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记者 杨翔菲
百尺竿头犹可进,进取之道在攀登。10年来,中国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攀登,以文艺之名,赴时代之约,用文艺之情,诠释“何以中国”。
10年来,众多文艺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大唐贵妃》《牡丹亭》等优秀戏曲作品引发青年观众追捧;《长安三万里》《封神》等电影作品用多种题材致敬上下五千年;孙甘露创作的《千里江山图》,用接近中国古典白话的风格书写理想和英雄的风雅颂;舞蹈诗剧和电影版《只此青绿》让远隔千里、跨越千年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今人心中。
10年来,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文艺作品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传统剧团不仅在舞台上展示风采,更在短视频平台演播、吸粉;影视行业将中国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长津湖》、《战狼》系列等电影作品,《山海情》《大江大河》等电视剧作品让观众动心、动情;可感可知的中华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融合,博物馆、美术馆中观众络绎不绝,滋养着人民的精神世界;《繁花》等影视剧带动了拍摄地的文旅热度,文艺与文旅呈现出愈来愈强的融合态势。
10年来,创新让中华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4年,《黑神话:悟空》风靡海内外,用3A游戏的形式让全世界玩家“研读”《西游记》;《封神》《流浪地球》《无名》等作品通过美学创新、技术创新、类型创新等实现了中国精神表达,创新成果渗透至影视产业发展;《新龙门客栈》等传统戏曲出圈,缘于瞄准年轻观众、借助新媒介的转化创新;微短剧以其轻体量、快节奏的特点风靡海外,成为中国文化输出中的最新“特产”。
“我们不仅要有高原,而且要有高峰,那就是巅峰之作、经典之作。”年过七旬的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表示。攀登高峰的途中,虽然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