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65版)
(上接65版)
(续上表)
单位:元
■
注:经销客户14、经销客户21属同一体系客户。
2) 公司向供应商销售
单位:万元
■
(续上表)
单位:元
■
3) 其他往来单位采购、销售
单位:万元
■
(续上表)
单位:元
■
(2) 公司针对销售价格及采购价格的制定存在相关体系,其定价机制如下:
■
由表可知,公司存在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交易情形均具有合理的商业背景与实质业务需求,其定价机制严格遵循市场化原则,定价存在公允性。
由客户与供应商重叠情况表可知,在公司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交易中,销售给客户的产品以伺服系统、机床等核心业务产品为主;为清理积压库存而销售的电子元器件仅占较小份额。
(二)持续督导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结论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持续督导机构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报告期内收入成本明细表,客户档案,主要客户的销售合同;核查各客户收入金额及占比,并分析报告期各期不同客户的增减变动情况,销售规模较大的客户增减变动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2)查阅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公告以及公司定期财务报告、年度报告,对比分析公司毛利率变化情况、销售模式以及经营业绩情况;
(3)获取公司2024年收入成本表及采购表,通过供应商与客户匹配筛选出重叠的客商,并计算销售与采购的数据;
(4)询问公司供应商与客户重叠的交易背景,分析其商业合理性;
(5)询问公司的销售及采购定价机制,对金额较大的客商主要采购与销售产品进行分析其定价公允性;
(6)对销售和采购均为同一类产品的客商,获取其主要销售及采购产品的资金流、发票流和货物流,核查其真实性。
(7)核查报告期内直销、经销前十大客户的主要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关联方及员工是否重叠,核查其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
2、核查结论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认为:
(1)2023年直销、经销模式下前五大客户变化,主要系公司实施“大终端”战略,重点开拓光伏、锂电等行业大客户,故光伏、锂电等行业大客户排名上升,其他行业客户排名下降;2024年直销、经销模式下前五大客户变化,主要系光伏锂电行业下行,需求下降,公司产品在光伏锂电行业客户的销量下降,故光伏、锂电等行业大客户排名下降,同时其他行业客户销量增加导致排名上升;公司董监高不存在通过主要直销、经销客户资金往来变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代垫成本费用或代收货款的情形;
(2)同行业上市公司由于客户集中度及议价能力等原因,导致经销、直销模式下毛利率存在差异,正弦电气和伟创电气经销高于直销,与公司情况一致,公司经销毛利率高于直销合理;
(3)企业存在供应商与客户重叠的情况,相关销售和采购具有合理背景,定价公允,其中部分存在关联关系,已履行交易决策程序,交易背景具有商业合理性,定价公允。
(三)会计师核查程序及核查结论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会计师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报告期内收入成本明细表,客户档案,主要客户的销售合同;核查各客户收入金额及占比,并分析报告期各期不同客户的增减变动情况,销售规模较大的客户增减变动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2)查阅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公告以及公司定期财务报告、年度报告,对比分析公司毛利率变化情况、销售模式以及经营业绩情况;
(3)获取公司2024年收入成本表及采购表,通过供应商与客户匹配筛选出重叠的客商,并计算销售与采购的数据;
(4)询问公司供应商与客户重叠的交易背景,分析其商业合理性;
(5)询问公司的销售及采购定价机制,对金额较大的客商主要采购与销售产品进行分析其定价公允性。
(6)对销售和采购均为同一类产品的客商,获取其主要销售及采购产品的资金流、发票流和货物流,核查其真实性。
2、核查结论
经核查,会计师认为:
(1)2023年直销、经销模式下前五大客户变化,主要系公司实施“大终端”战略,重点开拓光伏、锂电等行业大客户,故光伏、锂电等行业大客户排名上升,其他行业客户排名下降;2024年直销、经销模式下前五大客户变化,主要系光伏锂电行业下行,需求下降,公司产品在光伏锂电行业客户的销量下降,故光伏、锂电等行业大客户排名下降,同时其他行业客户销量增加导致排名上升;公司董监高不存在通过主要直销、经销客户资金往来变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代垫成本费用或代收货款的情形;
(2)同行业上市公司由于客户集中度及议价能力等原因,导致经销、直销模式下毛利率存在差异,正弦电气和伟创电气经销高于直销,与公司情况一致,公司经销毛利率高于直销合理;
(3)企业存在供应商与客户重叠的情况,相关销售和采购具有合理背景,定价公允,其中部分存在关联关系,已履行交易决策程序,交易背景具有商业合理性,定价公允。
三、关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情况。
2022-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385.47万元、-4,728.10万元、-7,187.38万元,持续三年为负。此外,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合计26,958.86万元、带息债务合计32,985.23万元,货币资金仅9,132.95万元。
请公司:(1)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说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2)结合未来一年债务到期、公司营运资金及现金流情况,量化分析公司面临的资金缺口,说明公司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问询函第三条)
(一) 公司情况说明
1. 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说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1)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2022-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385.47万元、-4,728.10万元、-7,187.38万元。由上表可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受应收账款款项变动和应付款项变动与存货变动所致,其变动受公司客户货款回款周期与供应商付款周期影响,公司分行业对销售客户的付款政策约定如下:
单位:万元
■
2022年与2023年公司重点投入光伏、锂电等新能源领域,开拓了一批行业龙头客户,如直销客户1、直销客户7、直销客户12、终端客户1、终端客户2等,客户订单数量的增加使得2022、2023年公司相关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应收账款相应增加。但是,光伏锂电行业客户下游需求集中度较高、单客户体量较大、账期长、回款慢,导致相关客户付款政策较其他行业客户周期长。由上表可知,公司不仅给予光伏锂电行业客户的信用期显著长于其他行业,而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光伏锂电类客户的付款周期并未严格根据合同执行,光伏锂电行业客户平均2024年的实际付款周期分别达到706天和613天。
2024年光伏锂电严重超期原因如下:组件厂商2024年业绩均存在巨额亏损,资产负债率维持在高位且有进一步抬高趋势,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组件厂商均在2024通过新增借入有息负债进行融资,从2023年至2024年末,头部组件厂商有息负债率均呈现5%-25%以上的增加。组件厂商整体资金压力紧张,纷纷收紧财务政策,不仅拉长设备厂商设备验收周期,而且延长向设备厂商付款周期,进一步导致设备厂商对上游供应商(如公司)货款支付变缓。
2022-2024年应付账款周转率如下:
单位:万元
■
2022-2024年,公司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75次、2.76次、2.31次,2022与2023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均在130天,2024年为156天。2022、2023年公司为保证光伏锂电行业客户订单生产需求,加大采购量与备货,且公司主要实行货到月结付款政策,支付给供应商货款的速度较快。
公司按照物料类别,与供应商约定付款账期,账期区间为0-180天,综合折算后的合同账期约为61天。公司2022-2024年应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对比如下:
■
综上所述,公司2022年、2023年客户回款周期大于供应商货款支付周期,在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的基础上,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营运资金周转,导致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同时2022年公司为应对疫情原因带来的芯片紧张,采取应急性备货,进一步导致2022年经营性现流净额为负。2024年,一方面因下游光伏锂电行业整体紧缩,公司经营亏损,另一方面由于下游行业,如光伏锂电行业客户资金紧张,回款缓慢,故2022至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
(2) 同行业可比公司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对比分析
同行业可比公司经营现流净额对比如下:
单位:万元
■
由上可知,公司与同行业经营现流净额平均值比较持续为负,与各可比公司比较仍持续为负,主要因为公司下游客户集中于光伏锂电行业,对公司影响较大。该类客户普遍回款周期长,而公司的采购付款周期小于回款周期,导致现金净流出较大。
公司与同行业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对比情况如下:
单位:天
■
公司2023-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显著高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系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分布于光伏和锂电行业,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而公司周转情况由上表可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因其下游行业与公司存在差异,客户结构多元化,业务覆盖多个下游领域,其回款速度受单一行业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故现金流状况更为稳健。
综上所述,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主要源于下游客户结构差异。公司业务高度集中于光伏锂电行业,该领域客户回款周期普遍较长,而公司采购付款周期相对较短,导致现金流净流出较大。相比之下,同行业公司因客户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受单一行业影响较小,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普遍短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故能保持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正值。这一差异符合行业经营特点,具有合理性。
2. 结合未来一年债务到期、公司营运资金及现金流情况,量化分析公司面临的资金缺口,说明公司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
(1) 公司未来一年债务到期、公司营运资金及现金流情况预测如下:
单位:万元
■
[注]该数据仅为测算总体资金缺口所用,不代表公司对未来年度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判断,亦不构成盈利预测。销售货款收回项根据2025年一季度销售数据预测全年销售货款收回;采购支出项因公司对付现具有控制能力,按评估预测;到期债务项系公司现有借款在未来一年内到期日期范围内的债务;其他项主要根据2025年一季度实际情况测算
公司受下游光伏锂电行业回款速度影响,经营现金流入缓慢,造成2025年度营运资金预测净流出1.35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8,266.56万元,同时目前公司已从多家商业银行取得银行授信额度以满足营运资金需求和资本开支,公司各银行授信额度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获得银行敞口授信额度合计110,700.00万元,已使用26,748.84万元,尚未使用授信额度83,951.16万元。尚未使用的授信额度在公司面临短期资金压力时可以有效覆盖公司日常经营需求,可避免短期流动性风险。
(2) 应收账款控制措施
1) 控制及特殊审批
公司对于逾期金额较大的客户会在后续的销售过程中要求客户现款提货并同时归还相应逾期货款后方可发货,同时对于逾期金额较大的客户公司需要经过额外审批,由业务员提交相应销货流程,需经过销售部门主管、财务部门主管、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通过后方可发货。
2) 付款计划
公司对于长账龄且逾期金额较大的客户会主动进行协商,针对客户的具体经营情况制定具体的货款支付计划并签订相应的情况说明或者承诺函,以保证货款最终能够全额收回。经销商法定代表人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3) 后续措施
公司对于逾期金额较大且经协商仍无法归还货款的客户会向其发送律师函进行催收。公司对于已发送律师函但仍未有归还意思表示的客户,公司会对其提起诉讼主张要求其归还货款并按照银行同期利率加收利息。
综上所述,公司虽然因为下游光伏锂电行业回款周期影响,造成短期经营性现金流较为紧张。但公司凭借稳健的银行授信支持和良好的融资能力,综合货币资金余量与银行可使用敞口授信额度,能够保障短期资金需求,同时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控,积极促进货款回收,流动性风险较小。
(二)持续督导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结论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持续督导机构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各行业销售数据并计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采购付款周转天数,分析对公司现金流的影响;
(2)获取同行业可比公司现金流数据与周转天数,并将公司情况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原因;
(3)获取公司未来一年内到期债务的到期金额、时间、利息等情况及现金流情况,复核各银行授信额度使用情况。
2、核查结论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认为:
(1)公司2022-2024年持续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并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差异具有一定合理性,主要由于客户回款周期长于供应商付款周期的差异加大了营运资金占用;其次,2022年为应对全球芯片供应紧张局面,公司主动增加战略备货,进一步加大了现金流出压力;最后,2024年受下游光伏锂电行业整体景气度下行影响,经营业绩承压的同时因产业链资金紧张导致客户回款周期延长,多重因素叠加致使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承压。
(2)公司凭借良好的信用资质,与多家银行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始终保持充足的授信额度以保障营运资金需求。基于当前充足的货币资金储备和可用的银行授信额度,公司具备债务偿付能力,整体流动性状况健康,流动性风险较小。
(三)会计师核查程序及核查结论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会计师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各行业销售数据并计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采购付款周转天数,分析对公司现金流的影响;
(2)获取同行业可比公司现金流数据与周转天数,并将公司情况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原因;
(3)获取公司未来一年内到期债务的到期金额、时间、利息等情况及现金流情况,复核各银行授信额度使用情况。
2、核查结论
经核查,会计师认为:
(1)公司2022-2024年持续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并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差异具有一定合理性,主要由于客户回款周期长于供应商付款周期的差异加大了营运资金占用;其次,2022年为应对全球芯片供应紧张局面,公司主动增加战略备货,进一步加大了现金流出压力;最后,2024年受下游光伏锂电行业整体景气度下行影响,经营业绩承压的同时因产业链资金紧张导致客户回款周期延长,多重因素叠加致使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承压。
(2)公司凭借良好的信用资质,与多家银行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始终保持充足的授信额度以保障营运资金需求。基于当前充足的货币资金储备和可用的银行授信额度,公司具备债务偿付能力,整体流动性状况健康,流动性风险较小。
四、关于应收账款情况
2022-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分别为 39,336.22万元、54,188.87万元、45,756.4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1.66%、48.54%、56.44% 。其中一年 以内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 95.53%、90.83%、70.40%,账龄结构明显恶化,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明显。
请公司:(1)列示经销模式下,应收账款前十名客户名称、销售内容、销售金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后回款金额及占比,结合相应经销商库存、退换货情况,说明经销终端销售实现情况,会计师就经销业务收入合规性履行的审计程序及其充分性;(2)区分销售模式,列示2024年末账龄一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客户名称、期末应收账款余额、逾期金额及占比、逾期时长、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及占比、期后回款金额及占比,结合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客户经营恶化情况,说明是否存在回款风险,相关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问询函第四条)
(一) 公司情况说明
1. 列示经销模式下,应收账款前十名客户名称、销售内容、销售金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后回款金额及占比,结合相应经销商库存、退换货情况,说明经销终端销售实现情况,会计师就经销业务收入合规性履行的审计程序及其充分性
(1) 列示经销模式下,应收账款前十名客户名称、销售内容、销售金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后回款金额及占比
1) 2024年度
单位:万元
■
注1:经销客户27的 2024年度销售金额为负系退货。
注2:经销客户3、经销客户18、经销客户25属同一体系客户。
2) 2023年度
单位:万元
■
注:经销客户3、经销客户18、经销客户25属同一体系客户。
3) 2022年度
单位:万元
■
注:经销客户3、经销客户18、经销客户25属同一体系客户。
(2) 结合相应经销商库存、退换货情况,说明经销终端销售实现情况
因公司无法查阅经销商历史库存情况,经与经销商进行询问后,统计近期库存余额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与经销商均采用买断式销售方式,根据协议约定,经销商在收到货物并当场确认产品无质量问题公司后即视为对产品控制权的转移,经销商承担与产品相关的风险和收益,经销商对外销售产品的价格由其自主决定,经销商实际售价与采购价之间的差额归经销商所有,除产品质量问题之外,公司一般不接受客户进行退换货。并签收货物后,货物控制权转移给经销商且风险责任由经销商承担。
公司针对经销商实行买断式销售,除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外,公司销售的产品经销商无权要求退货。实际操作中,如个别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产品选型不当或合作终止,经销商一般与公司通过协商退换货解决。
针对上述情况,虽然公司的经销模式属于买断式销售,但基于谨慎性原则,为真实准确反映公司经营成果,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一收入》应用指南“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中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进行会计处理,具体如下:
“企业将商品转让给客户之后,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允许客户选择退货(例如,客户对所购商品的款式不满意等),企业应当遵循可变对价的处理原则来确定其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即交易价格不应包含预期将会被退回的商品的对价金额。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按照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即,不包含预期因销售退回将退还的金额)确认收入,按照预期因销售退回将退还的金额确认负债;同时,按照预期将退回商品转让时的账面价值,扣除收回该商品预计发生的成本(包括退回商品的价值减损)后的余额,确认一项资产,按照所转让商品转让时的账面价值,扣除上述资产成本的净额结转成本。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重新估计未来销售退回情况,并对上述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
针对存在退货情况的工控产品业务,公司报告期各期计算预计退货款金额冲减当期收入。其中,预计退货款金额以公司各类工控产品前3个年度的平均实际退货率作为计算依据乘以当期已实现销售收入计算得出。预计退货款计算公式:前3个年度的平均实际退货率*当期已实现销售收入。
公司退货率相关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平均退货率与预计退货额在2022-2024年逐年下降,2024年较2023年减少 874.75万元,下降幅度39.01%,一方面,2023年以前,公司推行“大终端”战略,倾斜公司的生产销售资源,优先保障光伏、锂电行业的销售。2024年,光伏、锂电行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供给产能大于需求,行业内卷式竞争愈加激烈,公司“大终端”战略客户大范围出现开工不足、订单断崖式减少,导致公司2024年业绩大幅下降,进而导致预计退货金额较上期下降。
综上所述,经销商库存周转效率良好、退换货情况正常,公司已按历史数据计提预计退货款,公司经销终端销售实现情况真实合理,不存在通过渠道压货虚增收入的情形。
2. 区分销售模式,列示2024年末账龄一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客户名称、期末应收账款余额、逾期金额及占比、逾期时长、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及占比、期后回款金额及占比,结合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客户经营恶化情况,说明是否存在回款风险,相关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2022-2024年区分销售模式应收账款余额按账龄区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由上表可知,2022-2024年公司经销客户一年以上应收账款比例分别为2.18%、7.15%、24.60%,直销客户一年以上应收账款比例分别为8.73%、11.43%、36.81%。公司一年以上应收账款比例逐年增加。
(1) 直销模式
单位:万元
■
1) 直销客户1
直销客户1为第一大直销上市公司客户,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月结90天,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为309.67万元,而由于本期光伏行业产能饱和,市场竞争加剧,受到下游光伏订单需求减少影响,直销客户1经营受损导致对公司回款逾期,实际货款回收周期约定为按照上个月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回款。公司将其应收账款按照光伏锂电行业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坏账,计提金额为483.36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回款风险较小。
2) 直销客户7与直销客户17
直销客户7为公司光伏设备客户,直销客户17为直销客户7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自动化设备。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月结180天,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为4,552.61万元。因本期光伏行业产能饱和,市场竞争加剧,而直销客户7与直销客户17的主要客户为终端客户3(光伏组件上市公司),受到下游光伏订单需求影响,公司经营状况恶化,采购需求大幅减少导致逾期。目前客户已承诺并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实际在2025年3月开始按照每月200万元进行回款,首笔款已到位。公司按照光伏锂电行业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坏账,计提金额为851.82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回款风险较小。
3) 直销客户9
直销客户9属于机器人行业,为公司非光伏锂电行业终端客户,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月结180天,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为411.22万元。由于直销客户9受机器人行业行情下行影响,业务量有所收缩,且其账款周期过长,与公司订单量较上期有所下降导致回款逾期。目前已与公司签订付款计划,承诺实际回款以每月按上月提货额基础上另加30万元付款。公司按照非光伏锂电行业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坏账,计提金额为67.20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回款风险较小。
4) 直销客户16
(下转6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