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7月2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接161版)

2024-07-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61版)

由上表可知,公司的收入确认政策与同行业公司基本一致。公司报告期内及以往年度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年修订)》及有关规定执行。

公司该笔云基础设施业务主要参照上述第(1)项,“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的时点,通常为按照合同或订单约定将货物运至指定交货地点,经客户对货物验收”。因此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在境外仓库向上海QT公司交付和验收后确认收入,符合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规定。

年审会计师认可该笔交易的真实性,但同时考虑在境外交货与其他同类业务交易模式存在差异。同时虽然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境外完成交货验收后风险即发生转移,但是由于货物的进口报关采用了双抬头的报关形式,因此有方科技的国内代理商负有报关义务,此外,货物的运费和保险费也由公司承担(货款已包含该部分费用),因此,会计师出于谨慎性考虑,认为该笔货物的控制权和风险在2023年尚未完全转移,建议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货物的报关流程全部完成且运输至客户指定地点接收时确认收入,公司最终采纳了年审会计师的建议。

2、业绩更正涉及的云平台技术服务:

关于云平台技术服务跨期调整的具体内容、业务模式、交易背景和对应客户的说明如下:

公司与客户签订了物联网管理平台项目技术开发合同,公司需根据客户的技术要求,定制化开发物联网管理云平台(以下简称“技术服务”),从而实现计算机、服务器、存储等物联网设备管理和运营,公司将代码移交客户并在客户的计算机上进行安装,最终经客户验收通过后确认收入。该笔技术服务所对应的客户深圳JC公司,其经营范围为:信息技术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电脑机箱,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电子产品及以上设备相关的周边设备、配件的研发、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计算机整机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信息安全设备制造;互联网设备制造;网络设备制造;云计算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深圳JC公司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从事政企项目的集成商,其中包括智慧城市应用领域的客户群体,而通过采购公司的云平台,能够补全其产品服务清单并集成形成解决方案向客户提供,为客户带来更高价值,从而在智慧城市项目招投标的过程中更具有竞争力。

关于该笔技术服务收入确认时点:根据公司收入确认政策(3)提供技术服务收入确认需满足以下条件:相关服务已完成并经客户确认时,确认收入。因此公司在深圳JC公司对相关系统平台完成验收并签署验收单时确认了相关收入。期后,公司对客户核查发现客户最新的现金流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出于谨慎性考虑认定该笔业务所对应的未来现金流入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决定在收款时或者有证据表明回款风险消除时再确认收入,故调减该项目已确认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2)说明公司2022年被交易所及证监局采取相关措施后是否对财务相关内控制度进行改进及进展;

2022年公司披露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及业绩快报的业绩预测和实际经审计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系信用减值损失和股份支付费用的差异导致。公司在披露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时对信用减值损失相关的会计估计与过往的会计处理方式保持一致,并参考了同行业上市公司做法,采用按照单项及账龄组合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的方法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后采纳了年审会计师的建议,综合考虑迁徙法的影响调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公司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根据当时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式以流通股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当授予价格高于流通股的市场价格时不会产生股份支付费用,随后财政部新发布了股份支付准则应用案例,公司对会计处理的适用性不明确,后采纳了年审会计师的建议聘请了第三方专业机构采用BS模型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并确认了股份支付费用。此外,虽公司已在《2021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告》中提示了“本次业绩预告是公司财务部门基于自身专业判断进行的初步核算,尚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公司预计不存在影响本次业绩预告内容准确性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的风险,但公共卫生事件的升级也对公司与中介机构的沟通以及中介机构的审计进度和评估进度造成影响。另外,公司2021年业绩绝对值作为比较基数较小,也导致经审计的2021年度业绩与原业绩预告及业绩预告之间的差异幅度较大:调整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96.40万元,与调整前的-499.79万元相比,减少金额不到800万元,但调整幅度超过100%。

2022年,公司在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不准确后采取的整改措施如下:

1)加强财务体系建设

加强财务人员在最新会计准则和有关制度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公司的会计核算水平,提升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强化对会计估计的理解,夯实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谨慎进行会计确认和披露,提高业绩预告及业绩快报的编制质量。

2)加强审计及各相关方沟通

加强与审计机构和有关中介机构的有效沟通,加快审计工作的推进,针对疫情等突发事件对财务结算和审计进度的影响,做好提前预案工作,针对减值准备、股权激励成本等会计估计事项,以及其他可能对业绩预告及业绩快报造成重大影响的不确定性事项,提前征询审计团队对会计核算的意见,争取尽快消除不确定因素,提高预告准确度。

3)完善业绩预告和快报事务流程

财务负责人统筹财务信息核算工作,要求各子公司、业务部门、平台部门、投资部门确认对业绩预告及快报的重大影响因素,与财务部门会商,加快报表初步合并进度并保障预测信息准确性,提高业绩预告及业绩快报精度。

4)加强证券法律法规学习

董事会秘书定期组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财务部、证券部、内部审计等相关人员学习《证券法》、《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信息披露制度,特别注重加强公司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编报和信息披露规则方面的了解,及时传达证券、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以及上市公司典型案例等,不断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

公司2023年度业绩预告及业绩快报的业绩预测和实际经审计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系对新增部分云业务订单收入确认的会计判断与前期预测产生差异导致。前期,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业务开展情况对部分云业务订单的收入确认进行相关会计处理,随着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年报审计工作的推进,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云业务订单收入确认的会计判断与前期预测产生差异,公司与年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深入沟通后,对前述项目的收入确认时点做出调整。2023年度调减收入约2.24亿元,调减利润约4,909.52万元,系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公司还补充计提了部分减值准备。

2021年度和2023年度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业绩预测与实际经审计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存在区别。

2023年至2023年年度审计期间,公司组织了多次培训和学习,并持续完善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事务流程。本次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前,公司与审计机构以及独立董事保持密切沟通,财务部也与业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但由于云产品业务系2023年度增长快速的业务,产品交付大多集中于2023年第四季度,其对收入和采购金额的影响较大,而且云基础设施的业务流程和核查程序较为复杂,最终导致2023年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业绩预测与实际经审计存在较大差异。在2023年度业绩预告的编制期间,各方均对云业务的收入确认问题进行了关注。在2023年年度审计期间,公司管理层和独立董事也与审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多次组织会议,梳理了交易过程和访谈记录等过程文件,尽最大努力协调和配合,审计机构也做了大量核查工作。最后,公司采纳了年审会计师的建议,对2023年度业绩做出调整和更正。

(3)结合公司多次发生业绩预告、快报更正的情况,说明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存在的风险或缺陷,并请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内审机构、财务部门说明拟采取的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般缺陷,不存在重大风险或缺陷,公司已完成整改。针对公司多次发生业绩预告、快报更正的情况,公司后续将组织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证券部、财务部等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规范运作意识和专业水平,确保信息披露质量。

公司财务部门拟采取的具体措施:①重点关注临近资产负债表日的大额交易,重点关注其收入确认时点,从业务部门处获取更加充分的资料作为核算依据。②妥善安排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进度,适当将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时间提前,并在年度审计期间与审计机构保持更密切的联系。③对业务知识、会计知识以及法律法规重点加强学习,深度理解公司新业务发展模式、特点和本质,夯实财务会计基础,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和效率,增强规范运作意识。④加强公司各部门与财务相关的制度和流程的梳理,对部分制度和流程做出修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内部控制的流程进行强化和修订。⑤积极做好定期报告编制工作,加强与公司内部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证券部、审计委员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协调,针对定期报告的编制、审批流程、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工作环节进行全面优化。

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拟采取的具体措施:①重点关注公司新业务的发展情况,重点关注新业务的大额交易和潜在风险,关注新业务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关注业务流程的重要节点,并进行定期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内部控制的缺陷,确保新业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推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②对开展新业务的相关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③强化对业绩预告、业绩快报、自愿信息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提升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公司审计委员会拟采取的具体措施:①协同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业务和财务的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关注新业务并评估风险,针对新业务所涉及的财务问题,加强内部审计的范围、精细度及频率,督促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②与公司管理层、审计机构对公司的业绩预告、业绩快报进行充分沟通,对临近资产负债表日大额交易的收入确认时点保持审慎关注,降低合规风险。③监督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进度,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导致公司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数据发生较大变动的会计事项,敦促公司和审计机构尽快确定财务数据,并及时发布业绩更正公告。

二、保荐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取得公司的业绩预告及更正公告,了解业绩预告调整的原因;

(2)针对涉及业绩更正的部分云业务,取得了相关合同、物流单据、回款凭证,并对相关客户及货代进行了访谈;

(3)对于业绩更正涉及的云平台技术服务业务,取得了相关合同及验收报告,并对客户进行了访谈,实地查看了云平台的安装情况;

(4)取得公司2022年被交易所及证监局采取相关措施的整改报告和问题整改进展汇总表;

(5)取得公司拟采取的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说明。

(二)核查结论:

(1)公司已补充披露涉及业绩更正的部分云业务的具体内容、业务模式、交易背景、对应客户、调整前的收入确认方法、时点及依据、年审会计师调整收入确认时点的依据及考虑等。对于业绩更正涉及的云基础设施业务,公司按照“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的时点,通常为按照合同或订单约定将货物运至指定交货地点,经客户对货物验收”的原则确认收入,业绩预告时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在境外仓库向客户交付和验收后确认收入,符合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规定;年审会计师出于谨慎性考虑,认为该笔货物的控制权和风险在2023年尚未完全转移,建议在2024年第一季度货物的报关流程全部完成且运输至客户指定地点接收时确认收入,公司采纳了会计师的意见。

(2)公司已补充说明云平台技术服务跨期调整的具体内容、业务模式、交易背景和对应客户。对于业绩更正涉及的云平台技术服务,公司按照“相关服务已完成并经客户确认”的原则确认收入,业绩预告时公司在客户对相关系统平台完成验收并签署验收单时确认了相关收入;期后公司对客户核查发现客户最新的现金流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出于谨慎性考虑认定该笔业务所对应的未来现金流入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决定在收款时或者有证据表明回款风险消除时再确认收入。

(3)公司已补充说明2022年被交易所及证监局采取相关措施后对财务相关内控制度进行改进及进展。

(4)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般缺陷,不存在重大风险或缺陷;公司补充说明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内审机构、财务部门拟采取的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三、会计师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取得公司的业绩预告及更正公告,了解业绩预告调整的原因;

(2)向公司了解相关云业务开展的商业背景和合理性;

(3)针对涉及业绩更正的云业务检查销售合同,识别与商品控制权转移相关的合同条款与条件,并对同类业务的销售合同和交易模式进行了解和检查;

(4)针对涉及业绩更正的部分云业务,追溯至采购端,对整个业务采购过程和销售过程进行全流程的细节测试,取得了相关合同、物流单据、回款凭证,并对相关客户及货代进行了访谈;

(5)对于业绩更正涉及的云平台技术服务业务,检查相关合同、验收报告,并对客户进行了访谈,实地查看了云平台的安装情况;

(6)取得公司2022年被交易所及证监局采取相关措施的整改报告;取得公司拟采取的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说明。

(二)核查意见:

(1)公司已补充披露涉及业绩更正的部分云业务的具体内容、业务模式、交易背景、对应客户、调整前的收入确认方法、时点及依据、年审会计师调整收入确认时点的依据及考虑等。对于业绩更正涉及的云基础设施业务,公司按照“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的时点,通常为按照合同或订单约定将货物运至指定交货地点,经客户对货物验收”的原则确认收入,业绩预告时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在境外仓库向客户交付和验收后确认收入,符合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规定;年审会计师出于谨慎性考虑,认为该笔货物的控制权和风险在2023年尚未完全转移,建议在2024年第一季度货物的报关流程全部完成且运输至客户指定地点接收时确认收入,公司采纳了会计师的意见;

(2)公司已补充说明云平台技术服务跨期调整的具体内容、业务模式、交易背景和对应客户。对于业绩更正涉及的云平台技术服务,公司按照“相关服务已完成并经客户确认”的原则确认收入,业绩预告时公司在客户对相关系统平台完成验收并签署验收单时确认了相关收入;期后公司对客户核查发现客户最新的现金流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出于谨慎性考虑认定该笔业务所对应的未来现金流入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决定在收款时或者有证据表明回款风险消除时再确认收入;

(3)公司已补充说明2022年被交易所及证监局采取相关措施后对财务相关内控制度进行改进及进展;

(4)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般缺陷,不存在重大风险或缺陷;公司补充说明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内审机构、财务部门拟采取的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二、关于资金周转

4.关于资金周转。根据披露,公司2023年产生经营性活动现金流-2.23亿元,同比下降277.62%,由正转负。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为3.98亿元,同比增长76.71%,占期末总资产的25.36%。公司近三年资产负债率为44.39%、43.21%、52.40%。

请公司:(1)补充披露现有短期借款的主要情况,包括借款时间、借款金额、是否存在抵押担保、截止期末产生的财务费用、主要用途,并结合资金预算安排、经营投资计划、采购支付及销售回款等情况,说明本年度新增大额短期借款的原因;(2)结合现有货币资金、经营性现金流、营运资金需求、融资能力、偿债安排等,说明现金流能否满足日常经营需求,是否存在较高流动性风险,如是,请充分提示风险,并披露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改善现金流状况的措施。

一、公司问题回复

(1)补充披露现有短期借款的主要情况,包括借款时间、借款金额、是否存在抵押担保、截止期末产生的财务费用、主要用途,并结合资金预算安排、经营投资计划、采购支付及销售回款等情况,说明本年度新增大额短期借款的原因;

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公司要拓展云产品业务,布局存储软硬件产品,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因此公司需要筹集资金支持发展。

公司于2023年2月和3月先后召开董事会和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预计公司2023年度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的议案》等相关议案,拟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10.6亿元额度(预计额度,非批复额度,非实际使用额度),较2022年综合授信9.7亿元额度增加,以便为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公司2023年各季度的短期借款余额如下:

2023年上半年公司物联网无线通信行业的收入规模虽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但不显著,在此期间物联网无线通信行业的需求仍处在恢复的过程中。根据物联网无线通信行业权威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和IoT Analytics的统计,2023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终端厂商去库存、车联网芯片供应仍处在爬坡期等因素影响下,物联网无线通信产品的市场需求疲软,同行业企业的收入增长缓慢或负增长,因此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实际使用的借款额度不高。根据公司经营安排,下半年将开始发力云基础设施,由于存算服务器所需的金额较大,因此公司决定在第二季度末(6月下旬)增加银行借款。而随着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公司云基础设施业务进展顺利,同时公司相继中标或与客户签订金额较大的合同,公司为了保障订单的交付相应增加了银行借款,因此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期末短期借款余额上升。

公司采购支付及销售回款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司2023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0.6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1.0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出13.3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3亿元。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9.8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入9.9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出10.1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19亿元。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需要筹资以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而银行融资则是主要筹资手段,因此公司2023年增加银行借款具有合理性。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增加银行借款后主要用以继续拓展公司的云产品业务,从而为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度增长提供了资金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状况,因此公司增加银行借款具有合理性。

(2)结合现有货币资金、经营性现金流、营运资金需求、融资能力、偿债安排等,说明现金流能否满足日常经营需求,是否存在较高流动性风险,如是,请充分提示风险,并披露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改善现金流状况的措施。

截至2023年末,公司货币资金总额为17,133.92万元,其中因抵押、质押、冻结等对使用有限制,因资金集中管理支取受限的货币资金合计654.12万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7,878.44万元,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为8,631.36万元。

公司部分客户受其下游客户回款较慢等因素影响,平均付款周期较长,同时公司一些重要的供应商尤其是芯片制造商给予的账期较短,因此上下游的结算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导致现金流状况不佳。近三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18,409.75万元。

假设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00%(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2亿元,即使剔除审计调增的部分2.10亿元,也较上年同期的1.88亿元大幅增长),基于2021-2023年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主要科目与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预测各科目在2024年的金额及流动资金占用情况如下:

注:以上数据仅用于测算营运资金缺口,不构成盈利预测。

根据上述测算,公司2024年的营运资金缺口为34,343.91万元。

截至2023年末,公司银行授信额度为6.27亿元,其中已使用4.09亿元,尚未使用额度为2.18亿元。

公司2024年到期的银行借款情况详见本回复之“问题4”之“(1)补充披露现有短期借款的主要情况”的相关回复。综上,公司可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较少、经营性现金流不佳、营运资金缺口较大,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尚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2.18亿元,公司从未发生过银行借款到期无法偿还的情况,公司也与多家银行一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公司可以通过银行借款的方式满足日常经营需求。

公司已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补充披露相关风险及改善现金流状况的措施,具体如下:

截至2023年末,公司货币资金总额为17,133.92万元,其中因抵押、质押、冻结等对使用有限制,因资金集中管理支取受限的货币资金合计654.12万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7,878.44万元,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较少。近三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18,409.75万元,难以满足公司的营运资金需求。目前,公司主要通过银行借款的形式解决资金需求,如果未来不能及时取得银行借款,公司可能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公司已采取的改善现金流状况的措施如下:

①公司加深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扩大了银行综合授信额度,并降低了融资成本(贷款利率),为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保障。

②公司境外市场和云产品业务市场的拓展初见成效,在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获得了电力市场金额较为可观的合同或项目储备,公司的云产品业务收入也在持续提升,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此外,由于境外客户和云基础设施客户的应收账款期限相对于境内物联网无线通信产品客户更短,公司提升境外收入和云基础设施收入对改善公司的应收账款结构和经营现金流也有着正向作用。

③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外强化应收账款催收,对内强化销售回款考核,通过多种手段促进应收账款的回收。

在上述基础上,公司拟进一步采取的改善现金流状况的措施如下:

①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境外市场和云产品业务市场,并努力提升境外收入和云基础设施收入,进一步带动公司整体回款速度。

②公司将利用业务规模的扩大来增强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并争取从供应商处获得更长的账期支持。

二、保荐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取得公司2023年度短期借款明细表、银行授信合同和借款合同,复核短期借款金额、期限、担保方式、当期财务费用等信息;

(2)取得公司按季度划分的收入明细和大额销售合同;

(3)取得公司的货币资金明细和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测算营运资金缺口;

(4)取得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改善现金流状况的措施说明,取得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的董事会、临时股东大会文件,取得公司一季度报告和在手订单统计表。

(二)核查结论:

(1)公司已补充披露现有短期借款的主要情况。根据公司经营安排,2023年下半年开始发力云基础设施,由于云基础设施所需的金额较大,因此公司决定在第二季度末(6月下旬)增加银行借款。而随着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公司云基础设施业务进展顺利,同时公司相继中标或与客户签订金额较大的合同,公司为了保障订单的交付相应增加了银行借款,因此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期末短期借款余额上升。

(2)公司可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较少、经营性现金流不佳、营运资金缺口较大,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公司可以通过银行借款的方式满足日常经营需求。

(3)公司已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补充披露相关风险及改善现金流状况的措施。

三、会计师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取得公司2023年度短期借款明细表,检查银行授信合同和借款合同,复核短期借款金额、期限、担保方式、对当期财务费用进行测算;

(2)取得公司按季度划分的收入明细和大额销售合同;

(3)取得公司的货币资金明细和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检查营运资金缺口测算表;

(4)取得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改善现金流状况的措施说明,取得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的董事会、临时股东大会文件,取得公司一季度报告和在手订单统计表。

(二)核查意见:

(1)公司已补充披露现有短期借款的主要情况。根据公司经营安排,2023年下半年开始发力云基础设施,由于云基础设施所需的金额较大,因此公司决定在第二季度末(6月下旬)增加银行借款。而随着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公司云基础设施业务进展顺利,同时公司相继中标或与客户签订金额较大的合同,公司为了保障订单的交付相应增加了银行借款,因此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期末短期借款余额上升;

(2)公司可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较少、经营性现金流不佳、营运资金缺口较大,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公司可以通过银行借款的方式满足日常经营需求;

(3)公司已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补充披露相关风险及改善现金流状况的措施。

三、关于资产

5.关于预付款项。根据披露,报告期末公司预付款项总额4,463.10万元,同比增长92.58%,系本报告期预付服务器货款所致。其中,预付款项第一、二大供应商的期末余额分别为1,598.50万元、663.04万元,分别占预付款项总额的35.82%、14.86%,预付款项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比69.82%。

请公司:(1)补充披露预付款项的主要情况,包括前五大预付对象的名称及关联关系、交易内容及金额、预付时间、结算模式、结算及交付进展、是否是新增供应商,并说明向第一大预付对象大额预付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变相资金占用情形;(2)结合预付款项涉及的服务器的具体用途、相关业务背景、与公司当前主营业务的关联性,说明新增大额预付的原因及合理性;(3)结合预付对象的资信情况及结算安排,说明相关款项是否存在减值风险。

一、公司问题回复:

(1)补充披露预付款项的主要情况,包括前五大预付对象的名称及关联关系、交易内容及金额、预付时间、结算模式、结算及交付进展、是否是新增供应商,并说明向第一大预付对象大额预付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变相资金占用情形;

注:东莞市中晟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慧能电子有限公司分别简称中晟达、慧能。

公司向第一大预付对象预付账款用以购买存算服务器,预付后货物已交付,公司在报告期末尚未收到全部发票,预付款余额为对应的税额,期后公司已收到其开具的全部发票,不存在变相资金占用的情形。

(2)结合预付款项涉及的服务器的具体用途、相关业务背景、与公司当前主营业务的关联性,说明新增大额预付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预付款所涉及的存算服务器是云基础设施的主要构成,其具体用于数据中心或智算中心的计算存储,公司云产品业务的发展背景以及与公司主营业务的关联性详见本回复之“问题1”之“(2)补充披露新增云产品业务的具体情况”的相关回复。由于2023年12月服务器的供应较为紧缺,因此公司需要向供应商预付账款,而服务器的单价较高也导致预付账款的金额较大。预付账款后相应形成在途物资和库存商品,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笔已于2024年1月确认收入并收回应收账款。

(3)结合预付对象的资信情况及结算安排,说明相关款项是否存在减值风险。

前五大预付对象中,公司在向J公司和Z公司支付货款后已收到其交付的货物,J公司系因报告期末公司尚未收到其开具的全部发票,预付款余额为对应的税额,J公司和Z公司资信情况良好,不存在减值风险。公司持续向高通采购基带芯片并按不同订单滚动预付账款,高通也持续向公司交付芯片并结算应付账款,高通系全球知名半导体厂商,资信情况良好,不存在减值风险。2022年公司与中晟达在蜂巢海外充电宝项目上开展合作,随后项目因公共卫生事件暂停,2023年项目在重启过程中涉及重新规划和设计,期后项目已经重新启动同时经协商供应商已退还预付款项200万元,其余则继续采购并向项目交付。公司与慧能在智能电力远程控制器件上开展合作,目前已收到发票,货物正在陆续交付。

二、保荐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取得公司重要预付款明细表和相关大额合同,了解相关供应商与公司的关联关系、大额预付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变相资金占用情形及相关业务背景等;

(2)取得重要预付款对应的货物交付凭证;

(3)对重要预付款供应商进行访谈。

(二)核查结论:

(1)公司已补充披露预付款项的主要情况,公司向第一大预付对象预付账款用以购买存算服务器,预付后货物已交付,不存在变相资金占用的情形。

(2)由于2023年12月服务器的供应较为紧缺,因此公司需要向供应商预付账款,而服务器的单价较高也导致预付账款金额(对应货物的税额)较大。

(3)相关款项不存在减值风险。

三、会计师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取得公司预付账款明细表,检查大额预付款的相关合同,了解相关供应商与公司的关联关系、大额预付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变相资金占用情形及相关业务背景等;

(2)取得重要预付款对应的货物交付凭证;

(3)对重要预付款供应商进行访谈。

(二)核查意见:

(1)公司已补充披露预付款项的主要情况,公司向第一大预付对象预付账款用以购买存算服务器,预付后货物已交付,不存在变相资金占用的情形。

(2)由于2023年12月服务器的供应较为紧缺,因此公司需要向供应商预付账款,而服务器的单价较高也导致预付账款金额(对应货物的税额)较大。

(3)相关款项不存在减值风险。

6.关于存货。根据披露,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37,948.46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为24.18%,同比增长88.97%。其中,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商品账面余额分别为7,688.18万元、7,596.09万元、7,313.07万元、1,866.94万元,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510.65万元、1,977.22万元、99.33万元、511.64万元。此外,报告期内新增在途物资,账面余额为17,462.21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请公司:(1)列示在途物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的具体构成,包括存货名称、数量、库龄、采购/销售对象、账面原值、跌价准备金额、截至目前在途物资到货及入库情况等,并结合在途物资对应业务开展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新增大额在途物资的原因及合理性;(2)补充披露报告期内存货跌价损失的测算过程,结合产品类型、库龄、在手订单、市场行情、产品成本、可变现净值等情况,说明本期及上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及时、充分、是否存在进一步减值风险,并重点说明未对新增大额在途物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及合理性。

一、公司问题回复:

(1)列示在途物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的具体构成,包括存货名称、数量、库龄、采购/销售对象、账面原值、跌价准备金额、截至目前在途物资到货及入库情况等,并结合在途物资对应业务开展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新增大额在途物资的原因及合理性;

报告期末,公司在途物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构成的存货名称、数量、采购/销售对象如下表所示:

公司在途物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的库龄、账面原值、跌价准备金额情况详见本回复之“问题6”之“(2)补充披露报告期内存货跌价损失的测算过程”的相关回复。

2023年末,公司新增在途物资17,462.22万元,系存货的主要增长因素,该在途物资为公司已发货但尚未确认收入的存算服务器,该笔在途物资已在2024年第一季度全部确认收入,贡献收入20,956.64万元,相应结转成本17,462.22元,贡献毛利3,494.42万元,公司已于2024年1月和2月全部收到客户支付的货款,不存在退货风险。

(2)补充披露报告期内存货跌价损失的测算过程,结合产品类型、库龄、在手订单、市场行情、产品成本、可变现净值等情况,说明本期及上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及时、充分、是否存在进一步减值风险,并重点说明未对新增大额在途物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及合理性。

1、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具体方法

首先,区分是否为不良品或呆滞品,对于不良品仓、呆滞仓、售后维修仓的所有物料视为不良存货,由于电子类产品的特性,该部分存货后续难以变现,全额计提跌价准备。

其次,对其他仓位物料,区分库龄及流动性,按可变现净值测算,各类存货跌价准备具体测算过程如下:

(1)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的可变现净值测算过程

1)对于不良品仓、呆滞仓、售后维修仓的所有物料视为不良存货,由于电子类产品的特性,该部分存货后续难以变现,全额计提跌价准备。

2)对库龄一年以上且本期无流动性或周转率低于50%的非贵重物料,公司预计在未来生产过程中不再领用,未来变现能力较差,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对除1)、2)以外的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按可变现净值测算计提跌价准备,测算过程如下:

对预计在生产过程耗用的原材料及委托加工物资,公司选取芯片和辅料等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为测算样本,以该芯片或辅料适用的主要产品型号在当期的平均销售单价为估计售价;以该产品在当期的单位平均成本为估计成本,并估算产品至完工将要发生的成本;公司根据当期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估算未来的销售费用;根据当期与销售有关的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估算未来销售相关的税金;产品的估计售价减去产品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为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的可变现净值。如可变现净值大于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则不存在跌价的情况,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可变现净值小于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则根据可变现净值与原材料成本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测算过程

1)对于不良品仓、呆滞仓、售后维修仓的所有物料视为不良存货,由于电子类产品的特性,该部分存货后续难以变现,全额计提跌价准备。

2)对库龄一年以上且本期无流动性的,公司预计未来变现能力较差,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对除1)、2)以外的库存商品按可变现净值测算计提跌价准备,测算过程如下:

对库存商品,公司以各型号产品当期的最近销售平均单价为估计售价;按当期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估算未来的销售费用;以当期与销售有关的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估算未来销售相关的税金;产品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为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如可变现净值大于产品成本,则不存在跌价的情况,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可变现净值小于产品成本则根据可变现净值与产品成本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发出商品的可变现净值测算过程

公司对发出商品的可变现净值测算过程如下:

对发出商品,公司以该产品销售订单价格为估计售价;如公司签订佣金协议,根据公司签订的佣金协议税后单价*结存数量计算得出,如未签订佣金协议,销售费用为0;按当期与销售有关的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估算未来销售相关的税金;产品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为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如可变现净值大于发出商品成本,则不存在跌价的情况,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可变现净值小于发出商品成本则根据可变现净值与产品成本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1年以上预计未来无法与客户结算的发出商品,公司已经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公司2023年末、2022年末各类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如上表,公司不良/呆滞品仓的各类存货2023年末结存合计为229.51万元,较2022年末的285.90万元下降约20%,主要系公司处理了部分呆滞品;库龄1年以上且流动性差的各类存货2023年末结存合计3,260.40万元,较2022年末的3,025.79万元增加约8%;主要系随市场行情变化,公司产品销售结构有所变化,部分产品市场需求下降,使得前期储备的材料消耗减少所致;公司年末对该两类存货计提了全额跌价准备。

除该两类外的存货2023年末结存合计20,974.37万元,与2022年末的20,047.13万元小幅增加约5%;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分别为608.93万元和208.60万元增加约192%,主要系受市场行情影响,部分产品售价下降,预计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所致。

库存商品分产品类型的跌价准备测算过程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上表中跌价计提前十大产品系列年末结存金额占库存商品余额的61.17%,跌价准备计提合计占比42.26%;其中库龄一年以上无流动的产品计提跌价占比约72%,主要受市场行情影响,客户需求下降,销量下降,导致部分库存商品积压,变现能力下降所致。

3、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情况

公司主要的生产经营模式为以销定产,公司根据订单完成交货,整个销售周期为1个月左右。

公司未制定年度订单计划,而是根据对未来1-3个月销售订单的预测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并滚动推进。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最后一个月在手订单情况如下:

注:上表数据不包含云基础设施业务的合同和订单,也不包含已签署合同但尚在等待客户明确交付指令的订单。

4、新增大额在途物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及合理性

公司年末在途物资为尚在运输途中的云基础设施设备,该部分服务器已与客户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售价扣除预计税费后的金额高于采购成本,不存在跌价。

上述在途物资形成于2023年12月,距资产负债表日的期限较短,其风险和控制权已于2024年1月完全转移给客户,并已于2024年1月和2月收回了全部合同价款。

综上,公司报告期内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及时、充分,不存在进一步减值风险。

二、保荐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取得公司报告期末的存货明细表和会计师的监盘记录,核对各类存货的名称、数量、库龄、账面原值、跌价准备金额等;

(2)取得公司期末产成品在手订单统计表,了解期末存货与订单的匹配情况;

(3)了解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具体方法,复核公司存货跌价损失的测算过程,评估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及时、充分、是否存在进一步减值风险;

(4)对新增大额在途物资,取得相关采购合同、销售合同、运输单据等,并对相关客户、供应商进行访谈。

(二)核查结论:

(1)公司已列示存货的具体情况;2023年末,公司新增在途物资17,462.22万元,系存货的主要增长因素,该在途物资为公司在预付存算服务器的账款后在收入确认前形成的在途物资。

(2)公司已在《2023年年度报告》之第十节“财务报告”附注部分补充披露报告期内存货跌价损失的测算过程;公司本期及上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及时、充分,不存在进一步减值风险;公司年末在途物资为尚在运输途中的存算服务器,该部分服务器已与客户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售价扣除预计税费后的金额高于采购成本,不存在跌价迹象。

三、会计师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对期末存货实施监盘程序;

(2)获取并查阅公司产销情况,对新增大额在途物资检查相关采购合同、销售合同、运输单据、期后收款凭证,并对相关客户、供应商进行访谈;

(3)取得公司期末产成品在手订单统计表,了解期末存货与订单的匹配情况;

(4)获取公司期末存货的库龄情况,并对存货流动性进行分析;

(5)了解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具体方法,复核公司存货跌价损失的测算过程,评估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及时、充分、是否存在进一步减值风险。

(二)核查意见:

(1)公司已列示存货的具体情况:2023年末,公司新增在途物资17,462.22万元,系存货的主要增长因素,该在途物资为公司在预付存算服务器的账款后在收入确认前形成的在途物资;

(2)公司已在《2023年年度报告》之第十节“财务报告”的附注部分补充披露报告期内存货跌价损失的测算过程;公司本期及上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及时、充分,不存在进一步减值风险;公司年末在途物资为尚在运输途中的存算服务器,该部分服务器已与客户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售价扣除预计税费后的金额高于采购成本,不存在跌价迹象。

7.关于应收账款。根据披露,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41,653.37万元,计提坏账准备2,937.05万元。其中,单项计提坏账准备1,104.97万元,计提比例为97.09%,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1,832.08万元,计提比例为4.52%。

请公司:(1)补充披露2023年度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名称、交易背景、产品销售及信用政策、结算方式、结算周期、账龄、期后回款情况、是否存在逾期情况、截至目前的回款情况;(2)补充披露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客户名称、是否为关联方、应收账款产生的业务背景、账龄、期后回款情况、计提时点及无法收回原因;(3)结合应收账款主要客户的资信情况及支付能力、账龄等,进一步说明是否存在应收账款无法收回风险,并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坏账计提政策,说明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坏账准备计提不充分的情况。

一、公司问题回复:

(1)补充披露2023年度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名称、交易背景、产品销售及信用政策、结算方式、结算周期、账龄、期后回款情况、是否存在逾期情况、截至目前的回款情况;

注:UPSTAR INDUSTRY (HK) LIMITED、柏科数据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英合展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简称UPSTAR、柏科数据、英合展。(2)补充披露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客户名称、是否为关联方、应收账款产生的业务背景、账龄、期后回款情况、计提时点及无法收回原因;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公司2023年单项计提坏账准备涉及的主要几笔业务背景介绍如下:

(下转16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