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 相关部门将加快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
编者按
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翻开新的篇章。定基调、明方向、画蓝图。在这场科技盛会上,科技强国的基本要素得到了系统阐述。展望未来,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聚众智、协力向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今日起,本报推出“全国科技大会新信号”栏目,为您解读上述信息。
◎记者 李雁争
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相关部门将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快形成贯彻落实大会部署重点任务的具体举措,形成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到位。
将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在这种背景下,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正当其时。
科技部党组在6月26日召开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提出,这次大会是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总动员,必将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部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提出,要强化统筹协调和系统布局,会同有关方面加快形成贯彻落实大会部署重点任务的具体举措,细化任务、明确职责,提高能力、转变作风,形成时间表、路线图。
有了路线图,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到位。
6月24日,中国工程院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议。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表示,全院院士要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6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与会人士一致表示,将对标科技强国建设目标以及“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在建设科技强国中当先锋、作表率,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接下来,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
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近年来,一大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高质量增长。
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氧化铝连续纤维耐高温新材料,能耐1000摄氏度以上高温,可应用于高端制造业生产;辽宁奇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纸,可用于会议桌签、广告牌等场景,相比使用传统纸张或液晶显示屏,低碳环保耗电低,还能重复改写;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15%,还量产出超细的高端纱线产品……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领军企业需要发挥龙头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近日召开扩大会议要求,切实发挥中央企业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骨干支撑作用,围绕破解卡点堵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眼产业链整体突破,压紧压实责任,加速攻关突破。
接下来,中央企业还要围绕探索基础前沿,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未来产业具有科学依赖性、技术颠覆性、产业化不确定性、技术融合性几大特征,在此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实现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从对重大科研任务实行“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到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从建立基于信任的科技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制度,到树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为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我国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资源分散、重复等问题,科技部将优化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持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高地;强化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科学仪器、基础软件、科研试剂等项目攻关。
近年来,有不少科研人员反映,各种非学术负担仍然较重。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创新主体要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科研助理将从事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等工作,可以有效减轻科研人员的非学术负担。
此外,相关部门还将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
专家认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将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未来我国可以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