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2月29日

查看其他日期

外论点击

2016-02-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点击

◎《金融时报》2月26日社论

市场经历新年风暴后进入平静期

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月和二月初,美国和欧洲股市过去两周开始反弹。对焦虑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种缓解。对这周在上海参加G20成员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的官员们来说,也是一种缓解。不幸,这种恢复可能非常脆弱。围绕着经济、金融及政治的不确定性仍有很多。

2月11日至2月25日,富时100指数涨了9个百分点,泛欧绩优股指标FTSEUROFIRST 300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7%。然而,这些指标仍低于年初。

投资者仍衷情有活力的科技股,而银行股表现却差强人意,2月25日,金融时报指数中的银行板块仍比年初低16个百分点,而综合指数仅比年初低4%。标普500及泛欧绩优股指标中的银行板块也均低于整体表现。

银行是高度杠杆化的公司,因此,银行股的股价不可避免地会有更大浮动性,这也是为什么投资者会对银行证券要求更高回报,也是降低银行杠杆化,风险及证券成本的强有力原因。相比股市,在短期内,货币变动性或更大,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贬值的英镑和升值的日元。

世界经济仍是虚弱的,经合组织近期预测2016年的经济增速将和去年一样,维持较低水平。同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将是不显著的。现在不应期望市场对经济前景会有欣快的预测,但政策选择已被耗尽的说法也过于夸张。的确,大规模财政扩张是不可能的,尤其欧洲,但中央银行仍有想象空间。

更值得忧虑的是政治风险:唐纳德·特朗普在共和党初选中的优势,英国的“退欧”公决,欧洲的移民危机,中东的战争及俄国与西方的紧张关系。

(贺艳燕 编译)

◎《独立报》2月24日文章

企业并购创纪录没什么可庆祝的

2015年,全球范围内公司并购总额达4.6万亿,超过了2007年4.3万亿的记录。其中,超过100亿美元的超大型并购频频出现,如美国药业巨头收购肉毒杆菌素制造商艾尔建、百威英博啤酒集团收购SABMiller、壳牌石油收购英国天然气、陶氏化学和杜邦合并以及戴尔与EMC合并等等。

然而,这种超大型并购是由疲软的经济状况所驱动的,交易反映的是适应漫长的低增长及通货紧缩环境下的生存需求。过去五年,许多行业都营收乏力,这反映了经济的低增长、低通胀、薪酬的低增长以及产能过剩和定价能力变弱的现实。因此,为了追求高利润,公司将目标锁定在缩减成本而非增加营收。

制药公司通过兼并小公司,让小公司来研发新品以降低成本。科技公司通过购买小公司以达到增加产品品类及扩大客户基数的目的。零售及金融服务公司通过收购创新型公司来应对因客户行为及交易平台的改变。公司也通过收购新兴市场的公司进入新兴市场,从而获得更大增长和更便宜的供应链。对日本公司,老龄化的人口是跨界收购的又一原因。

还有一类并购交易属于投机,如能源和石油服务行业的并购动机往往是低估值。以尽可能多样化的资产分配,规避潜在的金融及政策风险也是并购的动因,还有一些交易受税收的影响,希望通过收购来降低税率。定量宽松政策的超低利率和信贷差额,也刺激了金融活动,尤其科技和生物技术公司可以凭借高股价用公司股票作为货币实现收购。

然而,新商业的融合将被时间证明是昂贵的、问题丛生的。成本削减将很困难,协同效应也难以评估。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合并还可能减少就业机会、降低收入。并购案增多,也凸显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现在,公司已越来越像资产交易商,对营运的投入越来越少。公司并购支撑了股价,为投资银行和顾问产生了交易费用,繁荣了私人证券,但对宏观经济并未发挥太多积极作用。

(作者萨蒂亚吉特·达斯 贺艳燕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2月26日社论

苹果公司应与FBI冷静协商

如何解决保护个人信息与确保国家安全之间的矛盾?苹果公司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围绕智能手机解锁问题形成对立。建设人们能安心生活的社会,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因此,双方应冷静讨论,寻找出路。

FBI要求苹果公司为去年12月在美国加州发生的恐怖事件的嫌疑人手机“iPhone”解锁,以分析智能手机中的情报,但遭到苹果公司的拒绝。理由是必须编写降低iPhone安全性软件,而该软件如被滥用将引起严重的个人隐私侵犯。当今世界,针对个人信息的网络进攻不断,我们充分理解苹果公司采取一切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态度。但恐怖主义的威胁与日俱增,也是事实。据皮尤调查中心统计,主张“苹果公司应该解锁”的人占51%,主张“不应该解锁”的占38%。苹果该考虑接受在涉及生命危险情况下解锁的观点。

我们希望苹果公司发挥创造性,编写一个仅限于从该嫌疑人手机中提取情报的软件。我们也不允许FBI掌握能无限获得个人信息的技术手段。情报的取得仅限于处理具体的威胁或恐怖事件。在这方面须有明确规定。不能重蹈2013年美国政府大量收集个人信息的覆辙。苹果公司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如何管理个人信息的难题。这不是美国一国的问题,其他国家也概莫能外。

美国司法部批评苹果公司的做法是一种宣传和营销策略,甚至呼吁人们抵制苹果产品。我们希望能进行不受情绪控制、建设性的讨论。

(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