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66版)
(上接66版)
直销客户16属于机器人行业,为公司非光伏锂电行业终端客户,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3个月,后续因直销客户16信用下降,将信用政策调整为款到发货,2024年末应收账款均为一年以上,金额为644.51万元。由于本期机器人行业行情较差,直销客户16经营状况较上期恶化,逾期金额达644.51万元,存在回款风险。公司于2023年已起诉并申请执行,目前财产强制执行中,对于期末已申请强制执行且了解到存在可执行财产,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80%单项计提坏账损失,计提金额为515.61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
5) 直销客户12
直销客户12属于光伏行业设备制造商,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电池片制造设备、硅片与晶圆制造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月结180天,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为148.36万元。因本期受光伏行业影响,需求大幅减少,采购量大幅下降,运营资金紧张导致回款逾期金额,现已向公司承诺还款计划,目前在按分期执行。公司按照光伏锂电行业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坏账,计提金额为46.76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回款风险较小。
6) 直销客户14
直销客户14主要从事机床等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销售、生产与制造。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月结90天,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为179.98万元。受下游机床设备行业整体行情下行影响,直销客户14部分客户回款延长,导致其对公司回款逾期。近期机床行业回暖,直销客户14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经双方沟通确认,逾期款项预计将于2025年6月底前收回约逾期金额的70%。公司已按照非光伏锂电行业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坏账,计提金额为23.82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回款风险较小。
7) 直销客户19
直销客户19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月结90天,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为255.25万元。受机器人行业行情下行影响,直销客户19客户回款延长,资金周转缓慢,导致其对公司逾期。公司按照非光伏锂电行业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坏账,计提金额为122.22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公司已于2025年5月起诉并在法院达成调解协议,截至2025年6月13日公司已按协议收回50万元。
综上所述,公司直销客户逾期主要受光伏、机器人行业行情下行影响,客户实际未能按合同约定进行回款导致逾期,公司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计提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充分。
(2) 经销模式
单位:万元
■
注:经销客户3、经销客户18、经销客户25属同一体系客户。
1) 经销客户11
经销客户11主要从事自动化产品及设备的经销,主要客户为终端客户2,主要生产光伏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月结180天,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为3,305.28万元。由于本年光伏行业行情下行,需求大幅减少,收款周期拉长导致回款逾期。公司已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承诺一年半还清。公司按照光伏锂电行业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坏账,计提金额为627.27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回款风险较小。
2) 经销客户3
经销客户3主要从事自动化产品及设备的经销。下游客户主要为锂电行业终端客户,如终端客户4和终端客户8。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月结120天,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为475.66万元。受本期锂电行业下行影响,下游终端锂电行业客户回款收紧,收款周期拉长导致逾期。公司已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承诺一年内付清。公司将按照光伏锂电行业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坏账,计提金额为265.17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回款风险较小。
3) 经销客户27
经销客户27主要从事自动化产品及设备的经销。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月结90天,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为1,818.38万元。主要终端客户为直销客户12,系光伏设备商,从事电池片设备制造、硅片与晶圆设备制造。直销客户12的主要下游客户则是EU端客户2、EU端客户3,受光伏组件厂付款慢的影响,传导至经销商付款延期。公司2023年开始直接与其终端客户直销客户12开始合作,2024年公司与经销客户27无交易。公司已与其商定分期还款协议,计划一年半还清。公司按照光伏锂电行业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坏账,计提金额为327.31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回款风险较小。
4) 经销客户15
经销客户15主要从事自动化产品及设备的经销。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月结120天,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为89.76万元。该公司主要终端客户为终端客户5(光伏设备上市公司)、终端客户6(光伏行业),受光伏行业市场行情影响,下游终端光伏客户付款周期拉长,回款情况有所恶化。公司已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计划一年还清。公司按照光伏锂电行业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坏账,计提金额为134.82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回款风险较小。
5) 经销客户17
经销客户17主要从事自动化产品及设备的经销,本期公司与其合同约定的信用政策为月结120天,2024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为620.04万元。该公司主要终端客户为终端客户7与终端客户9,主要为锂电行业客户。受本期锂电行业行情影响,下游客户付款周期拉长,回款情况有所恶化。公司已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目前按照协议回款。公司按照光伏锂电行业预期信用损失率计提坏账,计提金额为233.41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充分,回款风险较小。
综上所述,公司经销客户逾期主要受光伏锂电行业行情下行影响,客户实际未能按合同约定进行回款导致逾期,公司根据光伏锂电行业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充分。
(3) 账龄恶化情况及原因
2022-2024年度应收账款账龄结构表
单位:万元
■
2024年度公司1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显著增加,长期化趋势明显,坏账风险上升,应收账款账龄结构恶化,主要系公司光伏类客户应收账款占比较大,光伏组件厂商因经营亏损以及自身财务负债压力较大导致资金紧张,延长向设备厂商付款周期,进一步导致设备厂商对上游供应商(如禾川科技等设备部件供应商)货款支付变缓。情况如下:
1) 光伏类客户应收账款占比较大
根据应收账款客户下游行业进行划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其中,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分行业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1年以上应收账款较2023年增加近1亿元,主要系光伏锂电行业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增加明显,回款周期有所延长,导致应收账款账龄结构恶化。
2) 光伏组件厂商经营亏损且偿债能力变弱
2023年四季度开始,受光伏产能过剩影响,光伏产业链最终陷入跌跌不休的“价格战”,部分工厂被迫关停,主要组件厂商2024年亏损严重,且负债规模增加,资金压力增大。
单位:万元
■
组件厂商2024年业绩均存在巨额亏损,资产负债率维持在高位且有进一步抬高趋势,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组件厂商均在2024年通过新增借入有息负债进行融资,从2023年至2024年,头部组件厂商有息负债率均呈现5%-25%以上的增加。组件厂商整体资金压力紧张,纷纷收紧财务政策,不仅拉长设备厂商设备验收周期,而且延长向设备厂商付款周期,从应付账款周转率变化显示,2024年,组件厂商应付账款周转率显著下降,部分组件厂将货款支付周期拉长至2023年一倍以上,进一步导致设备厂商对上游供应商货款支付变缓。
(4) 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政策
管理层根据各项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特征,以单项应收账款或应收账款组合为基础,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对于以单项为基础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管理层综合考虑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的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估计预期收取的现金流量,据此确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对于以组合为基础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管理层以账龄为依据划分组合,参照历史信用损失经验,并根据前瞻性估计予以调整,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据此确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公司本期由于光伏、锂电行业客户货款回收周期明显变长,下游客户及客户终端资金压力骤然提升,预期信用风险特征较其他行业较以往年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在未来的短期时间内,光伏锂电产能过剩的影响估计不会得到改善。针对光伏锂电行业客户,因其整体预期损失率高于其他行业,故将该类客户从非光伏锂电类客户中拆分,对其预期损失率进行判断分析,单独拆分出账龄组合(光伏锂电类客户)计提坏账准备,情况如下:
■
综上所述,针对光伏锂电行业相关客户,公司单独拆分账龄组合计提坏账;针对部分有回款风险的客户,综合考虑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的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估计预期收取的现金流量,单项计提坏账准备,本期坏账准备计提充分。
(二)持续督导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结论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持续督导机构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了解与应收账款减值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评价这些控制的设计,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并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2)复核管理层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相关考虑和客观证据,评价管理层是否恰当识别各项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特征;
(3)对于以单项为基础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获取并检查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测,评价在预测中使用的关键假设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并与获取的外部证据进行核对;
(4)对于以组合为基础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评价管理层按信用风险特征划分组合的合理性;评价管理层根据历史信用损失经验及前瞻性估计确定的应收账款账龄与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的合理性;测试管理层使用数据(包括应收账款账龄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对坏账准备的计算是否准确;
(5)复核会计师执行的函证程序,检查期末应收账款的存在;
(6)结合公司主要客户及账龄结构、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与业务规模及信用期/付款周期的匹配性,分析应收账款减值计提的充分性及合理性;
(7)检查应收账款的期后回款情况,评价管理层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合理性;
(8)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比较,评估管理层所采用的应收账款减值会计政策、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比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并考虑其合理性;
(9)结合客户、经销商终端客户走访情况,了解货款超期的原因及合理性,还款协议执行情况,走访确认核实收入确认以及应收账款保留是否正确;获取业务部门与客户对账单据,与账面进行核对;
(10)对于涉诉客户单位,复核会计师与诉讼律师的访谈程序,了解对方可执行财产情况,是否应提高减值比例;
(11)核查一年以上账龄的主要客户的销售合同、回款协议;核查一年以上账龄主要客户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与公司的员工、关联方是否重叠,核查其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
2、核查结论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认为:
(1)公司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对应客户的销售收入真实,经销商库存周转效率良好、退换货情况正常,公司已按历史数据计提预计退货款,公司经销终端销售实现情况真实合理,不存在通过渠道压货虚增收入的情形。
(2)公司根据一贯执行的坏账政策,在各报告期期末,结合各客户当时的经营状态、诉讼判决结果、调解协议执行情况、可执行财产状态以及与上述客户方的持续沟通,单独考虑并确定上述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客户预期损失率是合理的。针对光伏锂电行业客户,因其整体预期损失率高于其他行业,公司单独拆分出账龄组合(光伏锂电类客户)计提坏账准备,公司坏账准备计提充分。结合期后回款情况,公司已与逾期客户签订还款协议,现有坏账准备计提充分,除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部分客户外,不存在重大回款风险。
(三)会计师核查程序及核查结论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会计师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实施函证程序
采取对主要客户(对应收账款余额高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金额的客户)全部选取、对其他客户(应收账款余额高于微小错报临界值的客户)随机选取的方式进行函证,对未回函的客户进行替代测试(检查合同、发函金额组成原始单据、期后收款等程序),函证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可确认比例分别为71.40%、84.00%及64.01%,其中经销收入可确认比例分别为43.21%、43.79%及44.49%。
(2)实施走访程序
选取2022年-2024年经销、直销应收账款余额前十名及销售收入前五名客户进行走访,一共选出23家客户。了解其经营业务、使用公司产品的用途、报告期内向经销商采购公司产品的累计购买金额及主要型号、是否存在大批量退换货情形、是否与经销商及公司存在非业务性质的资金往来、是否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等。
■
(3)了解与应收账款减值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评价这些控制的设计,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并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4)复核管理层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相关考虑和客观证据,评价管理层是否恰当识别各项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特征;
(5)对于以单项为基础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获取并检查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测,评价在预测中使用的关键假设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并与获取的外部证据进行核对;
(6)对于以组合为基础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评价管理层按信用风险特征划分组合的合理性;评价管理层根据历史信用损失经验及前瞻性估计确定的应收账款账龄与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的合理性;测试管理层使用数据(包括应收账款账龄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对坏账准备的计算是否准确;
(7)实施函证程序检查期末应收账款的存在;
(8)结合被审计单位主要客户及账龄结构、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与业务规模及信用期/付款周期的匹配性,分析应收账款减值计提的充分性及合理性;
(9)检查应收账款的期后回款情况,评价管理层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合理性;
(10)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比较,评估管理层所采用的应收账款减值会计政策、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比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并考虑其合理性;
(11)结合业务员、客户、经销商终端客户走访情况,了解货款超期的原因及合理性,还款协议执行情况,走访确认核实收入确认以及应收账款保留是否正确;获取业务部门与客户对账单据,与账面进行核对;
(12)对于涉诉客户单位,与诉讼律师进行访谈核实对方可执行财产情况,是否应提高减值比例;
(13)核查一年以上账龄的主要客户的销售合同、回款协议;核查一年以上账龄主要客户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与公司的员工、关联方是否重叠,核查其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
2、核查结论
经核查,会计师认为:
(1)公司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对应客户的销售收入真实,经销商库存周转效率良好、退换货情况正常,公司已按历史数据计提预计退货款,公司经销终端销售实现情况真实合理,不存在通过渠道压货虚增收入的情形。
(2)公司根据一贯执行的坏账政策,在各报告期期末,结合各客户当时的经营状态、诉讼判决结果、调解协议执行情况、可执行财产状态以及与上述客户方的持续沟通,单独考虑并确定上述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客户预期损失率是合理的。针对光伏锂电行业客户,因其整体预期损失率高于其他行业,公司单独拆分出账龄组合(光伏锂电类客户)计提坏账准备,公司坏账准备计提充分。结合期后回款情况,公司已与逾期客户签订还款协议,现有坏账准备计提充分,除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部分客户外,不存在重大回款风险。
五、关于预付账款情况
2022-2024 年公司预付账款金额分别为3,703.33万元、3,359.84万元、2,330.97万元,其中账龄1年以内的预付账款占比分别为98.50%、49.45%、38.53%,长账龄预付账款比例逐年增长。2024年计提预付账款减值损失129.11万元。
请公司:(1)逐笔列示2024年末预付款项具体情况,应包含形成背景、交易内容、交付模式、预付比例、交易对手方及关联关系;(2)说明预付款项长期未结转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采购项目具体用途及相关项目进展,结合长账龄预付账款对应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变化,说明对预付账款的减值计提是否充分。(问询函第五条)
(一) 公司情况说明
1. 逐笔列示2024年末预付款项具体情况,应包含形成背景、交易内容、交付模式、预付比例、交易对手方及关联关系
公司2024年账龄1年以上预付账款主要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主要预付款项的形成背景合理,交易内容符合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交付模式和业务比例具有商业合理性,相关交易对手方均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2.说明预付款项长期未结转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采购项目具体用途及相关项目进展,结合长账龄预付账款对应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变化,说明对预付账款的减值计提是否充分
(1) 预付款项长期未结转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采购项目具体用途及相关项目进展
1) 供应商10
2022年度,公司实施大终端战略,积极拓展光伏行业重点客户,预期客户对光伏上下料设备、扩散炉设备和锂电行业卷绕机等设备需求旺盛。大型PLC是上述设备的核心控制部件,CPU核心板芯片作为大型PLC的核心原材料需求也随之大幅增长,公司前期主要从供应商55采购台湾研扬品牌CPU,但恰逢2022年受国际形势及芯片市场供求紧张影响,公司积极寻求国内替代料,公司与供应商10洽谈,协商向其采购核心板(CPU)主芯片,提前下单锁料,用于HCQXP项目产品。
具体采购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此核心板需提前向英特尔采购主芯片,所以按合同约定2022年9月14日承兑支付DM220804GTH007-A05合同采购款35%部分1,197.38万元。供应商10当年已向英特尔采购芯片存放于恒温恒湿箱中。
2023年度,国际形势有所缓和,芯片供给短缺的影响有所缓解,芯片市场价格回落,但由于公司研发大型PLC周期较长又恰逢光伏行业需求下降,2023年6月,公司结合研发需求对采购芯片的数量和型号进行变更,与供应商10就合同DM220804GTH007-A05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约定HCQ5P机型适用核心板WEC-S1900(3.04.02.00272)采购数量减少10,000.00PCS,单价由958元下降至950元,并补充采购HCQ7P、HCQ9P机型适用核心板,具体变更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23-2024年,公司根据HCQXP项目实际研发进度向供应商10提货,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预付供应商10余额1,119.00万元,账龄为2-3年。公司未来继续向供应商10提货,并将已付款的相应货物提回,2025年提货计划及预付款2024年跌价计提情况如下:
■
[注]预付账款为1119.00万元,其中开票户1,313.24万元,暂估户-194.25万元。表内含税余额1,091.85万元=1,313.24万元-194.25万元*1.13
2025年,公司拓展3C、包装和物流等行业的业务,计划将该部分大型PLC用于3C行业所需设备(玻璃加工设备、玻璃磨边机、检测机)、包装行业所需设备(印刷机、包装机、罐装机)、物流行业所需设备(分拣线、供包台)等。
2) 供应商26
供应商26为公司芯片封装加工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22年,国际形势变动芯片供给紧张,公司为锁定封装加工厂的芯片封装产能,与其签订一定金额的封装加工协议并预付其一定比例的款项保证其在芯片旺季时可以优先为公司供货,故会形成1年以上账龄的预付款项。2025年1-5月,公司已完成加工641,441.00颗芯片,结转封装加工费110.20万元,公司对供应商26截至2025年5月31日预付款余额为28.45万元,项目进展较为顺利。
3) 供应商27
公司为拓展北美市场委托供应商27对其产品提供UL认证代理服务,于2023年签订三项认证服务的合同,截至2024年12月31日,部分合同中部分系列产品的认证未完成故未将预付款项结转至费用。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项目认证完成,已结转对供应商27认证费103.20万元,预付账款余额为10.45万元为税款,认证进展较为顺利。
4) 其他供应商
除上述3家供应商以外,其他1年以上预付账款的供应商未结转主要系一部分为未开票挂账的税款,一部分为提货较晚未结转所致。
(2) 结合长账龄预付账款对应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变化,说明对预付账款的减值计提是否充分
公司长账龄预付账款对应的主要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如下:
单位:万元
■
(续上表)
■
长账龄预付账款对应供应商经营状态正常,不存在严重失信、严重违法违规或经营异常的情形,不存在金额较大的未决诉讼及仲裁事项,履约能力良好。其中,供应商10已向英特尔采购公司所需产品的主芯片存放于恒温恒湿箱中,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公司提货进度较慢从而产生预付账款长账龄,公司基于后续提货情况计提了减值准备。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对供应商26预付款余额为28.45万元,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对方公司具有履约能力,故不计提减值准备。公司对供应商27预付款余额为10.45万元,认证进展较为顺利,预计本年度能够完成认证,故不存在减值损失。
综上所述,长账龄预付账款对应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长账龄预付款未结转具备合理的商业理由,项目目前推进较为顺利,减值准备计提较为充分。
(二)持续督导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结论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持续督导机构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预付款项账龄分析表,检查账龄计算的准确性,检查一年以上大额预付款项未转销的原因,分析发生减值的可能性;
(2)复核会计师对预付款项的函证程序;
(3)获取并检查采购合同、付款单据检查余额较大的预付款项情况;
(4)针对预付关联方的款项,了解关联方交易的商业理由并分析其合理性;
(5)访谈供应商10相关人员,对业务真实性进行核实。向公司业务人员了解就预付款项长期挂账的原因,并从供应商10获取业务资料进行确认;
(6)访谈供应商27相关人员,就预付款项长期挂账的原因和业务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7)核查供应商10、26、27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与公司的员工、关联方是否重叠,核查其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
2、核查结论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认为:
公司长账龄预付款对应的供应商10、26、27与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监高不存在通过供应商资金往来变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代垫成本费用的情形;长账龄预付账款对应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长账龄预付款未结转具备合理的商业理由,项目目前推进较为顺利,减值准备计提较为充分。
(三)会计师核查程序及核查结论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会计师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预付款项账龄分析表,检查账龄计算的准确性,检查一年以上大额预付款项未转销的原因,分析发生减值的可能性;
(2)对预付款项进行函证;
(3)获取并检查采购合同、付款单据检查余额较大的预付款项情况;
(4)针对预付关联方的款项,了解关联方交易的商业理由并分析其合理性;
(5)访谈供应商10相关人员,对业务真实性进行核实。向公司业务人员了解就预付款项长期挂账的原因,并从供应商10获取业务资料进行确认;
(6)访谈供应商27相关人员,就预付款项长期挂账的原因和业务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7)核查供应商10、26、27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与公司的员工、关联方是否重叠,核查其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
2、核查结论
公司长账龄预付款对应的供应商10、26、27与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董监高不存在通过供应商资金往来变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代垫成本费用的情形;长账龄预付账款对应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长账龄预付款未结转具备合理的商业理由,项目目前推进较为顺利,减值准备计提较为充分。
六、关于存货情况
2022-2024年公司存货中库存商品余额分别为10,923.74万元、18,958.33万元、20,015.29万元,占存货余额的比例分别为22.47%、40.24%、45.66%,存货商品余额逐年增长,占存货余额比例逐年扩大。2022-2024年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856.21万元、1,378.54 万元、4,365.84万元,计提比例分别为 1.76%、2.93%、9.96%。此外,2024年年报披露称光伏行业产能饱和,扩产需求下降,公司产品在光伏行业客户的销量下降。
请公司:(1)分下游应用领域,分别列示库存商品余额、库龄分布、存放地点、订单覆盖、期后结算情况,结合产品技术迭代情况,说明库存商品占存货比例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产品是否存在滞销风险;(2)结合存货跌价准备的测算过程,年审会计师就存货存在和跌价计提执行的审计程序及充分性,说明存货跌价准备计 提是否合理,未来是否可能存在转回或进一步跌价的情形(问询函第六条)
(一) 公司情况说明
1.分下游应用领域,分别列示库存商品余额、库龄分布、存放地点、订单覆盖、期后结算情况,结合产品技术迭代情况,说明库存商品占存货比例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产品是否存在滞销风险
分下游应用领域列示的库存商品余额、库龄分布、存放地点、订单覆盖和期后结算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库存商品主要存放于母公司及各子公司的仓库中,截至2024年12月31日,订单覆盖率约15.43%,2025年1-5月转销率为49.30%,转销情况较好,且公司1年以内库存商品占比79.95%,库龄分布较为合理。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行业通用机型占库存商品库存的75.68%,受特定行业波动影响较小。
公司库存商品按技术迭代区分的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续上表)
■
[注]旧机型为部分HCQX系列模块、R8/Q1系列PLC、Y7伺服驱动器以及其余产品的小部分型号
(1)正常库存分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库存商品总库存为20,015.29万元,正常库存为17,299.88万元,占库存商品总库存的86.43%,1年以内库存金额占正常库存总额的89.11%,库龄状况良好,在手订单覆盖率约16.45%,期后转销率达56.37%,销售情况较为良好。公司该部分库存较高主要系由公司的生产销售模式与产能增长所决定的。
公司的生产模式为“订单+安全库存”模式,充分兼顾生产计划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此外,客户通常会根据其自身的未来的排产计划,通过通讯等方式(非下达正式订单形式)预先向公司沟通未来采购需求,为满足客户交期、避免违约,公司通常备有预计2-3个月销售的安全库存,计算的基准是全年的销售计划,同时公司月度会有经营分析会,根据在手订单及库存数量情况跟踪调整。
因此,测算2024年末存货备货月数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
[注]该数据仅为测算备货月数所用,不代表公司对未来年度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判断,亦不构成盈利预测
2024年末扣除旧机型后的库存商品为2.34个月的销售备货,符合公司的安全库存,滞销风险较小。
另外,公司2024年新厂房转固定资产,伺服电机产能较2023年增长,工人均已配备,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经济回暖趋势良好,销售情况好转,故本期为提高产能利用率和为抢占销售市场进行了一定的备货。
综上,公司正常库存余额库龄分布合理且符合公司生产模式,以及出于对2025年上半年市场的良好预期进行了一定的备货,符合商业合理性。
(2) 旧机型库存分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销售周期较长的旧机型库存余额为2,715.41万元,占库存商品总库存的13.57%,订单覆盖率为8.94%,期后转销率为4.27%。该部分迭代的旧机型整体市场需求较小,故库存消化速度较慢,存在一定滞销风险。该部分存货的库龄占比情况如下:
■
公司旧机型库龄主要为1-2年库存,目前已根据状态情况计提10.96%跌价,对于2-3年和3年以上的长库龄旧机型库存,公司已分别计提43.87%和92.20%的跌价准备应对滞销风险。
综上所述,库存商品占存货比例较高主要系公司预计2025年1-4月销售情况良好,根据销售需求以及安全库存模式备货所致,另一方面部分旧机型销售周期较长消化速度较慢所致,但旧机型库存占比较低,总体影响较小,故库存商品占存货比例较高具有一定合理性,公司正常库存商品不存在滞销风险,旧机型商品库存2,715.41万元因产品迭代而市场需求减少存在一定滞销风险。
2.结合存货跌价准备的测算过程,年审会计师就存货存在和跌价计提执行的审计程序及充分性,说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合理,未来是否可能存在转回或进一步跌价的情形。
(1) 公司存货跌价准备测算过程与情况
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为: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具体来看,企业原材料跌价的确认系根据1年以上库龄、打折出售、需维修等异常原材料,后续采用报废、打折等方式处理,由项目人员评估预计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与账面差异计提跌价;企业半成品跌价的确认系根据1年以上库龄半成品,后续采用报废、打折等方式处理的,由项目人员评估预计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与账面差异计提跌价;企业成品跌价的确认方式为区分出1年以上库龄成品、打折出售、需维修成品等异常库存商品,根据其单价与库存数量的乘积,再乘以项目人员评估的净值率,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与账面差异计提跌价。公司评估规则如下:
■
在确定物料状态时,各季度由财务部组织五个部门召开存货状态分析及预警会议,在会中综合考虑存货的库存状态、性能状态、未来消耗情况:生产部落实物料消耗排单、研发部提供物料消耗方案、采购仓储部提供物料库存预警、工程部确定物料消耗工艺制程、品质部对物料性能做出判断。先对各物料按对应产品系列进行分产品系列管理,各部门结合具体产品系列的销售情况、物料领用情况、数量和库龄情况,对存货状态做出判断并确定计提比例。2023-2024年,存货库龄情况及跌价准备计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续上表)
■
2023和2024年末,公司存货跌价计提比例分别为2.93%和9.96%。公司各期末存货库龄以1年以内为主,其中库龄在1年以内的存货占比分别为74.02%和69.61%,2024年库龄1年以上的存货占比增长,主要系2022年度因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导致采购渠道受阻而备货较多,叠加光伏行业需求下降,公司当时的备货仍处在库存出清阶段。
公司1年以内库龄存货整体较新,该部分存货主要状态为继续使用或保留,公司正常备货以满足现有产能所需,对存货跌价计提影响较小。2024年,对于库龄1年以上的存货,公司结合该实际情况分别对1-2年、2-3年和3年以上的存货计提了12.69%、48.47%和79.29%比例的跌价,较2023年计提比例均有所上升。库龄在1年以上的存货对公司跌价计提影响较大,两期计提的具体情况如下:
1) 具体存货类别计提情况
① 原材料
2023年和2024年末,公司1年以上库龄的原材料分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23年和2024年末,公司库龄1年以上原材料跌价计提比例分别为11.92%和38.87%,跌价计提比例上升26.95pct,主要系:
2023年度,一方面,2022年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导致采购渠道受阻而预先备货较多,2023年度该部分材料性能正常,且对应生产公司现有主要产品,2023年末对应产品在手订单较多,另一方面,公司为研发新品进行了一定的备货,该部分原材料对应新产品,故2023年末存货状态为继续使用和少量保留为主,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适当。
2024年度,一方面,早年备货的原材料消耗速度缓慢,故公司对该部分原料状态进行重新判断,提高了计提比例;另一方面,公司2023年研发新项目而备货的原材料由于新项目推出的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导致库存原材料消耗速度较慢,故公司对该部分原材料状态进行重新盘点,亦提高了计提比例,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② 在产品
公司1年以上库龄的在产品余额较小,2023年和2024年末分别为526.5万元和725.61万元,对应跌价计提金额分别为95.11万元和371.76万元。该部分产品具备使用价值,后续需经过组装等少数工序即可达到成品状态,但其中一部分在产品组装后对应的库存商品主要为X3/X6驱动器以及X2/X6电机类型,该部分成品已经为老旧机型,故整体跌价计提比例较上年较高,具体情况如下:
■
③ 库存商品
2023年和2024年末,公司1年以上库龄库存商品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
2024年公司1年以上库存商品为4,013.65万元,较2023年末增长幅度较大,主要系伺服系统和PLC增长。该部分库存商品主要系通用机型,因2022年末公司3号、5号数字化厂房投入使用后,产能逐渐释放,销售收入及销售订单量逐渐增加,为了满足通用型产品订单需求,增加了通用型产品备货量。2024年度,由于公司推陈出新,主推性能更好的产品,其中部分库存商品较去年已成为旧机型,销量有所下滑,目前处于库存消化阶段,故整体跌价计提比例较上年较高,具体情况如下:
■
综上所述,2023-2024年度,公司每期根据存货状态、使用价值进行判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两期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合理,未来不存在转回或进一步跌价的风险较小。
(二)持续督导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结论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持续督导机构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存货分类及跌价准备明细表,检查是否完整;
(2)了解公司存货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评价这些控制的设计,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并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3)查阅公司存货库龄分析表,分析存货库龄分布情况,了解长库龄存货的具体构成及原因,并分析合理性。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价方法,评价存货跌价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检查其合理性。
(4)访谈公司财务相关负责人,复核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具体计提过程,对公司存货跌价执行重新计算,检查报告期各期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准确性;
(5)复核会计师对期末存货进行的监盘程序及对发出商品执行的函证程序,复核会计师于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4月7日期间进行的突击盘点程序。检查分析存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以判断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合理性。
2、核查结论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认为:
(1)库存商品占存货比例较高主要系公司预计2025年1-4月销售情况良好,根据销售需求以及安全库存模式备货所致,另一方面部分旧机型销售周期较长消化速度较慢所致,但旧机型库存占比较低,总体影响较小,故库存商品占存货比例较高具有一定合理性,公司正常库存商品不存在滞销风险,旧机型商品库存2,715.41万元因产品迭代而市场需求减少存在一定滞销风险。
(2)公司账载存货与实物盘点结果一致,跌价准备计提合理且充分,未来不存在转回或进一步跌价的风险较小。
(三)会计师核查程序及核查结论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会计师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存货分类及跌价准备明细表,检查是否完整;
(2)了解公司存货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评价这些控制的设计,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并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3)查阅公司存货库龄分析表,分析存货库龄分布情况,了解长库龄存货的具体构成及原因,并分析合理性。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价方法,评价存货跌价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检查其合理性;
(4)访谈公司财务相关负责人,复核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具体计提过程,对公司存货跌价执行重新计算,检查报告期各期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准确性;
(5)对期末存货进行监盘并对发出商品进行函证,检查分析存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以判断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合理性;
(6)于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4月7日期间进行突击盘点。一方面,通过企业提供的存货清单,对各个地方按照存货清单进行随机抽样监盘,同时对现场的实物进行随机实物到账的抽查,确保现场的实物均包含企业盘点清单中,另一方面,对公司的各大办公地点进行巡视,查看是否有堆放货物并进行记录,以保证存货核查的完整性。本次突击监盘过程未见异常。
2、核查结论
经核查,会计师认为:
(1)库存商品占存货比例较高主要系公司预计2025年1-4月销售情况良好,根据销售需求以及安全库存模式备货所致,另一方面部分旧机型销售周期较长消化速度较慢所致,但旧机型库存占比较低,总体影响较小,故库存商品占存货比例较高具有一定合理性,公司正常库存商品不存在滞销风险,旧机型商品库存2,715.41万元因产品迭代而市场需求减少存在一定滞销风险。
(2)公司账载存货与实物盘点结果一致,跌价准备计提合理且充分,未来不存在转回或进一步跌价的风险较小。
七、关于股权收购情况
2024年9月24日,公司以1200万元对价收购杭州禾芯30%股权,取得股权比例计算的子公司净资产为负, 收购完成后,杭州禾芯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请公司:(1)列示杭州禾芯报告期主要财务数据及变化情况、主营业务、前五大客户及销售额占比,结合公司现有业务布局,说明标的资不抵债且公司已实际控制的情况下,高溢价收购少数股权的必要性和商业合理性;(2)补充说明交易对手方情况,是否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其他利益相关方存在关联关系,是否已履行相应审议程序;(3)结合本次交易的评估方法、关键假设参数及增值率,说明交易定价公允性,是否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问询函第七条)
(一) 公司情况说明
1. 列示杭州禾芯报告期主要财务数据及变化情况、主营业务、前五大客户及销售额占比,结合公司现有业务布局,说明标的资不抵债且公司已实际控制的情况下,高溢价收购少数股权的必要性和商业合理性
(1) 列示杭州禾芯报告期主要财务数据及变化情况、主营业务、前五大客户及销售额占比
杭州禾芯主营业务为生产并销售工控芯片,系禾川科技工控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其通过提供高度集成的SIP芯片方案,同时自主设计并流片ASIC芯片,聚焦于替代国外关键器件,实现芯片生产自主可控。
杭州禾芯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
2024年营业收入较2023年增长424.53万元,主要系公司为了构建更可控的内生供应链体系以降低关键环节的外部依赖风险以及为了降本增效,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芯片采购,加大对杭州禾芯芯片采购量。随着公司采购量的增长,杭州禾芯营业成本也随之增加。杭州禾芯持续亏损主要系杭州禾芯经营规模仍较小,芯片销售订单量处于低位,使得单位芯片的固定成本较高。
杭州禾芯报告期前五大客户及销售额占比如下:
单位:万元
■
(2) 结合公司现有业务布局,说明标的资不抵债且公司已实际控制的情况下,高溢价收购少数股权的必要性和商业合理性
公司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集成。其主要产品包括伺服系统、PLC等,覆盖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传感层。近些年公司在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涉足上游的工控芯片、传感器和下游的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领域。
1) 杭州禾芯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截至2025年4月末,杭州禾芯专利取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和3项软件著作权,另有3项发明专利正处于实质审查阶段。杭州禾芯已成功研发高集成度SIP芯片,通过异构集成技术将MCU、MPU、FPGA及存储单元整合至单颗芯片,实现PLC与伺服驱动器产品PCB面积缩减、BOM成本下降,同时显著提升EMC性能及系统可靠性。
杭州禾芯的专利如下:
■
杭州禾芯的软件著作权如下:
■
2) 禾川科技通过关联采购实现降本增效
(下转6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