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10月27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7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募集说明书摘要

2017-10-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7版)

孙玉斌,大学学历,研究员。曾任中国航天机电集团三院239厂党委书记兼第一副厂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临时党委书记,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临时党委书记等职。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会职工董事、党群工作部部长,京区直属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总部党委书记。

公司董事人员设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要求,且公司董事人员无境外居留权。

(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表: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集团公司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简历:

李跃,见董事人员简历。

方向明,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曾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11厂副厂长、厂长,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曾兼任财务公司、深圳公司、航天信息股份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兼任党校校长。

宋欣,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曾任航天三院副院长、院长,航天二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石泉,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曾任中国航天机电集团066基地副主任兼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6基地常务副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任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刘汉滨,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央企业工委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央企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工作局(党委组织部)副局长(副部长)、局长(部长)。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

魏毅寅,工学博士,研究员。曾任航天三院副院长兼科技委主任,航天三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期间曾兼任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临时党委书记。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云林,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曾任航天二院总会计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财务部副部长、财务部部长兼任航天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会计师。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设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要求,且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无境外居留权。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无公务员兼职兼薪。

(三)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兼职情况

截至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签署之日,发行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其他企业兼职情况如下:

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兼职情况

(四)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发行人股权及债券情况

截至募集说明书及其摘要签署之日,发行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持有发行人股权和债券的情况。

九、发行人经营状况

(一)发行人经营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核准领取的100000000031851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发行人经营范围如下:

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各型导弹武器系统、航天产品、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与设备、雷达、数控装置、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及设备、保安器材、化工材料(危险化学品除外)、建筑材料、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电子及通讯设备、计量器具、汽车及零配件的研制、生产、销售;航天技术的科技开发、技术咨询;建筑工程设计、监理、勘察;工程承包;物业管理、自有房屋租赁;货物仓储;住宿、餐饮、娱乐(限分支机构),纺织品、家具、工艺美术品(金银饰品除外)日用百货的销售。

(二)发行人业务情况

1.总体经营情况

集团公司主要业务集中于航天防务、信息技术及装备制造三大板块。

集团公司紧紧围绕自身的战略定位和主业板块,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增加创新经费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组织开展了一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重要自主创新项目和基金项目研发,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基础不断夯实,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力、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近年来荣获多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是我国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最多的单位之一。2008年,集团公司荣获“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百强第一名”。2009年,率先在军工集团中发布并全面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集团公司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命名为“创新型企业”,并当选“2009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2009年度中国管理大会“最具价值企业”;被授予中央企业首家质量管理创新基地;“航天科工”品牌入选“中国经济百强榜共和国60年自主创新品牌20强”。2010年,集团公司发布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创新驱动战略报告》,创新成为打造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的重要驱动力量。集团公司连续获得中央企业2004-2006任期、2007-2009任期、2010-2012任期“科技创新奖”。2013年,在第三届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上,航天科工荣获“十大创新型企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14年,集团公司5项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人获得“当代发明家”荣誉;1人获得“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荣誉;2015年,2人获得“当代发明家”荣誉,高层楼宇灭火专利技术荣获中国经济论坛“中国原创技术奖”;2016年,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获批立项设立;发行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复核,5项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发明专利获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截至2016年末,发行人累计有效专利达到16,528件,其中累计有效发明专利8,935件,同比增长35.3%。截至2016年底,发行人共有2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13个省部级创新平台。2015年以来,先后培育了航天云网公司、工业技术研究院、激光研究院、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通信技术研究院、火箭公司、智慧产业公司、机器人公司等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平台。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航天科工已连续十年获得年度考核A级,连续三个任期获得任期考核A级,连续三个任期获得“业绩优秀企业奖”。

2.分部营业情况

表:营业总收入构成情况表

单位:亿元

表:营业成本构成情况表

单位:亿元

表:主要业务板块毛利润构成情况表

单位:亿元

表:主要业务板块毛利率构成情况表

注:分部营业情况数据根据发行人资料提供,未进行追溯调整。

(1)航天防务板块

自成立以来,集团公司一直是国家导弹武器系统研制与生产的主要单位,被誉为“中国导弹的摇篮”。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集团公司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地地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和研制生产体系,研制的国防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集团公司在宇航产品的研制方面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产品涉及小卫星、固体运载火箭以及卫星地面设备制造、运营服务。在国庆60周年阅兵盛典上,集团公司共有11型导弹武器系统、5型装备底盘和4辆游行彩车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约占全部阅兵装备的四分之一。

集团公司在系统总体技术、控制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仿真技术、目标特性技术、动力技术、雷达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新材料技术、测试技术、电能源及新型电池技术、极高精度频率/时间量测技术、通信技术、导航技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2)信息技术板块

1)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

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板块的主要业务集中于智慧产业和自主可控领域。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集团公司利用军用技术成果转化,引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设备及软件平台,为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板块发展较快,2014-2016年信息技术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259.80亿元、295.60亿元和413.00亿元,增长稳定;2017年1-3月该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0.60亿元。在营业收入增加的同时,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板块营业成本也逐年增加,2014-2016年分别为215.70亿元、241.60亿元和349.40亿元,2017年1-3月为78.10亿元,集团公司营业成本的增加与营业收入的增加趋势保持一致。同时,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板块毛利润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014-2016年分别为44.10亿元、54.00亿元和63.60亿元,2017年1-3月为12.50亿元。从利润率角度分析,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板块利润率保持稳定,2014-2016年分别为17.00%、18.30%和15.40%,2017年1-3月为13.80%。

表:集团公司近三年及一期信息技术主要产品产量

2)盈利模式

集团公司始终贯彻“大防务、大安全”理念,以智慧产业、自主可控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集团公司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在信息技术领域研发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自主可控计算机、金税、金卡等方面的多项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不断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组建集团公司安全可靠产业联盟,并成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第一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德智能制造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努力打造信息技术产业生态系统;成为国家级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打造“三园两通道,六类两保障”总体建设运行方案,在北京、深圳打造了6个定位清晰的科创中心,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行业普遍认同。

集团公司注重发挥系统集成优势,通过不断推进重大项目实现企业价值增值。集团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智慧安居”、“互联网+智慧农业”等方面的成果卓著,搭建国际第一批、国内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发挥资源软整合作用,构建国内外顶尖产业要素与优质资源云池,通过供需能力匹配、云中资源共享、在线资源协同,带动集团公司民用产业整体向“产品+服务”转变。目前,航天云网注册用户数近90万,线上需求发布额突破1600亿元,成交额达到770亿元,集团公司内外部单位应用航天云网的热度不断提高,线下协同制造生态初步形成。组建了集团公司智能化改造产业化协同工作团队,大力拓展智能化改造业务,在沈阳、南京等十余地市实现项目落地。

3)上下游产业链情况

①智慧产业

上游方面,集团公司主要原材料为电子元器件、高清摄像设备等,基本采用招标的形式选择供货商。集团公司以系统工程理论作为指导,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和产品,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层面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相继中标武汉智慧城市、贵州“天网工程”、苏州吴中太湖智慧新城等项目,实现了从大型活动安保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三级跳”,巩固了国内行业领军地位,抢占了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先机。集团公司已完成车联网项目14个省级运营平台建设及5款车载终端开发,实现了全国18个省份的市场布局。

②信息安全产业

上游方面,集团公司主要原材料为电子元器件、配套计算机等,基本采用招标的形式选择供货商。集团公司形成了防伪税控及增值产品、计算机自主可控软硬件、信息安全产品、智能卡技术及应用、智能视频/图像应用、行业应用集成和企业信息化管理、复杂系统建模与协同仿真等六大类数百种产品和服务,覆盖本产业上下游。下游方面,集团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和完善规范的服务体系,具有雄厚的技术资源储备和丰富的国家大型工程实施经验,具备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核心系统集成服务能力,掌握大量优质的企业客户资源,拥有近200万防伪税控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客户资源。

表:集团公司近三年及一期信息技术主要产品销售情况

4)关键技术及经营优势

智慧产业方面,集团公司通过融合公司内部外资源,建立了集团公司智慧产业群和生态圈,形成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管网(廊)、智慧农业、智慧税务、智慧林业等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城市省、市、区三级顶层规划与设计体系逐步建立;政治中心区综合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作为我国首个物联网建设项目和首个警用物联网示范工程,成功护航“十八大”,为首都公安快速、准确处置敏感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集团公司圆满完成深圳大运会、新疆亚欧博览会、南京青奥会等大型活动安保科技系统建设和运维服务,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此外,公司承担了住建部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全国首个试点项目,利用航天技术服务城市社会安全管理;集团公司参与了射频识别标准的起草与验证工作;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方面,集团公司在物联网领域已经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拥有多项技术产品。同时,集团公司在云计算和信息安全平台等领域均取得了相应的技术突破,拥有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安全传感器、智能指挥控制平台、低空慢速小目标探测与拦截系统、车辆健康状态管理系统、ETC收费系统、电子标签等系列产品。

信息安全方面,集团公司成功取得工信部信息系统集成特一级资质,获得工信部攻关平台关键资质,承办了中办组织的电子公文一期试点总结大会,系列资质及活动效果确立了集团公司自主可控产业在国家及行业的地位。拥有国家工信部许可的电子认证CA中心、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密码芯片,在防伪税控系统、税控收款机、应急指挥、粮食物流、流动人口管理、身份识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软件等方面的研发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其中,“金税防伪税控系统”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是集团公司推向市场的“金税、金卡、金盾”三金工程之一,为我国实施税制管理改革提供了先进可靠的科技手段。金税防伪税控系统每年为我国财政增收上千亿元,被党中央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发明”,牵头国家“营改增”政策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此外,集团公司在全波段、复合制导控制半实物仿真,多学科虚拟样机协同仿真,体系对抗仿真等三大仿真技术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3)装备制造板块

1)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

集团公司在航天防务板块中卓越的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管理优势,为集团公司提高工业装备制造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团公司装备制造板块的主要业务集中于高端装备、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石油化工装备、电力装备、应急装备、工业基础件及新材料。

集团公司装备制造板块近年来发展较快,2014-2016年装备制造板块营业收入稳定增加,分别为269.90亿元、296.70亿元和356.00亿元,2017年1-3月营业收入为85.80亿元。在营业收入增加的同时,集团公司装备制造板块营业成本也逐年增加,2014-2016年分别为218.10亿元、242.80亿元和289.20亿元,2017年1-3月为69.20亿元。集团公司装备制造板块毛利润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014-2016年分别为51.70亿元、54.00亿元和66.80亿元,2017年1-3月为16.60亿元。从利润率角度分析,集团公司装备制造板块毛利率保持平稳态势,2014-2016年分别为19.16%、18.20%和18.80%,2017年1-3月为19.30%。集团公司装备制造板块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润在总体中占比基本保持平稳。

表:集团公司近三年及一期装备制造主要产品产量

2)盈利模式

集团公司以转型升级为契机,逐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装备制造业优势领域,拓展了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一批新兴产业,以重工装备、应急救援装备、电力装备、能源装备、汽车电子及零部件、节能环保装备、工业基础件与新材料为主的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业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产品谱系更加完善,产品结构渐趋合理,已成为推动集团公司经济效益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集团公司积极扶持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技术创新性强、军民融合度高、市场占有率好的优势产品。其中,重型平板车、液压组合挂车新签订单占国内市场份额达30%以上;钢塑复合管道、高端紧固件、瓦磁产品牢牢占据国内行业龙头地位;专用车凭借产品性价比优势,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集团公司注重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积极推动了多个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形成了多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发展基地,各类产业集聚区已成为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的重要载体。重工装备产业园、高新材料产业园、液压气动产业基地、智能电网产业园、复合管道产业基地、复合材料产业基地、特种专用车产业基地、汽车电子产业基地、钛合金产业基地、电子科技园分别落户湖北、湖南、河南、深圳、长春、江苏、贵州、山东、黑龙江、北京长阳等地。产业园区的建设有效推动了集团内部装备制造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产业集群的地域优势、集群效应和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3)上下游产业链情况

①高端装备制造

集团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一批产品。集团公司依托已有技术优势,积极推进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全面解决方案的研究和综合保障装备的升级换代,加强研发和技术服务力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此外,集团公司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精密测试仪器、无人化装备(含水陆空无人装备及各类机器人),积极培育增材制造装备、通用航空装备、新型海洋装备等。

②特种车和零部件

集团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战略性重组,推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完善产品系列。集团公司协调发展专用汽车、重型特种车、汽车零部件三大板块,积极打造完整的特种车产业链。上游方面,集团公司与重汽、陕重、一汽等汽车底盘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下游方面,与大唐、中海油、五矿、国家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重点单位,及湖北、河南、北京等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良好的互利共赢合作发展关系。重点发展重型矿用车、重型机动越野车,各种作业类、保障类、应急支援类专用车;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新能源电动车相关产品;稳步发展大功率液力变速器、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产品。

集团公司在特种车和零部件领域发展多年,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培育了竞争能力较强的知名产品。罐式专用车、城市环卫专用车等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行业应用多年处于前三甲地位;集团公司在湖北、江苏、贵州等省建立了专用车生产基地,通过直销、代销模式,对重点市场精耕细作,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场营销网络,企业竞争实力和行业影响力逐年稳步提升。重型矿用车、重型平板运输车等重型运输装备专业技术国内领先,拥有国家级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③能源装备

集团公司挺进石油与地质装备制造业已有近30年的历史,旗下拥有20多家石油与地质技术装备企业,涉及油气勘探开发、钻采、储运、化工、技术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生产的石油钻机、测绘仪器、管类产品、测井仪器、运输设备等许多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石油与地质单位,与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油气核心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④电力装备

集团公司电力装备产品覆盖发电、电网(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设备以及其他领域,拥有研发、生产、质量保障和销售体系,获得了国内外多项高级资质和证书,产品和技术已经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电网装备领域,具备一体化技术方案提供能力。在应急电力装备领域,掌握了国内领先的关键技术。

⑤应急装备

集团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应急产业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保障、应急服务全寿命周期的产品体系;构建线上行业生态圈和线下产业联盟两大生态,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突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社会安全保障平台、应急救援保障平台以及应急医疗救护平台四大平台优势。

⑥工业基础件及新材料

上游方面,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有色金属及其它配件等。集团公司原材料采购基本采用招标形式选择供应商。钢材主要来自国内主要钢铁厂商。集团公司的工业基础件及新材料产品主要有紧固件、液压气动元件、柔性管件、钢骨架复合管、磁性元器件、电连接器、铸锻件、精密齿轮等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核电、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汽车制造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领域。集团公司将加快进行工业基础件的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军民结合基础件,加大对航空、汽车、核电、石化、高铁、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的适用性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

表:集团公司近三年及一期装备制造主要产品销售情况

4)关键技术及经营优势

高端装备方面,集团公司拥有特种光纤技术、大功率光纤耦合声光调制技术加工工艺技术、机电一体智能化技术、光电成像技术、微波/毫米波有效载荷技术,研制出了气象雷达、安检门、光电成像等一批产品。集团公司开发的智能移动机器人、系列台式工业机器人等一批新成果得到《人民日报》等数10家中央及省部级主流媒体报道。

特种车和零部件方面,集团公司在罐式专用车、城市环卫专用车等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重型矿用车、重型平板运输车等重型运输装备专业技术国内领先,拥有国家级特种车辆技术中心。集团公司掌握了CAN总线控制、泵油系统逻辑控制、防误操作控制、安全过载保护控制、光电液控制、多层真空绝热等核心技术;在快速高精度调平技术、液压恒速控制技术和重载车辆防滑技术方面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在液压同步提升、多模式转向等技术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能源装备方面,重点产品石油钻机、泥浆泵、顶驱、立式直驱节能抽油机、油田智能测控装备、随钻测井装备、无线随钻系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是我国最大的石油钻机成套出口企业和全球最大的陆地石油钻机制造商之一;在天然气领域,先后参与西气东输一期工程分输站、加气站、管线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拥有了较好的客户资源,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系统总承包商;在LNG新能源领域,布局产业链液化、储存、运输、接收终端、气化站及应用装备等上中下游发展,成功开发了LNG移动液化设备、撬装加注设备、LNG新型罐车及配套设备、LNG商用车、中间介质气化器、冷能利用装置等产品,并通过直销代销、融资租赁等商业运营模式,实现行业应用,占据了国内LNG新能源市场发展先机。

电力装备方面,在电网装备领域,具备一体化技术方案提供能力。在应急电力装备领域,掌握了国内领先的关键技术。集团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与创新,在战略技术领域实现重点跨越,深入推进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战略合作,介入国家智能电网规划论证工作,聚焦二次系统,兼顾一次系统进行产品战略定位。集团公司积极发展电源产品,发展主机配件、辅机配套、分布式能源接入;重点开展微燃机电站、大功率逆变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积极推进各类电厂配套设备、输变电设备和电网终端用户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应急装备方面,集团公司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重大成果:高层楼宇灭火系统填补了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消防外部救援装备领域的空白,获得2015中国原创技术大奖;国内首创的高原医疗救护车已获准正式应用。

工业基础件与新材料方面,集团公司将加快进行工业基础件的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军民结合基础件,加大对航空、汽车、核电、石化、高铁、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的适用性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积极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和国际合作的方式提高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集团公司自主研制成功强度稳定达到4.6GPa以上的F-12高强有机纤维,成为国内高强有机纤维唯一的生产商。集团公司在永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等方面已处于行业第三,尤其是以活性碳酸锶取代氧化镧氧化钴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已打入西方主流配套市场。

(4)其他业务

集团公司建立了资产运营平台,助推三大主业。2009年12月1日,集团公司成立航天科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公司授权的资本经营与资产管理的专业机构,资产公司以三大主业板块为投资重点,开展产业孵化与股权投资,承担集团公司实现体制转型、提高经济效益的相应任务。资产公司已先后与北京、上海产权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奠定了开发资产管理业务的基础。

集团公司还成立了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腾工业有限公司。集团公司充分发挥现有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优势,通过金融服务业、国际国内贸易和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发挥集团公司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协调相关产业发展。

(三)发行人行业情况

1.国防科技工业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骨干力量,是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把国防科技工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我国从2005年起开始推出军民融合相关政策以来,中央国防预算支出规模逐年增长,由2005年的2,446.56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9,543.54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但相比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国际上主要的军事强国,中国的国防费用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

中国国防预算支出的增加,主要用于加强信息化建设,适当增加装备及配套设施,提高军队抢险救灾应急能力等。如果要在2020年达到国防、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模式的下限,即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3%,我国国防开支需要保持每年13%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国防现代化需求仍将继续扩大,国防预算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未来十五年国防科技工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基点,加快转型升级,达成五大科技发展目标,并实现国防科技重大跨越:一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能力实现跨越;二是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实现跨越;三是制造技术实现跨越;四是国防基础与前沿技术实现跨越;五是国防科技创新保障能力实现跨越。

“十三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工作将以保障武器装备建设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实施为首要任务,聚焦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工作突出问题,不断优化标准化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实施监督,夯实发展基础,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国际化水平。整体而言,伴随我国经济和军事的发展,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整体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行业已经进入历史发展较好的时期。

2.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各种电子元器件、仪表、仪器等的工业,包含集成电路、软件开发、通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具有很长的产业链和技术深度,同时具有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全球IT市场总体看好,各国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的加快回升将拉动全球IT市场稳步增长。从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来看,2012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整体效益逐步好转,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进入低速增长区间,产业整体呈现出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5%,低于去年同期5个百分点。

2017年3月,工信部公布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按年增长10%,增速按年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7.5%。未来,随着电子消费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及服务业等领域的不断应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的《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中提出:到2018年,我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在低功耗轻量级系统设计、低功耗广域智能物联、虚拟现实、智能人机交互、高性能运动与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明显突破,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上市企业。在国际主流生态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海外专利占比超过10%。建成标准开发、产品及应用检测、产业供给能力监测三大支撑平台,智能硬件标准化及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布局若干技术先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创业创新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智能工业传感器、智能PLC、智能无人系统等工业级智能硬件产品形成规模示范,带动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产业便民、惠民成效显现。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始终受到国家政策有力支持,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根据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为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加快推进云计算标准化工作,提升标准对构建云计算生态系统的整体支撑作用。此外,“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大战略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

3.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发展的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的四大任务: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等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抓住钢铁、汽车等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等;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等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进七项重点工作,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并且,规划提出了发挥增值税转型政策的作用、加强投资项目的设备采购管理、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等十项政策措施。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主要从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元器件,也就是从强基工程等方面来加大技术改造,而在“十三五”期间,则将焦点集中在十大类高端装备方面,包括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将由现在占全球30%达到35%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比例将由现在的20%达到35%以上,出口规模占全球贸易超过20%。未来,我国将会出现一批具有国际资源整合能力、“软硬结合”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以及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话语权的隐形冠军,关键技术将实现群体性突破,战略新兴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

(四)发行人行业地位及竞争优势

1.发行人行业地位

发行人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建立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 系,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彰显了发行人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及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和地位。始终秉承“大防务、大安全”的发展理念,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彰显了强大的航天高科技实力和中央企业“顶梁柱”作用。

2.发行人竞争优势

(1)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优势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军工企业集团,发行人是国内主要的导弹武器研制生产单位,在国防科技领域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发行人所处行业为航天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航天制造业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建立强大国防的重要保证。由于发行人在中国航天制造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发行人在“十三五”期间和未来更长一段时间面临较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

(2)国内航天业务的主导地位优势

发行人作为国内产品齐全、品种覆盖范围广泛、技术领先的航天防务产品制造商,在国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

(3)航天技术转化的优势

发行人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利用自身强大的人才和技术实力,发挥军工优势,利用已掌握的成熟技术,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发行人在多个民用产品和环保节能产品等上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发行人在开发民用产品时,利用在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成熟技术,大大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提高民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行人陆续推出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并在军工行业中率先颁布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4)较强的航天技术应用业务竞争优势

发行人在航天产品、信息技术、卫星应用、新材料与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特种车辆及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

(5)强大的技术、人才优势

发行人现有两院院士8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4人、中央联系专家33人,先后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908人等大批高科技人才。发行人下属8个国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8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3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技术中介机构;此外,发行人还拥有46个省(部)级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发行人的系统总体技术、控制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目标识别技术等为代表的航天高技术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五)发行人业务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

面向“十三五”,集团公司将深入贯彻国家“五大发展理念”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并持续深化、优化“1+2+3+4+5+N”发展战略,以“转型升级、创新创业”为主线,以“三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简称“四个化”)为导向,以产品(业务)结构调整与优化、资本(资产)结构调整与优化和人才(智力)资源结构调整与优化等三方面实现突破(简称“三突破”)为牵引,着力实施“五四三二一”的战略举措(即“五个新一代”、“四项基础性技术”、“三大平台”、“四个两”和“一个新业态”),大力发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分享经济。

2017年,集团公司继续强化党的领导和管党治党能力,将全面完成以“五重大一专项”为重点的各类科研、生产、保障任务,全面完成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力争实现营业收入2,280亿元、利润总额160亿元;“三突破”取得显著进展,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绩效指标稳步提升。初步构建形成责权明确、管理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机制,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集中控制力、资源调配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210亿元以上,经济增加值150亿元以上;具有典型高科技特征的新一代龙头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十、发行人报告期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发行人报告期内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十一、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情况

(一)关联方关系

1.发行人的控制人

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发行人的子企业

具体请见本募集说明书摘要中“表:发行人重要子企业情况表”。

3.发行人的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

具体请见本募集说明书摘要中“表:重要的合营、联营企业”。

(二)关联交易

报告期内,发行人无需要说明的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外的重大关联交易。

(三)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

报告期内,发行人不存在资金被出资人、实际控制人违规占用,或为出资人、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情形。

十二、信息披露事务及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制度安排

发行人将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信息披露事务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发行人将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原则,按照中国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及上交所等机构的有关规定和《债券受托管理协议》的约定进行重大事项信息披露,使发行人偿债能力、募集资金使用等情况受到债券持有人、债券受托管理人和股东的监督,防范偿债风险。

发行人将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及每一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分别披露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年度报告和本年度中期报告。因故无法按时披露的,应提前披露定期报告延期披露公告,说明延期披露的原因,以及是否存在影响债券偿付本息能力的情形和风险。

第四节 财务会计信息

集团公司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的合并及母公司财务报表已经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审计,并分别出具了瑞华审字(2015)01540297号、瑞华审字(2016)01540294号、瑞华审字(2017)01540279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集团公司自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止期间的合并及母公司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集团公司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1-3月的合并及公司财务报表均按照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其后颁布的应用指南、解释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统称新会计准则)编制。

因集团公司于2014年、2015年存在会计政策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本节所引2014年、2015年的数据为2015年、2016年审计报告的期初数及上年数。

一、最近三年及一期主要财务指标

(一)主要财务指标

表:发行人最近三年及一期合并口径主要财务指标

(二)主要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1)全部债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短期债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4)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额×100%

(5)债务资本比率=全部债务/(全部债务+所有者权益)×100%

(6)营业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7)平均总资产回报率=报告期净利润/[(期初资产总计+期末资产总计)/2]×100%

(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2]×100%

(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2]×100%

(10)EBITDA=利润总额+计入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摊销

(11)EBITDA全部债务比=EBITDA/全部债务

(12)EBITDA利息保障倍数=EBITDA/(资本化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

(13)应收账款周转率=报告期营业收入/[(期初应收账款净值+期末应收账款净值)/2]

(14)存货周转率=报告期营业成本/[(期初存货净值+期末存货净值)/2]

(15)如无特殊说明,2017年1季度营业毛利率、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均未经年化处理。

第五节 募集资金运用

一、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期债券的基础发行规模为10亿元,可超额配售不超过20亿元(含20亿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成本后,拟用于补充发行人及其合并范围子公司的流动资金。

二、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管理和监管

为确保募集资金的使用与募集说明书中陈述的用途一致,规避市场风险、保证债券持有人的合法权利,发行人将在监管银行对募集资金设立募集资金使用专项账户,专项账户存放的债券募集资金必须按照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的用途专款专用,并由监管银行对账户进行监管。

发行人与监管银行及受托管理人签订《账户及资金三方监管协议》,约定其监督偿债资金的存入、使用和支取情况。募集资金只能用于募集说明书披露的用途,除此之外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本期债券受托管理人也将按照《债券受托管理协议》约定,对专项账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同时,发行人将遵循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原则,按《管理办法》、中证协、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规定和《债券受托管理协议》相关约定进行重大事项信息披露,使其专项偿债账户信息受到债券持有人、债券受托管理人和出资人的监督,防范偿债风险。

第六节 备查文件

一、备查文件

1.发行人2014-2016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2017年度1-3月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2.主承销商出具的核查意见;

3.发行人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4.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资信评级报告;

5.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

6.债券受托管理协议;

7.中国证监会核准本次发行的文件。

二、备查地点

在本期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发行期内,投资者可以至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处查阅募集说明书和摘要全文及上述备查文件,或访问债券转让交易场所网站查阅募集说明书和摘要及相关文件。

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

联系人:黄金旺、刘亚南

电话号码:010-68370779

传真号码:010-68372084

互联网网址:www.casic.com.cn

2.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2号凯恒中心B座2层

联系人:杜美娜、王崇赫、徐宗轩、张铭杰、李文杰

联系电话:010-65608392

传真号码:010-65608445

互联网网址:www.csc1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