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2月10日

查看其他日期

到底该如何重塑
消费者对国产货的信任

2018-0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品质经济》
  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
  刘强东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12月出版

——读刘强东《品质经济:未来零售革命下的商业图景》

⊙胡艳丽

每到岁末年初,互联网的大佬们,要是不玩出点什么花样,弄出点什么动静,似乎就缺少了一部“贺岁片”。这边厢,支付宝狂撒红包,从微信手中抢夺线下客户资源;那边厢,京东、淘猫高手过招,各种优惠福利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说,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不过是旧药装新瓶,那么刘强东强势出版的新书《品质经济》,则颇有看点,意味深长。这回刘强东要与友商PK的可不仅仅是平台上的促销,而是情怀和商业模式。

“品质消费”为“品质经济”奠基

刘强东在《品质经济》中不仅拿出了一套“京氏”理论体系,还祭出了挽救中国制造业于危难的大旗。不妨来梳理一下。“品质经济”,并不能单纯视为商品经济、服务经验、体验经济、场景经济的升级版,而是一种由零售端发力,推动中国生产制造走向品质化,并产生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与当年马云提出打造全新的社会信用体系颇有一拼。

书中给出的品质经济的定义,是“从品质消费传导到流通和生产环节,从产品、服务和体验全方位提升社会服务系统的质量和效率,以合理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保障人们健康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和维持人们品质生活的经济形态。”在这里,为“品质经济”奠基的是“品质消费”,通过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高品质服务的追求,倒逼生产厂家、中间商、流通环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以此擦亮“中国制造”的牌子。

目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实力显著增强,消费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与消费者的消费实力不相匹配的是,国人对国产商品质量的信任度却始终不高。当年三聚氰胺“毒奶粉”重创了中国乳业,而后其他制造行业消费者信任度也一度下行。消费者海外采购的热点范围,已涵盖了奶粉、感冒药、护肤品、马桶盖、电饭煲等诸多领域,且仍有不断拓展之势。在这里应深思的是,为何这么多国产商品的质量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应当如何重塑消费者信任?只有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

劣币驱逐良币的风云演绎

在书中,刘强东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口气,痛陈了中国制造业品牌价值缺失、资本运作失策、工业化产品缺乏个性的致命弱点,以及商品销售环节“劣币驱逐良币”,正品行货生存空间逼仄的窘境。如果说品牌缺乏、资本运作低效,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产品缺乏个性是厂商对市场认知及传统惯性的问题,那么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后果的元凶,某些平台友商在刘强东眼中难辞其咎。

刘强东直截了当地说:“在某些平台上,推广费用是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些费用也成了中小商家的主要成本。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当电商平台上累计的商家过多时,想要获取流量就异常困难。”如此刷单、炒信就成了平台上的恶性毒瘤。“刷单,等于主动找死;不刷单,等于被动等死。”

如果说上述问题是吸引流量的“信用之战”,那么恶性“价格之战”则成了商品质量的另一大杀手。书中指出,平台上的商家打价格战是常用的促销手段,不断压低价格导致直接后果就是厂家压缩生产成本,用质次价低的原料来生产价格更低廉的产品。“社会整体的供应链品质、制造水平,都因为平台一家独大而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后果。更进一步,其模式已经阻碍了整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刘强东的这些说词,看似言之凿凿,颇有几分道理,但深究一下,就会发现有不少问题,至少颇有为友商“戴高帽”之嫌。商家的各种竞争自古有之,没有平台电商的推波助澜,还会有实体门店的竞争,一些商品不在平台上销售,在街边巷尾,实体门店照样有经营空间。平台上的刷单炒信,其实就是从前商家雇来的托儿隐身到了网上,玩起了“高科技”而已。互联网平台上商家的某些做法诚然破坏了公平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应予严厉打击,但究其本质也不出“传统”套路。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人心还是那个人心,互联网线上的这些事儿,只是比线下的行为更有据可查,更可追溯而已。

要想杜绝恶性商战,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国家立法、地方监管、平台自我约束、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以为一个平台就导致了中国制造业商品质量的整体下降,或者因某个平台电商的做大做强就复兴了中国制造,都不免刻意抬高了平台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如果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了一个平台,且明知这个平台上的商品质量存在诸多风险,仍愿“慷慨解囊”,只能说明这个平台满足了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对此,并不能简单去批判对与错,只能去分析成因,找到疏引的渠道和方法。

刘强东剑指友商之后,当然要为京东帝国立言。这本洋洋几十万字的书,核心要义便是:友商的短板,就是京东的强项,友商使中国制造难以转型升级,京东则是推动中国“品质经济”建设的探路旗手。

是什么给了刘强东这样的自信呢?这还要从“甘蔗”说起。

高手过招,对推高平台服务水平大有裨益

在京氏理论谱系中,供应链包括了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市场、仓储、物流、支付,售后十个环节,即“十节甘蔗”,再加上消费者便形成了一个可以循环往复的商业循环圈。而在刘强东眼中,“电商”是整个供应链的核心驱动环节,向上承接品牌供应商,向下联系消费者。作为国内最大的平台电商之一,京东对上不挤压生产环节,对下又为消费者让利,使供应链上的各路商家都能各得其所,协同发展。在刘强东笔下,京东对市场及整个中国制造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通过推动零售端品质消费,引导制造业生产优质商品,京东在“做大整个循环的利润空间”,在为构建中国品质经济铺路。

但需要提醒的是,在市场上有一家过度强大的企业,不论对同行、合作伙伴还是消费者而言,都未必是好事。真正健康的市场,应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假如一家企业掌握了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权,谁又能保证它不走向垄断呢?“情怀”若能牵制住“利益”的手腕,这个社会就成了“理想国”。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市场上还有没有一家平台企业能扼住整个供应链的咽喉,因此消费者也还有诸多选择。

用京东当年自嘲的话来说,“我筚路蓝缕,傻大黑粗,建设商路”;“我采销合一,质量把关,不敢马虎”。说一千道一万,除了优质客户之外,京东核心竞争力:一是来源于自营;二是来源于物流仓储;三是智慧大数据。自营使其有条件优选商品,在质量上严格把控;自建物流,就能确保送达时间和送达质量的可控;多年积累的采销数据,形成了数据蓄水池,使其能据以预测短期内的销售动向,尽量精准把握采购节点,提高资金及存货周转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京东所有的优势之源,都是来源于客户,也正是基于海量用户的支持,京东才有条件大批量多次采购,在与厂商谈判时获得最大限度的议价权。因为用户支持,京东才有可能在全国布点,建设仓库,减少商品在路途中周转的时间和次数,压缩运输成本。

特别是,在“保良币驱劣币”,即销售正品行货方面,京东采用了六大举措,即严格的采购制度、准确的采购预测、优质的供应商队伍、供应链的网络化协同、高效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以及“360度质量保障体系”。除了自营,京东还开放了平台业务,但不同于“友商”零门槛入驻的是,京东对平台上的卖家实行严格的销售、售后过程监控。通过严格的卖家资质审查、严控进货渠道、抽检、自主研发质控系统、严厉处罚及无忧退货等,创立了电商行业的产品品质控制体系和标准。

在软硬件建设及内部管理上,京东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这也只是现代经营模式中的一种,并不是标准答案,现实中也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商家的不同的经营风格,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不同的平台适合不同的消费者,或者是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罢了。消费者从来都不喜欢一家独大的企业,几家大平台商在互联网上竞争,你来我往高手过招,对推高平台的服务水平大有裨益,能让消费者真正获利。假若没有各路友商的牵制,没有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有哪家企业还愿苦修内功,提升产品和服务?

商家的商战打到从理论上“海陆空”全方位系统批判友商的程度,也可算是市场竞争的又一次花样升级。只是,这种批判立不立得住脚,最终还需消费者用实际行动来投票。

不论重建社会信用体系,还是建设品质经济,前面的路都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