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新闻·市场
  • 6:互动
  • 7:研究·宏观
  • 8:艺术资产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夜盘交易新增四品种
    中国期市国际影响力增强
  • 新三板储备企业达2000家
    明年二季度逐步实现做市商
  • 期待优先股先行 PE/VC大佬热议新三板
  • 广东首个
    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运营
  • 新三板扩容 区域券商项目储备显优势
  • 中资银行能否走出“赚吆喝 不赚钱”怪圈
  • 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又有新突破
  •  
    2013年12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夜盘交易新增四品种
    中国期市国际影响力增强
    新三板储备企业达2000家
    明年二季度逐步实现做市商
    期待优先股先行 PE/VC大佬热议新三板
    广东首个
    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运营
    新三板扩容 区域券商项目储备显优势
    中资银行能否走出“赚吆喝 不赚钱”怪圈
    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又有新突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资银行能否走出“赚吆喝 不赚钱”怪圈
    2013-12-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经历了准备、搁浅、重启等一系列波折后,中国光大银行20日正式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为6818。据估算,光大银行此次H股上市融资规模将超过200亿港元。这一数字使得光大银行成为2013年香港最大的IPO,同时也晋升为本年度全球IPO规模第三。

      从光大银行首个交易日表现来看,该股开盘报3.95港元,较3.98元的招股价跌0.75%,收盘报3.87港元,成交量9.31亿港元。有券商分析师表示,美联储退市及内地资金紧张引发港股波动,市场对内银股仍持谨慎态度,光大破发早在预计之中。

      事实上,进入四季度以来,受全球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整体向好趋势的影响,不少内地金融机构纷纷启动了赴港上市计划。11月上旬,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先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12月12日,中国信达成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不过,中资银行目前在香港上市普遍存在“赚吆喝,不赚钱”的现象。以重庆银行为例,作为近三年来首家在港上市的内地银行,重庆银行在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接近8倍的超额认购,但其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收于5.99港元/股,较发行价6港元/股微跌0.17%。而紧随其后的徽商银行尽管在招股时也被寄予厚望,但挂牌后也一度沉寂。

      回归光大银行H股上市历程,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并不为过。早在2010年光大银行A股上市时就曾透露有A+H两地上市的计划。然而由于客观环境,光大银行最终未能实现两地同步,而在A股市场中先行一步。

      此后,2011年3月光大银行正式启动H股工作,上市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并于当年6月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但又遭遇欧债危机而不得不再次推迟上市计划。随后,光大银行在2012年再次重启上市计划,但由于市场持续低迷,后主动暂缓上市进程。

      今年3月,光大银行宣布重启H股上市计划,并终于在年底等来了发行窗口,赶在岁末冲刺成功,不仅成为2013年香港市场大型IPO的收官之作,更是成为最后一家登陆香港市场的中央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或许是因为准备工作在过去的两年中从未真正停止,光大银行此次H股上市从公开招股到挂牌仅仅用了10天时间,再次实现了其2010年在A股的“闪电上市”。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按照光大银行本次H股每股发行定价3.98港元计算,超额配售选择权(即“绿鞋”)行使前,发行规模58.4亿股,融资约30亿美元;若绿鞋获全额行使,则发行规模将达66亿股,融资约34亿美元。

      若绿鞋获全额行使,光大银行不仅成为2013年香港IPO集资王,同时成为2013年亚洲市场(除日本外)最大IPO、2013年中资企业全球最大IPO,2013年全球第三大IPO,并成为2011年以来香港市场的最大银行业IPO。

      光大银行管理层透露,本次发行所得募集资金将全额补充核心资本,资本充足率将提高约1个百分点。“H股上市后,银行将通过组合式安排补充资本:一是调整业务结构,减少资本消耗;二是增强盈利能力,加强资本内生补充;三是积极探索二级资本工具、优先股等创新资本补充工具。”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