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热议
稀土产业发展新路径
|
行业专家热议
稀土产业发展新路径
◎记者 韩远飞
8月8日至9日,第十六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在包头举行,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议稀土产业发展大势。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稀土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要充分发挥稀土产业的资源禀赋,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效能。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国际挑战,巩固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优势。
高端化: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稀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小卫表示,我国稀土产业优势明显,不仅资源丰富、种类较多,而且已建立了较完整的采、选、冶、材料加工及应用产业链和工业体系,稀土资源提取分离技术水平世界领先。此外,稀土永磁、发光、抛光等稀土功能材料不断取得突破,实现大规模生产与应用,生产量占全世界85%左右。
包头作为我国稀土产业重镇,其取得的长足进步成为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最好印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丁绣峰表示,包头市稀土产业产值由2022年的677.5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829亿元,增长22.4%。包头聚焦建设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持续扩大产业优势,全市稀土新材料企业增至97家,产能达到22万吨,成为国内产能规模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
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李波介绍,包头是我国稀土工业的发祥地,见证了稀土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奋斗历程。包头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稀土资源集聚地之一,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如何在优势资源禀赋上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与会专家将目光聚焦产业链高端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表示,我国拥有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现在这条产业链进入一个高端应用阶段。从包头永磁电机板块的崛起就能看出,稀土功能材料的创新应用为整个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补齐技术短板,锻造优势长板,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稀土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
补短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黄小卫就表示,当前我国稀土产业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进一步补足。这主要表现在当前我国高端稀土材料及应用技术落后于美国、日本,原创能力不足。此外,我国稀土产业目前还存在稀土提取分离难度大、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的问题,表现为物耗高、物料难循环、污染环境等。加之世界稀土生产与供应格局多元化,我国中重稀土资源供应不足,美、日、印、澳联手建立稀土供应链等,这些都对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构成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走出国门成为一条重要路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文浩表示,从2018年开始,我国由稀土净出口国变成稀土净进口国,并持续保持至今,进口产品的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海外稀土资源进口已成为我国稀土市场的重要补充。要支持海外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稀土废料回收产业的发展,把我国经过几十年努力所形成的稀土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发挥出来,为我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黄小卫建议,要强化稀土资源供给保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鼓励稀土大集团利用技术优势走出去开发境外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要建立境外稀土资源开发技术出口规范和管理办法,规范技术出口许可审批。
重研发:抢占战略制高点
稀土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专家们聚焦创新话题,从产业链体系建设、人才供应和技术更新等多个方面,为我国的稀土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表示,企业的发展应该跟着政策、规律、资源、产业链走,做好中长期谋划,要做“嵌入式”锦上添花,即融入产业链和需求链,在链中出新、补链强链;要利用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形成新产业新业态;要强化研发分工和衔接,使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产业化开发相融合,同时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加大对稀土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实质性合作,确保人才供应和技术更新。
黄小卫表示,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助推稀土科技创新发展。加强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的顶层设计,着力开展原始创新,拓展新的研发范式,探索新型高性能磁、光、电、催化等材料及应用,抢占战略制高点;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突破成果转化和材料商业化应用“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培育原创性技术、高端稀土材料颠覆性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