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七年大发展 中国债市开放前景可期
|
◎记者 范子萌
2024年7月3日,债券通满7周岁了。
7年前,债券通“北向通”起航,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一条新渠道“横空出世”。
7年来,债券通热度稳步走高,互联互通机制持续完善,已成为海外投资者加速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助推器”。
债券通七年大发展
中国债市进一步接轨国际
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投资升温足迹,是债券通7年成长史的生动速写。
近年来,外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稳步增加。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外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持债总规模达4.3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近20%,较2017年末增长约250%。
债券通热度稳步走高,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00家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今年5月,债券通“北向通”共计成交9792亿元,日均成交量为466亿元,而2017年日均成交量仅22亿元。
“债券通上线以来,机制不断优化、便利性不断提升,其成为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彭博大中华区总裁汪大海表示。
“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北向通’交易量已超4.6万亿元。我们平台上人民币债券交易量在今年6月也创下历史新高。”境外交易平台MarketAxess亚太区交易主管和香港区负责人格罗赫特·沙阿(Roheet Shah)表示,债券通推动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参与度和流动性提升。它成功地将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接轨,提高了债券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债券通被视作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债券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证券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认为,债券通推动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增强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开放举措推陈出新
债市开放持续深化
全球投资者积极把握中国债券市场机遇,有赖于不断深化的中国债市对外开放。
债券通“北向通”正式上线以来,中国债市加速开放,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便利境外机构的投资和交易。
债券通“南向通”“互换通”相继落地。在债券通“北向通”平稳运行4年后,2021年9月,债券通“南向通”正式“发车”,债券通实现双向开放。2023年5月,“互换通”正式上线运行。
今年5月,在“互换通”运行一周年之际,多项优化措施出炉,包括新增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完善配套功能,推出合约压缩服务及配套支持的历史起息合约等。
“互换通”开通以来,运行平稳高效,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渠道。黄嘉诚分析称,“互换通”大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境外投资人跨境投资的风险对冲需求。这也让债券通和“互换通”的共同成长达成了自然的趋势。
数据显示,“互换通”上线运行以来,境外投资者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3600多笔,名义本金总额约1.8万亿元,累计入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达到58家。与此同时,交易量稳步增长,覆盖机构类型不断增加。日均交易清算量从上线首月不足30亿元,已稳步提升至2024年4月的日均交易量超120亿元。
“互联互通机制在过去10年间不断丰富和完善,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汪大海说。
市场优化与制度开放前景可期
中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与进一步开放,前景可期。
黄嘉诚表示,中国债券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政府也在不断推动金融市场开放。这些因素都将成为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动力。此外,包括推动绿色债券、金融企业创新型债券等金融市场改革创新,也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
格罗赫特·沙阿表示,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债券市场,并视其为进入亚洲债券市场的最佳切入点。“我们致力于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电子化,并连接国际投资者和中国债券市场。我们将持续为投资者提供便利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广泛和有效地探索市场,并把握中国在岸债券市场和亚太地区的投资机会。”格罗赫特·沙阿说。
各方期待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优化。黄嘉诚认为,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目前的交易登记程序和债券交割流程还有进一步简化的空间。同时,配套的风险对冲策略需求亦可进一步完善。
黄嘉诚建议,除了通过“互换通”进行利率互换产品交易外,也可考虑将债券期货和回购协议纳入可跨境交易的范围,“进一步发展利率、汇率和信用风险衍生工具市场,为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债券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提供适当的金融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党支部日前发文称,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统筹好开放和安全,持续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后续来看,深化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改革完善基础性制度、提升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吸引力、提高金融安全保障能力四方面将是主要发力点。
文章称,将继续完善“债券通”“互换通”等安排,丰富利率汇率等衍生工具,为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开展流动性管理提供便利。探索建立将人民币债券作为离岸合格担保品的机制。同时,优化债券市场清结算机制安排。推动完善债券市场税收安排。健全托管制度安排,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托管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