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互动
  • 7:书评
  • 8:一周财经大观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133:信息披露
  • 134:信息披露
  • 135:信息披露
  • 136:信息披露
  • 137:信息披露
  • 138:信息披露
  • 139:信息披露
  • 140:信息披露
  • 自主选择的人生遇上千载难逢的历史节点
  • 投资须道术结合,但也别忽略了运气
  • 市值管理有许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内涵
  • 披沙录
  •  
    2012年8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书评
    自主选择的人生遇上千载难逢的历史节点
    投资须道术结合,但也别忽略了运气
    市值管理有许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内涵
    披沙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值管理有许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内涵
    2012-0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学英
      《市值管理方略》
      激活需求 创造价值
      毛勇春 编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出版

      市值管理有许多极具

      中国特色的内涵

      ——读《市值管理方略》

      ⊙王学英

      

      过去十年,上证指数从998点升至6104点,又探至如今的2100点,伴随股市的牛熊转换,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股东的资产也随之跌宕起伏。

      市值对于上市公司,意味着综合实力和战略资源,所以,无论《福布斯》杂志的世界500强排名,还是《商业周刊》1000大公司排名,均以市值来衡量。市值对于上市公司股东而言,更是其财富的象征,所以成为胡润百富榜资产计价的主要指标。

      然而,在沪深股市,因为市场的人为分割,市值曾经在很长时间里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和经营状况。直到2005年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扫清了制度性障碍,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沪深股市的市值,才开始成为能真实反映国家财富,反映上市公司实力的标志。从那时起,流通市值,解禁市值,持股市值等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

      也是从那时起,有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的研究开始起步,逐渐进入了国人的视野。市值的意义、市值管理的意义、如何进行市值管理等等,这一领域的研究在短短的6年中,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纵观现有研究内容,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尝试构建系统的理论,包括对市值管理内涵的界定、市值管理的内容等属于这些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第二,对上市公司市值影响因素的较为全面的研究,以及宏观经济因素对股票市值的影响的研究。第三,从实务角度研究市值管理的策略和手段,包括一些可供运用的金融工具。总体上,这本《市值管理方略》属于第三类。

      市值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方法论,旨在帮助上市公司及股东平抑市场波动,使市值能更好地反映上市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从过去的产值管理到利润管理再到今天的市值管理,是一次次企业管理思想的提升,企业从利润中心变革为价值中心,不只注重利润指标,还需强调效率、市场溢价、股东回报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指标,这使得市值管理成了一项全面系统的战略管理工程。在我看来,这本方略的独特的视角和突破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体现在对市值管理需求主体的研究上。立足于市场,在任何情况下,需求主体确实应当是市值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在作者看来,市值管理的需求主体不仅仅是上市公司,还有上市公司的股东。而就上市公司而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家族型上市公司,偏好各异,其市值管理需求有较大的不同。对这些差异性的透彻理解和剖析,显然需要长期站在我国资本市场实践的前沿,并直接从事专业工作的积累和功底。这也是能否有实力有效探讨市值管理实务的前提。

      其次,是对不同需求下市值管理方式的归类和分析,这应该说是带有某些拓荒意义的。在对需求主体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不同主体的需求做了归类。作者认为,对上市公司而言,其市值管理的需求集中在如何实施投资者关系维护,以保持其在资本市场的正面形象,如何进行再融资以改善资产负债的结构,如何设计股权激励方案以凝聚公司的管理层与核心员工,如何行进并购重组以达到迅速扩张公司规模和积极的效益,从而科学地实现公司市值的最大化。而对于上市公司股东,作为股权资产的所有者,其市值管理,通常在于如何运用多种交易工具进行市值维护,还包括股权融资、大宗减持、战略性投资等等更为多样化的需求。注重不同需求类型以及相应的市值管理方式,辅之最近几年发生的与之对应的案例的比较和验证。凝聚的不只是书作之劳,更是长期实战之余的思考和总结。

      还有,是对市值管理专业流程、相关运用方式和特点的探讨。市值管理是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管理。着眼于实务,对一个上市公司或一个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市值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通常很难以单一的某一种方式就能完成。因此,一方面市值管理方式运用的多样性、专业性、综合性需要对中国资本市场各领域的较为全面地了解,对证券市场、对商业银行业务、对信托业务的熟知,对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以符合市值管理的需要,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从来都不是静止的,所以市场是多变的,因而市值是动态的,这就要求有一种持续性较强的常态性的专业管理,因而未来的市值管理需求将常态化,这也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因为沪深股市独特的沿革脉络,市值管理或许有许多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与基础性研究不同,应用性研究的价值也许不在于其理论的成熟程度,而在于其是否在实战中有所突破;不在于它能否解释“为什么”,而在于能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实践之树常青,根植于中国资本市场实践的积累、集聚、和创新,因此是极具生命力的。从这个角度看,作为我国第一代投资银行和证券业管理者,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以多年摸索为基础的思考或许能给读者带来很多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