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12月24日

查看其他日期

从造得出
到造得好——华勤技术打造硬件组合生态链

2024-12-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温婷
  华勤技术X-LAB实验室
  华勤全球研发中心展厅
  华勤技术大事记

从造得出  到造得好

——华勤技术打造硬件组合生态链

◎记者 温婷

在上海张江,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正在成长为全球智能硬件产业的龙头公司,它就是华勤技术。

岁月洗礼,时光淬炼,深耕电子信息产业近20年,公司从最初IDH的PCBA研发模式,迭代成就了如今“全球智能产品大平台”的定位,积累了三星、OPPO、小米、vivo、联想等众多明星客户,产品线涵盖智能终端、高性能计算、汽车及工业产品、AIoT等智能硬件等众多品类。

公司凭借“软硬兼修”的创新实力,通过“3+N+3”的“全球智能产品平台”卡位,在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据中心业务为代表的三个生态中,已形成了较为显著的生态效应。如今,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从无到有:从一块“板子”谈起

今年前三季度,华勤技术实现营业收入760亿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36%至366亿元,创公司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持续稳健的业绩增长,来自多年坚持主业的技术积累和对核心业务的不断深耕。这一切,都要从上海浦东南路上的一家酒店讲起。

2005年8月,十来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围绕着一块“板子”(手机主板),在酒店的一个房间里紧张地忙碌,华勤技术的前身华勤通讯正式成立。

作为上游IC原厂与下游整机企业之间的桥梁,IDH(Independent Design House)曾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程中绕不开的一个环节,它在IC原厂芯片的基础上开发平台、解决方案等产品,为整机产品的研发和迅速面市提供了条件。

华勤技术创业之初,以IDH的模式切入市场,门槛不算高;但要在京沪深众多同类型企业中闯出一片天地,必须打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做出差异化产品,这对创始团队的研发、创新和实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做了非常多的创新尝试,例如,滑盖设计、灯光滚轮、声音与灯效结合的低音炮都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但我们的产品创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针对性地做了深入的市场调研。我们会定期与客户进行交流,也会每个季度走访市场了解卖场和购机用户的需求。”公司一位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旦方向锚定,公司的创始团队就会全员上阵,写代码的“兼职”焊板子,合伙人一边借设备采购物料、一边招兵买马,争分夺秒推进产品交付。

以公司与国内某芯片龙头共同开发的一款TD智能手机为例,当时的项目总监回忆说,研发部同事的工作节奏是:白天去合作方一起调试、晚上开会过问题、再回到公司处理内部问题。

“当时,3G智能手机的起量引发了零部件缺货和产能紧张等问题。我们的‘战场’很快从研发转向了运营,每天过物料导入的计划,过产能安排的计划,公司安排了两个项目经理一起驻扎到工厂端盯着排产,折腾了几个月才勉强跨过交付的坎。”据当时的项目总监介绍,公司的研发能力和运营能力在实战中打磨提升,并为之后“3+N+3”的战略布局打下了基础。

“我们从手机行业打拼出来的公司,觉得任何行业都不卷。”这是华勤技术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王志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看似是玩笑,实则是底气。2012年,公司开发的TD20、TD28和TD51项目都成了风靡一时的明星产品,华勤技术首次登顶全球智能手机ODM榜首。公司在智能手机赛道迅速站稳脚跟。

从有到优:换个思路拨云见日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ODM/IDH市场份额仍在持续向行业龙头集中,但面向AI时代的智能硬件新机遇,华勤技术很早就看到并打破了自身IDH业务的天花板,确立了“3+N+3”的“全球智能产品平台”战略。

成立十年后,公司开始拓展新的成长曲线,并将目光投向了笔记本电脑赛道。

“我们是新人,产品既没有规模,也没有重量级的客户,很难得到上游元器件供应商的支持。”忆及开疆拓土时的艰难,华勤技术副董事长、高级副总裁崔国鹏至今仍历历在目。但换个思路,既然向外求这么难,那向内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华勤技术将眼光投向了自己的手机“朋友圈”。

崔国鹏告诉记者,当时,手机产业链上的一些合作伙伴也面临着转型的需求,笔电(笔记本电脑的简称)也是他们的机遇,双方一拍即合,尝试共同开发一些适用于笔电的零部件产品,同步进行ODM。

“我们通过把系统设计的冗余做得更好,把系统的调优做得更好,零部件公司则逐步推进性能指标的不断进步,这个时候双方一起合作,逐渐也能达到客户对产品性能指标的要求,甚至慢慢开始有了跟国际大厂竞争的能力,逐步打开了市场空间。”崔国鹏告诉记者,华勤技术的成功除了转换思路、与产业链公司寻求共同破局外,还有赖于公司多年在智能手机行业的产品洞察和经验积累,以及创新主导的工程师文化。

据崔国鹏介绍,当时市场上流行的笔电大多厚重且不易携带,充电器的大小重量都和砖头不相上下。直到苹果推出以轻薄著称的MacBook,一下子颠覆并引领了笔电新潮流。公司敏锐地捕捉到,这不正是华勤历时十年深耕手机市场的天然优势吗?

“我们在设计手机的时候,要在更小的体积里安放更多的零部件,天生就对空间的利用以及外观介质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称之为‘轻薄冷静’,所以我们一开始进入笔电行业就给自己提出了类比手机的要求,即能不能设计得更轻,更薄?散热做得更好?风扇转动噪声更小?”就这样,华勤将“轻薄冷静”作为笔电产品主卖点推出,立刻获得了很多客户的认可。

“手机当中的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在所有消费电子产品中往往是最先‘吃螃蟹’的,当我们把这些核心技术横向延展到笔电领域当中时,就已经比我们的同行领先了6到8个月的时间。”王志刚表示。华勤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笔电新玩家,快速成长为全球前四的笔电ODM厂商,这样的“打法”也被快速复制到智能穿戴设备等前沿品类的市场开拓中。

从优到全:布局硬件组合生态链

华勤技术的展厅可以说是“常看常新”,其中展示的最新款折叠屏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产品,成为智能硬件更新迭代历程的缩影,以及公司“3+N+3”产品实力的“代言”。

其中,首个“3”指的是公司三大成熟的核心业务,即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据中心业务;“N”是指由这三大业务衍生出的多品类的产品组合,涵盖智慧生活、商业数字生产力以及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最后的“3”则代表了公司正在积极拓展的三个新兴领域,机器人、软件和汽车电子业务。这一战略布局旨在推动华勤技术的全球拓展和产品创新,以适应智能产品市场的未来发展。

从三季报来看,公司的汽车电子出货产品已经证实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在座舱全栈交付及智驾制造能力上获得了客户的认可,订单也在不断增长中。

“藏”在公司X-LAB实验室中的,还有很多即将面世、秘而不宣的下一代产品。“X的寓意是未知的、扩展的、有无限的可能。就像谷歌的创新实验室Google-X。”华勤技术董事、高级副总裁、CTO吴振海说。

如今,华勤技术的X-LAB已成为由智能硬件行业技术专家组建而成的技术研究部门,致力于构建公司在声学、光学、热学、射频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公司2023年在X-LAB的投入超过7000万元。

“除了X-LAB之外,我们也鼓励‘老树发新芽’,多个成熟事业部在智能音箱、汽车电子和智能穿戴等领域都做了尝试,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吴振海表示。

从全到强:开启内外兼修的新征程

从手机IDH起家,历经近20年发展,华勤技术将ODM重新定义为ODMM(即高效运营Operation、 研发设计Development、先进制造Manufacturing和精密结构件Mechanical)四种核心能力,以巩固和保持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2023年8月,公司在沪市主板挂牌上市,国际化进程也全面提速。

作为IPO后的首次资本运作,公司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收购易路达国际持有的易路达控股80%股份的交易正在实施中,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智能硬件产品核心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力。

据崔国鹏回忆,早在2006年至2007年间,创立两年的华勤技术就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采取“土鸡+老鸟”的思路,“混搭”了一个国际市场开拓团队。其中,崔国鹏笑称自己和当时公司的市场和产品负责人为“土鸡”,将从行业挖来的几位国际市场经验丰富的同事比喻为“老鸟”,开启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如今,公司在南昌和东莞建立了两大生产基地以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此外,华勤技术还在越南、印度部署了制造基地,并在墨西哥做相关的规划,通过“规模化+柔性”的方式,打造全球制造基地。

对创业公司来说,将一件事做好做对不难,难的是如何坚持一直做正确的事。

无论是资本运作、国际化、还是制造基地建设,市场上“华勤速度”的屡屡成功绝非偶然,正是归功于几年甚至十几年来的“步步为营”。今天的华勤技术,已经成为一家以研发、运营、制造为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遍及海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年创业征程,华勤技术董事长、CEO邱文生将之总结为“坚持迭代”。2023年,华勤技术荣登《财富》中国500强的第213位、2023年度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百强第16名。“与其大家一起在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不如一起亲手打造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崔国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