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年终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12月31日

查看其他日期

12个热词感受2024年经济脉动

2024-12-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大伟 制图

(上接1版)

此外,全国保交房攻坚战持续推进。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保交房攻坚战已交付住房324万套,给购房人吃下了“定心丸”,明显改善了市场预期。

热词5: 发债与化债并重

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一方面,合理审慎确定赤字率,积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债等工具,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另一方面,逐步推动地方债务化解,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

5月17日,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截至目前,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另安排3000亿元用于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至此,全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安排完毕,正在加快推进实施。

2024年新增专项债限额为39000亿元,比2023年增加了1000亿元,体现了财政适度加力稳投资。从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资金投向看,近六成投向传统基建领域,比重进一步提高。

发债稳经济的同时,化债仍然是财政政策重点。作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重头戏”,11月打出的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正在加快落地。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11月8日批准6万亿元化债议案后,财政部11月9日将6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各地,指导督促地方抓紧履行法定程序,稳妥做好发行工作,妥善安排债券资金。

数据显示,2024年发行的2万亿元化债额度已具体分配至北京、湖南、江苏等29地,从额度分配至各省份到完成发行用时不到40天。

热词6: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024年,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方面,政策持续发力。

各部门各地方围绕促进民间投资、推进公平准入、加强金融支持、优化税收服务、强化法治保障、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等方面,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推动解决问题诉求,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

央地联动形成政策“组合拳”,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前10个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实体经济领域民间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3%,比进出口总额增速高4.1个百分点,占比较2023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环境、基础条件、发展态势等方面综合分析,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备坚实支撑和独特优势。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改革举措持续落地见效,将更好激发民营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热词7 :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全年十项任务之首。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改革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幅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画卷徐徐展开。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从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稳步提升——围绕创新,各方面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壮大: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艘第五代LNG船成功交付,航天发射、空间技术和应用、月球探测、深海探测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工业的重要增长引擎,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进入密集创新和加速发展阶段,新产业新业态开拓了经济发展新蓝海。

  

热词8 :稳外贸

2024年,在国际贸易复杂严峻的环境下,我国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截至11月,外贸进出口连续8个月增长,这离不开政策端、企业端的共同努力。

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到《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十六条措施》,一系列政策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支持外贸经营主体及新业态发展。

地方也各显其能。广东出台了20条措施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贸质升量稳,江苏就巩固外贸基本盘、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服务企业“走出去”出台措施,安徽、河南等省份也出台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帮助企业拓市场、拿订单。

“走出去”“出海”成为2024年高频词:以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制造业,以及以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行业加速“走出去”;从过去瞄准欧美发达国家,到如今拥抱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企业“出海”目的地更为多元。

  

热词9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

新“国九条”从制度层面进行顶层再设计,分阶段提出了未来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发展目标,聚焦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质量、行业机构发展、监管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推动资本市场在既有改革基础上,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此后,围绕强本强基、严监严管,从入口、持续监管到出口,再到机构监管、交易监管的全方位、立体化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持续完善;市场关心的现金分红、股份减持、程序化交易、融资融券等均有相关举措出台;“支持科技十六条” “惠港五条措施”“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等相继发布……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4次提及资本市场:4月提出“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7月提出“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9月提出“努力提振资本市场”;12月要求“稳住楼市股市”。

热词10 :壮大耐心资本

耐心资本以稳定性和长期性为导向,通常不受市场短期波动干扰,具有追求创新、敢于试错、勇于承担风险的特质。2024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壮大耐心资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耐心资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壮大耐心资本”。

壮大耐心资本需要一系列制度规则、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让经营主体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能够怀着创业、创新的信心而大胆试错。年内,从国家到地方对“耐心资本”提出了迫切要求,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表示将率先将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培育为耐心资本,并动员有条件的社会资本做“耐心资本”。9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将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各地也在松绑国有资本创投考核指标。

地方层面,湖北、广东、上海等多地出台相关规定,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支持引导国资成为真正的“耐心资本”。

热词11 :有力度的降准降息

适应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政策在2月、5月、7月和9月,四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政策调整。

降准降息、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整优化、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回顾来看,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贯穿始终。

货币政策的数次“超预期”调整,彰显宏观政策为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进行了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市场明显观察到,2024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数量更多、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实施节奏更灵活。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货币政策工具,降准和降息在年内多次落地。2月、9月各降准0.5个百分点,累计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降准幅度已与去年持平。

7月、9月政策利率(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分别下调10个和20个基点。相较于去年的政策利率(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下调25个基点,2024年的累计降息幅度更大。

政策引导下,重要市场利率进一步下探。比如,作为个人住房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定价“锚”,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年内下行三次,累计下行60个基点,下行幅度远超去年的10个基点。

有力度的降准降息,不仅向社会释放稳经济信号,提振各方面发展信心,还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24年,信贷、社融等金融数据平稳增长,贷款利率继续创下新低,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热词12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

外部逆风之下,人民币在2024年的走势牵动着市场目光。回望2024年,人民币汇率走势跌宕——其间,随外部环境变化,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强势、弱势、盘整交替出现,双向波动特征愈发明显。

截至今年12月15日,年内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触及7.0012,最低下探7.2996,最大波幅超过2900个基点。

双向波动之中,人民币汇率显现定力——这一方面体现在,美元指数持续向上突破的压力之下,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明显小于往年,还表现在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年内始终在100附近波动,其平稳走势展现了强势货币的特征。

究其根本,这定力既源于一系列增量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巩固了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重要底气,也根植于广大涉外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愈发重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风险中性理念明显增强,外贸企业外汇套保比例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比例上升,经营主体能够更理性地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外汇市场运行更有韧性。

未来人民币汇率怎么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业内认为,未来,在市场化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仍会呈现双向波动态势,特别是伴随着内部政策力度的升级,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

(记者 李苑、陈芳、于祥明、李雁争、张琼斯、梁银妍、汤立斌、范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