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由于4月份是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年报发布的密集期,有两类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在每年的这个时期通常会成为炒作的热点。一类是业绩年间同比显著增长(如50%以上)的公司,另一类则是“高送转”(未分配利润转送股本或者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比例较高,如股本增加80%或以上)的公司。由于前者(即年报业绩增长超出预期带来的炒作)容易理解,因此我们不作过多评论;而后者则可以说是A股市场上一种独特的现象,而且当前仍然有较为突出的体现。在本节当中,我们将对A股市场的“年报行情”和高送转炒作现象、及其对市场和沪深300指数的潜在影响作简要点评。
在2009年IPO重启之后,A股市场一直处于持续快速扩容的状态,且期间新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的发行溢价大多较高,足以支持2至3年的资本公积大幅转增股本(如10转15、10转10等)。因此,2011年应该是A股市场有史以来,实施年报“高送转”上市公司数目最多的一年。由于不同上市公司的状况千差万别,因此其“年报行情”和高送转炒作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情形:◇“一飞冲天”
这类上市公司在年报或送转股方案公布前后——其中部分公司甚至在送转股方案实施之后——的表现均相当强势,且体现出较好的持续性。如果考察这类公司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其强势表现除来自高送转的概念之外,通常还有其他原因。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增发乃至恰好处于热点领域或板块等因素,都可以成为持续炒作的催化剂。此外,这类公司在高送转方案公布之前的炒作,则表明消息提前泄露的可能性较大。
◇“见光死”
这类上市公司,通常具备两个共同点:一是送转股方案相关的消息多数存在提前泄露的现象,因此年报公布之前会有一轮炒作;二是其在“高送转”的概念之外缺乏亮点,估值泡沫化较为明显,主要股东也没有增发等需求,从而缺乏维持高股价的动力。因此,在年报发布、高送转的“利好”兑现之后,前期潜伏的资金套现离场是必然结果。
◇ “平地惊雷”
这类上市公司与前一类公司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内部消息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其送转股方案很可能并未提前泄露,也不在市场整体的预期之内,而且前期股价下跌幅度通常较大。因此,在其送转股方案公布时,往往出现大幅跳空高开甚至封死涨停的情况,同时(如果未涨停)伴随着成交量的显著放大。不过,在没有其他利好因素推动的情况下,上述炒作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 “预期落空”
与“平地惊雷”型公司相同,这类公司的内部消息管理制度应该也较为完善;不同的是,其年报方案不分配或者以现金分红为主。然而,之前其股价较为强势的表现已经反映送转股的预期;因此,在高送转股的预期落空之后,其股价随即出现显著的下跌。
由于我们更关注市场整体状况,因此对上述送转股炒作的常见现象只作简单介绍。实质上,送转股只是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部分几个项目之间的调整,现金分红则可以带给投资者真正的回报。然而,A股市场投资者却存在长期偏好前者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应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投资资金与实际可流通的证券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二是现金分红需要征收20%的所得税(个人投资者为10%),而股价除息却按总分红金额扣减,导致投资者承受一定的损失。对股利收益率较高的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而言,此类损失甚至可能显著高于印花税等交易成本。(3%的股利收益率,则意味着0.3%的潜在损失)
至于送转股炒作现象与沪深300指数走势之间的关系,投机资金的流动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已发布年报和分红方案的公司数量较少,而市场投机资金供给相对充裕的时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相互推动的作用,当沪深300指数主要成分股推出高送转方案时尤其如此;而在多数上市公司的年报均已发布之后,如果此时市场资金供给相对不足,则相对估值水平较低的大市值公司和高送转的小市值公司之间,可能存在对投机资金的竞争,导致市场频繁出现短期风格转换和剧烈波动,沪深300指数显著下跌的概率也因此加大。(广发期货 刘继超 编辑 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