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桥连接全球经济 推动跨境支付良性发展
◎记者 常佩琦
一种新型“桥梁”正将全球经济紧密连接。随着跨境支付需求激增,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下称“货币桥”)恰逢其时,正在蓬勃发展。
近日举办的Sibos 2024年会“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央行数字货币连接全球经济体”研讨会释放了重要信号:发展货币桥项目,各方须遵循三大原则、区分三种货币类型。
货币桥项目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在2021年联合发起,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2024年6月6日,该项目进入最小可行性产品(MVP)阶段。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会上表示,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投资和供应链合作发展迅速,商务、旅游等人员往来,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跨国支付需求增长,但也暴露出现行支付系统的一些不足。
周小川认为,在支付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要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成本,避免美元流动性不足、美国货币政策和亚洲经济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不一致所带来的困扰,应对维护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方面的挑战。
周小川表示,货币桥项目以及其他促进亚洲经济发展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可以看到,亚洲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特别是中国、东盟国家及海湾国家”。
“近期,货币桥的业务量一直在稳步增长,证明了市场机构对平台的信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介绍。
货币桥项目需要遵循三原则,同时还需区分三种货币类型。“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方一直恪守‘无损、合规、互通’三原则。” 陆磊表示,货币桥能够作为公共产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良性发展。
周小川从国际货币体系与跨境支付体系的角度出发,将现有的货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强势货币,具有自由可兑换等特征,主要是美元、日元等;第二类是准强势货币,也可用于跨境支付,但与第一类货币相比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新的系统予以支持;第三类货币相对较弱,汇率及外汇市场不够有效,可能面临一定的国际收支问题。
“发展货币桥项目,需要区分不同的货币类型。”周小川表示,第一类货币之间的跨境支付已经比较便利,第二类货币在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很大改善空间。若能提升第二类货币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可逐步考虑一部分第三类货币。
周小川说,在货币桥上可以使用强势货币、准强势货币以及某些第三类货币,但主要发展方向是加强各国本币的跨境使用。使用本币进行跨境支付对于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维护货币主权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