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世界经济或实现“软着陆” 中国重回市场焦点 全球资管苏河湾畔共话上海金融发展新机遇

2024-10-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论坛现场
  “以合作促发展 共同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倡议发布仪式

世界经济或实现“软着陆” 中国重回市场焦点

全球资管苏河湾畔共话上海金融发展新机遇

◎记者 范子萌

自西向东蜿蜒的苏州河,在上海静安地带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形成了苏河湾。近两日,围绕“以金融合作促全球共同发展”,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4上海苏河湾大会在这里举行。国际知名资管机构、金融大咖共聚于此,纵论全球市场波动与金融业发展新趋势,探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资管中心建设的未来路径。

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对于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业内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软着陆”状态,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世界银行集团常务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张文才表示,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保持稳定,金融状况有所改善,世界经济可能正处于“软着陆”的最后阶段。世界银行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保持在2.6%,之后在2025年和2026年小幅上升至平均2.7%。此外,全球通胀率有望降至三年来的最低点。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说,从明晟MCSI全球波动指数回落表现来看,市场风险正趋于下行通道。同时,政策不确定指数、地缘政治指数也都处于低位,这为经济金融“软着陆”提供了基础。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中国近期推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吸引各界关注。“今年9月下旬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需求不足的矛盾,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增量政策,有效扭转了市场预期,提振了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信心。”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楼继伟说。

中国市场与人民币资产再度站在世界的镁光灯下。“中国政府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政策让中国重回市场焦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共同发力改善了经济前景,而具有吸引力的相对估值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会。”霸菱分销业务全球负责人尼尔·高弗雷(Neil Godfrey)表示。

申万宏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健表示,要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有信心,导致A股市场相对低迷的周期性因素正呈现边际改善态势,长期机构投资者有望加大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比例,当前对投资中国资产可以更有信心。

要在扩大制度型开放方面走在前列

本次论坛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开放的中国,必将成为外资机构云集的热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应以进一步开放为关键路径,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则是重要突破口。

楼继伟表示,上海作为中外金融机构的重要聚集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既是中国迈向金融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全球金融格局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论坛的支持下,上海有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资产定价和交易中心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也取得初步成效。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在沪金融市场交易额超过2633万亿元,同比增长3.4%。上海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效应明显,各类持牌金融机构超过1770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超过了1/3。

“当前上海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管中心建设,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副市长解冬表示,上海将持续对标一流国际金融中心,加强业务创新,注重科技赋能,扎实服务实体经济,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于勇表示,静安区将积极融入和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抓住并用好多种有利条件,实施高水平的金融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静安区将着力打造上海全球资管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国际财富管理高地,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静安力量。

对于金融制度型开放的深度破题是重要抓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表示,金融市场开放是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的重要前提。当前,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加剧,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强。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制度型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胡晓炼也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其根本就是要在扩大制度型开放方面走在前列,在金融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相关高标准相通相融。

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进行时,金融机构应如何展现担当?交通银行行长张宝江表示:将积极服务数字贸易和绿色贸易,在扩大制度型开放领域进行探索合作;服务“引进来”和“走出去”,通过多方合作,强化跨境投融资支持;同时,围绕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功能,助力稳妥审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