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7月13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海证券报社总编辑刘冬赋:正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2024-07-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敬博
  刘冬赋

上海证券报社总编辑刘冬赋:

正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王敬博

近期,上海证券报社总编辑刘冬赋在“金融提升新质生产力路径探索研讨会”上表示,要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坚决破除认识误区、避免实践偏差,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刘冬赋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要求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上全面创新,实现生产力驱动方式、作用方式、表现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是新型劳动主体与新质劳动客体的有机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深刻变革,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刘冬赋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从数量扩张转向质优量增,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安全和韧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刘冬赋表示,在现实中,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步伐和方向。

一是忽视甚至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一定就是落后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后,也能够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助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生产力发展路径发生质变。

二是一哄而上、泡沫化。一哄而上,片面追求产业数量和规模,可能导致过度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造成巨大浪费,反而不利于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

三是生搬硬套、削足适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探索有效的模式、路径,避免产业趋同或同质化竞争,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刘冬赋表示,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技术时代”,金融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样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要稳步优化金融结构,引导融资渠道互补互促;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防范化解创新风险,完善科技金融监管框架。

刘冬赋介绍,上海证券报1991年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1995年开始由新华社主管主办,是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法定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也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

经过33年发展,现已形成包括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证App、上证音视频、上证微信、上证微博等平台在内的全媒体矩阵。上海证券报社既是以权威、专业、价值为宗旨的全媒体财经机构,也是以开放、分享、共赢为目标的资本市场综合性服务平台。

“上海证券报社愿意与各方携手,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添砖加瓦’,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刘冬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