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新路径
  • 我国国际收支趋平衡
    外汇出现新特点
  • 收入倍增关键是扩大中产阶层比例
  •  
    2012年12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新路径
    我国国际收支趋平衡
    外汇出现新特点
    收入倍增关键是扩大中产阶层比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我国国际收支趋平衡
    外汇出现新特点
    2012-12-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李若愚

      

      1.人民币对美元由持续升值转为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与双向预期。

      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持续升值,每年升值幅度分别为2.6%(2005年汇改起)、3.3%(2006年)、6.9%(2007年)、6.8%(2008年)、0.1%(2009年)、3.1%(2010年)、5.1%(2011年)。2012年5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创下汇改后的新高(6.2670),较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前累计升值幅度达32%。按照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人民币有效汇率计算,截至今年10月份,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分别较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前累计升值22.18%和29.16%。

      经过长时间的持续、稳步升值,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走到历史性的关口,接近均衡水平,人民币对美元由单边持续升值变为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2012年1月份至10月份,按照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对美元各个月份波动幅度分别为-0.17%、0.31%、-0.04%、0.25%、0.9%、0.02%、-0.11%、-0.23%、0.06%、0.65%,截至10月末,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0.01%。

      美元对人民币NDF报价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未来预期。从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香港NDF市场1个月到2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几度出现阶段性的持续走低。从国内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与一年期NDF报价比较看,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大多数时间前者高于后者,说明多数时间海外预期的人民币对美元比国内的报价要贵,也说明人民币长期存在升值预期。

      2008年四季度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对人民币一年期NDF报价一度超过国内中间价,说明出现了人民币贬值预期。但贬值预期持续半年后,2009年二季度开始,美元对人民币一年期NDF报价重又回到国内中间价之下。2011年四季度以来至今,两者再次出现“倒挂”,说明人民币贬值预期重又出现,而且已持续近一年时间。

      2.国内企业与居民持有外币资产意愿增强,外币存款高增长。

      从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2008年,我国外币存款一直保持低增长甚至负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由于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企业与居民一度出现“资产外币化”,2009年上半年外汇存款增速迅速攀升到20%以上。此后,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缓解,外币存款增速也出现回落。

      为实现“藏汇于民”,近些年,央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不断出台政策,扩大个人与企业购汇额度,提高购汇便利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与企业持有外币资产产生了促进作用。2012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再次出现贬值预期,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的意愿增强,资产外币化倾向上升,外币存款出现高速增长。10月末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5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9.6个百分点。前10个月外币存款增加14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056亿美元。

      3.国际收支由“失衡”趋于“平衡”,持续大规模顺差显著缩减。

      我国国际收支曾持续多年保持大规模的资本项与贸易项下“双顺差”,国际收支总体顺差规模不断大幅攀升,外汇储备快速积累。但2011年四季度以来,这一势头发生改变。

      一是国际收支顺差规模显著缩小,甚至出现逆差。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各季度当季国际收支总差额分别为:顺差315亿美元、顺差797亿美元、顺差125亿美元和逆差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1870亿美元、353亿美元、1443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2011年三季度为顺差1196亿美元)。

      二是经常项下仍保持较大顺差,但顺差规模有所缩小。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各季度当季经常项目顺差分别为:605亿美元、235亿美元、53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60亿美元,53亿美元和53亿美元。2012年三季度经常项下顺差规模有所反弹,当季经常项目顺差70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172亿美元。

      三是资本和金融项目(含误差与遗漏)出现净流出(逆差)。虽然前些年资本与金融项目(含误差与遗漏)也曾出现当季净流出(逆差),但属于偶尔与个别现象。2011年四季度以来,资本与金融项目(含误差与遗漏)再次出现逆差,当季逆差511亿美元;2012年一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含误差与遗漏)顺差561亿美元,但同比减少54.5%;二季度逆差65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顺差835亿美元;三季度再度逆差71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顺差383亿美元。

      四是外汇储备由高增长变为微增长。伴随国际收支大规模顺差,我国外汇储备也持续多年高增长。2011年四季度以来,国际收支顺差规模显著缩小,甚至出现逆差,我国外汇储备也结束了高增长势头,增速大幅下降。2012年9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仅同比增长2.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8.3个百分点。

      4.跨境资金由持续“流入”转为“有进有出”。

      我国曾长期面临跨境资金流入压力,“热钱”入侵一直冲击和困扰着我国经济运行与金融调控。2011年四季度以来,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明显减轻,部分渠道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净流出。跨境资金流动在波动中进一步趋向平衡,流向由持续流入变为“有进有出”,流向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具体表现为银行涉外收付顺差与结售汇顺差明显减小,甚至出现逆差。2011年下半年,银行代客涉外收付顺差总体呈回落态势,9月后降至每月200亿美元以下,12月份出现涉外收付基本平衡。2012年以来,银行代客涉外收付顺差继续保持缩小势头,8月份实现平衡(即差额为零),9、10月份则转为逆差,逆差规模分别为89亿美元和53亿美元。前10个月累计涉外收付顺差73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76亿美元。

      结售汇数据主要反映企业和个人在实现上述跨境资金收付前后,卖给银行外汇(结汇)或从银行购买外汇(售汇或购汇)的数额。从银行代客结售汇形势看,2011年下半年,银行结售汇顺差规模呈逐月下滑态势,11、12月份分别逆差8亿和153亿美元。2012年以来,各个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与逆差互现。前10个月,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37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63亿美元。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