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8月28日

查看其他日期

洛阳钼业海外并购的道与术

2024-08-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乔琪

自2013 年起,洛阳钼业成功实施多起重大海外并购:一方面,其交易标的为全球优质资产,与之“过招”的均是国际知名矿企;另一方面,其多次出手均是在行业较低迷时期,业内也以“时点精准,已获时间验证”来评价洛阳钼业的一次次收购。

在中国企业纷纷出海的大趋势下,洛阳钼业在国际化上有哪些经验分享?公司有技术有实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与持续成功的海外并购有无关系?公司海外业务发展是否也践行绿色之路?近期,洛阳钼业董事长袁宏林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解析公司未来成长性以及海外并购的道与术。

上海证券报:公司计划在4年内将刚果(金)铜矿产量提高到80万吨至100万吨,超过目前产量的近一倍,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袁宏林: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产品铜钴产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其中铜金属产量31.38万吨,同比增长约101%。上半年产铜量完成了全年任务的58%,整体产量达到预期。2024年全年,公司铜金属产量指引是52万吨至57万吨,我们有信心超额完成今年目标,成为2024年全球新增铜产量最大的供应商。

根据今年年初发布的计划,公司4年内要实现80万至100万吨铜矿产量。通过前几年TFM混合矿和KFM开发建设的实践和锻炼,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第一,资源量足够。我们在刚果(金)的铜资源量超过3400万吨,钴资源量超过400万吨,可开采年限长,同时品位也很可观。

第二,通过多年在刚果(金)的经营,我们的队伍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建设和开发能力,同时中国整个产业配套足够完善,使我们能够集团化作战迅速将项目落地。

第三,自2016年以来,我们在刚果(金)经营了8年,经历了风雨的考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对于如何去适应当地的法律、文化和习俗、与当地人打交道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能够驾驭在刚果(金)遇到的各种情况。

第四,针对物流能力和电力这两大瓶颈,经过大家多年的共同努力,非洲的物流能力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我们也建立了多渠道的电力保障机制,近期我们又跟合作伙伴签署了一个水电站开发项目,将为未来新项目建设提供200兆瓦的电力资源。所以,从各方面来看,我们已经具备了把项目开发利用好的条件。

上海证券报:近两年,铜、钴、钨等价格波动明显。您对当前这些产品的市场供应、价格走势怎么看?

袁宏林: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进入景气周期,铜、金、钼、钨等金属价格高位运行。作为一家现代化矿业公司,要从金融、财务角度评估周期,看到周期背后意味着什么,而不只是埋头生产。

矿业的周期很强且不可避免,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挑战很大,管理好“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矿业公司生存的命脉。资源类企业要运用对金融市场的认知,择机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在供应趋紧、需求提升的情况下,铜、钼、钨等市场总体向好,同时我们也持续看好钴、镍、锂等新能源金属,看好产业升级、能源转型带来的市场需求。

上海证券报:出海淘金并不容易,洛阳钼业很早就投身国际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国内同行相比,公司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袁宏林:国际化是一个矿业公司发展的必然,包括国内同行业的公司,近年来大家的主要增长都来自国际化布局。

在并购标的选择和评估上,洛阳钼业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首先,收购成熟在产又有稳定现金流且被验证过的项目;其次,尽可能选择大的矿业公司作为交易对手;第三,成本要在同行业中有竞争优势;第四,并购后不能伤害母体,要对接资本市场、修复资产负债表等。

矿业成本是一切竞争的本源,成本的背后是资源禀赋和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管理能力。在评估项目时,洛阳钼业不只看资源产品的市场价格,也不会简单用现金流折旧的模式去计算项目估值,更要看重成本是否有竞争的优势。这一成本包含了收购成本、建设开支以及未来生产运营等,只要全口径成本比大多数竞争对手低,那这个项目就是安全的、可行的。

随着国际化不断深入,公司对国际化路径也不断进行回顾和思考。当前,国际化最大的挑战就是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促使各国对矿产资源安全、产业链安全愈发重视,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必须在各种考验中不断磨炼自己的能力。此外,国际化将逐步走向本土化,以本土化的眼光来审视、以本土化的方式去解决。在未来的国际化过程当中,洛阳钼业的准则、纪律也会形成更加完善的体系。

上海证券报:在中国企业纷纷出海的背景下,公司有什么重要的经验与同行分享?

袁宏林:对于中企尤其是资源类企业出海,首先,企业要想清楚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确定好聚焦哪一领域、哪个品种;其次,要想清楚自身的优势、强项,包括资本、技术、建设开发以及协调能力等,是否在自身射程范围内。再次,在国际化过程中,要熟悉、尊重、践行当地的法律及文化风俗,并乐于和各利益相关方分享成果。

我们的国际化不仅是在资源端,还拥有总部位于日内瓦的金属贸易公司埃珂森,面对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员工队伍,这需要有一颗宽阔开放的心,去看清事物的本质,协调处理好各方关系,寻求共生共存共赢的局面。

上海证券报:在投资者回报方面公司有哪些进展?未来还有哪些具体目标?

袁宏林:我们一直很关注投资者回报,自2012年回归A股以来,已分红将近200亿元,分红率接近50%。

前两年,因为几个重大项目同时建设,为保证现金流安全和资产负债表健康,分红比例略微降低。从今年开始,公司新增产能效益开始释放,现金流等各方面情况趋好,分红比例也由此提高,

在未来几年,我们的分红比例不会低于40%,公司内部也会形成动态管理,寻求资产负债率、流动性和股东回报、公司持续投资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