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11月2日

查看其他日期

Tims天好中国CEO卢永臣:中国现制咖啡市场广阔

2024-11-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郑俊婷

10月25日,Tims天好咖啡第1000家店在上海开业,标志着Tims这家源自北美的国际咖啡品牌在中国市场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迈入千店新起点的同时,Tims天好咖啡还宣布了品牌新主张——“新鲜即美味,健康低负担”。Tims天好中国CEO卢永臣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品牌新主张聚焦消费者的健康诉求,是Tims天好咖啡本土化的最新实践。

“尽管面临一些短期挑战,中国咖啡市场依然有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我们依然十分看好现制咖啡行业发展前景。”卢永臣说。

专注自身发展

近两年,以“9块9”促销为代表的价格战,在扩大咖啡受众群体的同时,也给现制咖啡行业贴上了内卷的标签。

卢永臣认为,持续的价格战会影响品牌形象,也会对企业长期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此外,随着现制咖啡市场逐渐成熟,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多聚焦于产品和服务本身。“经过长时间思考后,我们最终决定不再内卷,专注自身发展。”卢永臣表示,不再内卷的具体表现为“不求多而求精,不求数而求质,做自己不盲从”。

“内卷本质上是由同质化导致的,如果我们可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那么就不必去卷。”卢永臣说,经过多年发展,Tims“咖啡+暖食”的产品组合已经在中国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品牌认知,未来将继续放大暖食这一差异化卖点。

具体而言,作为业内率先将贝果产品打出名气的咖啡品牌,Tims天好咖啡将继续深耕贝果产品,在目前已形成的“贝果宇宙”(指全天候场景皆能提供特色贝果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并以极具性价比的套餐组合吸引消费者。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前越来越多的咖啡品牌乃至新茶饮品牌纷纷推出贝果产品。在卢永臣看来,这恰恰从侧面说明,Tims贝果产品的成功,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据悉,2022年,Tims天好咖啡销售了将近1000万个贝果,2023年销量实现翻倍。依靠贝果“吸粉”,当前Tims天好咖啡拥有2300多万会员。

除了在产品上下功夫,卢永臣表示,Tims天好咖啡在开店节奏、门店运营、品牌建设以及员工培养等方面都将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确保公司资金链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打好“健康”牌

健康化趋势是近年来饮品行业中一个显著且持续增长的潮流,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变化,也体现了社会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

着眼于此,Tims天好咖啡决定将这股“健康风”吹向行业和自家产品。在第1000家店开业的同时,Tims天好咖啡同步发布了品牌新主张——“新鲜即美味,健康低负担”。

卢永臣透露,为达成该主张,Tims天好咖啡将继续研发并推出更多健康、低负担的咖啡和暖食产品,包含低糖、高纤维及植物基选项,同时特别关注食材的新鲜度。此外,在点单环节,公司会向消费者提供透明的营养信息,如卡路里含量等。

饮品方面,Tims天好咖啡全线饮品承诺“5零”,即0植脂末、0奶精、0氢化植物油、0反式脂肪酸、0速溶茶粉。

在第1000家店开业现场,记者注意到,在前置的开放式透明厨房内,店员正在制作暖食,只见他们将肉、蛋、蔬菜以及贝果分别放置在托盘内,然后放进烤箱进行烘烤,等待片刻后,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贝果堡便宣告完成。

据介绍,Tims天好咖啡每份暖食皆经275度热烤,且制作过程中皆不涉及油炸工艺,每一份贝果堡皆为客户下单后才手工制作。

“现场制作暖食是我们的差异化优势之一。”卢永臣说,虽然目前多家咖啡、新茶饮品牌能够提供暖食类产品,但受证照、设备以及运营能力的限制,很少有品牌能够提供现场制作暖食的服务。

看多中国咖啡市场

2018年,有感于中国咖啡市场的巨大前景,有过多年餐饮操盘经验、曾长期担任汉堡王中国要职的卢永臣,参与推动Tims天好中国的设立,并出任CEO一职。

2019年,Tims天好咖啡在上海开出首店,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卢永臣回忆说,首店开业顾客要花7个小时排队,且排队现象维持了数月,这让Tims咖啡成为现象级的网红品牌,也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和信心。

“回首这5年,我的双鬓已经有了白发,不过还是保持着非常年轻的心态,并有冲劲继续往前走。”卢永臣笑言。

在他看来,中国咖啡市场的拓展和下沉还在继续。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具的《2023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及人均消费情况分析》显示,2023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杯数为16.74杯,较10年前增长约4倍。

“在韩国、日本,人均咖啡消费杯数都在百杯以上,中国饮食文化与之相似,我们相信未来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卢永臣表示,尽管现制咖啡行业面临一些短期挑战,但从长期来看,仍存在很多积极的因素。一方面,随着年轻消费者对咖啡文化的追捧,现制咖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逐渐普及,咖啡消费保持相对稳定;其次,现制咖啡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视为日常消费品,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基于便利性和社交性,这种趋势可能会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