛利率有所下滑;(2)为增强公司综合研发实力,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的建设,结合不同应用领域的芯片测试技术开发需求,不断加大中高端芯片测试方案的研发投入;(3)因实施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2022年度公司新增股份支付费用2,952.49万元;(4)2022年度公司通过长期借款等方式补充自有资金不足,有息负债增加,导致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308.45万元,同比增加11.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172.08万元,同比减少32.16%;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137.16万元,同比减少47.06%。公司2023年度业绩下滑主要系公司提前布局高端测试产能,折旧摊销、厂房等固定成本增幅较大,但是集成电路行业受2022年“寒冬”延伸影响,消费电子领域景气度从低迷过渡到缓慢复苏阶段,营业收入增长不及成本增长导致营业毛利额同比减少1,587.05万元所致。

(一)营业收入变动及构成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69%、95.91%和96.42%,主营业务突出。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包含晶圆测试服务收入和芯片成品测试服务收入。公司的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是指治具收入等。治具收入系公司针对不同的测试服务,设计用于批量测试的治具,一次性向客户收取。报告期内,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1,687.56万元、1,849.25万元和1,801.83万元,比例均低于5.00%。

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7,432.25万元、43,394.25万元和48,506.62万元,其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得以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

(1)行业需求增长带动公司收入增长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分别为7,562.3亿元、8,848亿元和10,458.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60%,行业发展促使测试需求增加。除此之外,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为保障测试服务自主可控,中国境内芯片设计公司加大了对内资测试服务供应商的采购,并逐渐将高端测试订单向境内回流,相关服务进口替代空间巨大进一步拉动了行业需求。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受益于行业需求增长而持续增长。

(2)独立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公司行业地位逐渐凸显

近年来,集成电路测试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独立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占整个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仍然较小。随着先进工艺的集成度和电路的复杂度日益攀升,产品进入高性能CPU、GPU、NPU、DSP和SoC时代,测试验证和量产的费用越来越高,市场对独立第三方专业测试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集成电路测试公司能够根据产品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测试服务,充分满足客户对芯片功能、性能和品质等多方面的严苛要求,对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过程中潜在的问题,能及时给出中立、公正的反馈,并通过测试分析手段定位具体的问题,及时做出修正。因此,将集成电路测试交给独立第三方专业测试机构已经是诸多芯片设计公司的共同选择。

(3)客户经营规模和数量逐步增长带动公司收入增长

国产芯片设计企业快速发展,公司客户数量和客户销售规模逐期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本土芯片设计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迅速发展,成为公司最主要的目标客户群。公司更贴近、了解本土市场,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业务合作更加通畅、高效,已积累了汇顶科技、全志科技、国民技术、中兴微、比特微、紫光同创、西南集成、华大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中芯国际等诸多行业内知名客户,上述客户报告期内多保持较快的业绩增长速度,芯片测试服务需求也持续增长。

(4)产能规模增加,订单交付能力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资金实力大幅提高,同时辅以合理的债务融资,公司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不断采购先进的测试设备,产能规模大幅增加。产能的扩张提升了公司满足客户订单的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客户产品的规模化测试需求,主营业务收入随之增加。

2、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产品结构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芯片成品测试和晶圆测试收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芯片成品测试收入金额分别为26,593.04万元、28,087.96万元和29,744.7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1.04%、64.73%和61.32%;公司晶圆测试收入金额分别为10,839.22万元、15,306.29万元和18,761.8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96%、35.27%和38.68%。报告期内,公司芯片成品测试业务收入和晶圆测试业务收入总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

3、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地区结构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地区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华南地区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5,594.19万元、27,532.62万元和32,972.09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8.37%、63.45%和67.97%。公司总部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主要客户例如汇顶科技、全志科技、比特微等均处华南地区。随着与上述客户的合作深入,合作规模快速扩大,销售收入金额逐渐增大。以北京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区域和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区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三大主要区域,随着国家政策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区集成电路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公司来源于其它地区的销售收入也稳步增长。

4、主营业务收入的季节变化性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各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公司提供的集成电路测试服务无明显的季节性,产业宏观环境变化是导致公司测试服务收入在各季度分布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除2021年度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主营业务收入分季度占比逐渐增加外,其他期间收入的季度分布较为均匀。

(二)营业成本变动及构成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的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整体呈增长趋势,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趋势相匹配。

1、主营业务成本产品构成情况分析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结构一致,由芯片成品测试成本和晶圆测试成本构成。

2、主营业务成本类别构成情况分析

单位:万元

公司主营业务为芯片成品测试和晶圆测试服务,主要生产要素是测试机和探针台等设备,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由机器设备的折旧、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组成。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用测试设备的折旧费用分别为5,648.44万元、9,380.56万元和13,453.78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32.11%、34.64%和39.58%。报告期内公司产能持续扩张,生产用设备总量逐年增多,其折旧费用逐渐增高。

报告期内,直接人工费用分别为2,266.47万元、4,082.53万元和4,263.53万元,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12.88%、15.07%和12.54%。报告期内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人员人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直接人工薪酬与生产人员人数变动相匹配。

报告期各期制造费用分别为7,814.53万元、10,431.22万元和12,013.45万元,占比分别为44.42%、38.52%和35.34%。制造费用主要包含厂房租金、装修费用的摊销、包装材料、设备保养和维护费、间接人工和少量治具等。报告期内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制造费用逐年增加。

公司主要生产能源为电力。报告期内,公司燃料动力费用均为电力成本,分别为1,863.29万元、3,188.78万元和4,260.03万元,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10.59%、11.77%和12.53%,整体保持稳定。公司主要原材料和能源的采购数量及采购价格情况详见募集说明书“第四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之“八、公司主要业务情况”之“(四)原材料、能源采购情况和主要供应商”。

(三)毛利及毛利率

1、毛利分析

(1)综合毛利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的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根据上表,公司报告期内毛利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毛利,其占比分别为96.08%、96.82%和95.13%,报告期内的毛利变动主要受主营业务毛利变动的影响。

(2)主营业务毛利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构成及变化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主要来源于芯片成品测试和晶圆测试服务,其中芯片成品测试毛利占毛利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6.54%、72.46%和70.54%,芯片成品测试服务对公司毛利贡献较大。

2、毛利率分析

(1)综合毛利率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3.00%、37.59%和29.93%,是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的主要因素。

(2)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情况如下:

注:毛利贡献=毛利率×收入占比

公司成本结构以设备折旧、人员薪酬、厂房租金等固定成本为主,在该等成本结构下,作业量的提升可以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导致公司的毛利率上升。受产能利用率、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公司各类产品毛利率在不同年度会有所波动。

2022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21年度下降15.41个百分点。为了奠定公司未来长远的发展基础,公司在2022年持续提升产能部署。但2022年度,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消费需求下降,芯片行业特别是消费电子芯片去库存周期较长,公司客户采购放缓,在固定成本为主的成本结构下,公司当期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从而使得当期销售毛利率有所下滑。

2023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22年度下降7.66个百分点。公司提前布局高端测试产能,折旧摊销、厂房等固定成本增幅较大,但是集成电路行业受2022年“寒冬”延伸影响,消费电子领域景气度从低迷过渡到缓慢复苏阶段,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不及主营业务成本增长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

3、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比较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比较如下:

数据来源:Wind、相关公司公开资料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均高于所选的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和中位数,主要原因系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封测一体公司的毛利率水平显著低于第三方专业测试企业。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与京元电子、伟测科技、华岭股份等更为接近,各期波动情况差异主要系不同公司客户结构、产能利用率等差异所致。

公司作为第三方的专业测试机构,经过数年发展,在集成电路测试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底蕴和优势,拥有较强的自主开发测试方案的能力。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以来,为响应客户芯片测试的量产需求,协助客户抢占市场同时扩大自身业务规模,公司持续扩大产能布局、优化测试方案和测试工艺流程,领先的测试效率和客户响应能力为公司的毛利空间提供了保障。

(四)期间费用及其变动情况

公司期间费用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报告期各期,随着公司生产经营扩大和人员增加,公司期间费用金额呈增长趋势,分别为10,363.99万元、15,801.56万元和16,474.87万元,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1、销售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明细及其占比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和差旅费等构成。

2022年度公司销售费用较2021年度同比增长21.84%,主要系公司从前端的销售网络布局到后端的客户一体化服务,提升相关薪酬福利,导致人力成本相应增加所致。

2023年度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63.59万元,涨幅27.43%,主要系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在积极维护存量客户的前提下,推动新增客户及潜在客户的拓展,导致相关展业费增长所致。

2、管理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明细及其占比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管理费用分别为4,419.33万元、7,035.60万元和5,644.35万元,主要包括职工薪酬、折旧及摊销、咨询服务费和股份支付费用等。

2022年度公司管理费用增加主要系管理人员薪酬增加及新增股份支付费用所致。2023年度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391.25万元,主要系随着公司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逐渐摊销结束,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减少所致。

3、研发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明细及其占比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875.29万元、6,755.26万元和7,516.24万元,主要包括职工薪酬、折旧摊销等费用。

2022年度公司研发费用为6,755.26万元,同比增长38.56%。为增强公司综合研发实力,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的建设,结合不同应用领域的芯片测试技术开发需求,不断加大中高端芯片测试方案、测试设备的研发投入,加之2021年末公司IPO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22年度公司研发费用中的工资薪金、折旧费用等均有所增加。

2023年度公司研发费用为7,516.24万元,同比增长11.27%,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同比增加0.01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增加主要系公司持续深耕集成电路测试方案开发,为公司未来营业收入增长提供研发技术支持与保障。

4、财务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财务费用金额分别为-18.43万元、685.29万元和1,625.27万元。公司财务费用主要为购买测试机等生产设备的融资租赁费用和银行借款的利息支出。2021年度财务费用较低主要系公司IPO募集资金到账后利息收入大幅增加以及当期收到财政贴息和进口贴息较多综合导致;2022年度和2023年度财务费用大幅增加主要系公司通过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补充自有资金不足,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五)利润表其他项目分析

1、其他收益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分别为755.56万元、1,701.92万元和2,110.72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其他收益主要来自于政府补助。

2、投资收益

报告期各期,公司投资收益分别为402.56万元、12.25万元和0.00万元,均为理财产品收益,2021年度公司投资收益较多主要原因系2020年末公司首发募集资金到账,2021年度公司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理财。

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23年度,公司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70.28万元,主要系公司投资的全德基金的部分投资企业实现A股上市所致。

4、信用减值损失

报告期各期,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230.55万元、140.89万元和204.91万元。主要为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情况参见本章节之“六、财务状况分析”之“(一)资产分析”之“1、流动资产分析”之“(2)应收账款”。

5、资产处置收益

报告期各期公司资产处置收益金额分别为491.69万元、27.19万元和-0.68万元,主要为固定资产处置损益。

(六)关于2023年度业绩变动对本次发行的影响说明

1、亏损或业绩大幅下滑等重大不利变化在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上市委会议前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通过审核前是否可以合理预计,上市委会议前或通过审核前是否已经充分提示风险

公司2023年度经营业绩变化情况在通过审核前可以合理预计,在通过审核前,公司已经就公司经营业绩波动及下滑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负债金额增加较快的风险、集成电路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等进行了风险提示,详见募集说明书之“第三节 风险因素”。

2、亏损或业绩大幅下滑等重大不利变化,是否对公司当年及以后年度经营、本次募投项目、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对公司经营及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公司2023年度业绩下滑主要系公司提前布局高端测试产能,折旧摊销、厂房等固定成本增幅较大,但是集成电路行业受2022年“寒冬”延伸影响,消费电子领域景气度从低迷过渡到缓慢复苏阶段,营业收入增长不及成本增长导致营业毛利额同比减少1,587.05万元所致。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与可比公司基本一致,可以根据市场的整体情况合理预计。

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向境内转移的背景下,叠加国家政策支持,随着高算力、汽车电子等高可靠性测试领域需求的提升,未来集成电路测试市场空间大,国内第三方专业测试前景广阔。测试作为产业链关键且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预先扩充高端芯片的测试产能,主要是高可靠性三温测试产能的投入,可积极应对GPU/CPU/AI/FPGA/车用芯片等测试产能的需求。公司将继续深耕测试解决方案开发,不断积累技术优势。公司2023年度业绩下滑不会对公司以后年度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对本次募投项目的影响

公司目前经营情况正常,本次募集资金用途并未发生变化,公司已使用自有资金按原计划投入募投项目建设,募投项目建设进度正常。公司短期经营业绩变动不会对本次发行募投项目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募投项目的具体情况详见募集说明书之“第七节 本次募集资金运用”。

八、现金流量状况分析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金额分别为43,967.84万元、56,081.90万元和56,444.27万元,主要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公司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分别为2,506.52万元、3,274.92万元和1,900.03万元,主要是收到政府补助、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报告期各期,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金额分别为24,789.81万元、30,063.44万元和36,800.00万元,主要是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公司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分别为1,791.32万元、1,661.91万元和2,972.38万元,主要包括支付的厂房租金、电费等付现的费用以及少量营业外支出和往来款等。

2022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35.67%,主要系2022年度公司收入同比增加。2023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24.50%,主要是公司收到的税费返还同比减少及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支付的人工薪酬和各项税费等同比增加所致。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金额分别为114,531.76万元、3,573.63万元和0.98万元,主要是赎回理财产品收回的现金,2022年度公司理财行为减少,因此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减少,2023年度公司未进行理财活动,因此投资活动现金流入较少。

报告期各期,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金额分别为139,583.45万元、49,730.60万元和56,219.23万元,主要系购建固定资产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支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报告期内,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如下:(下转20版)

(上接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