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改革发展新起点

2018-05-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进入新时代,资本市场也需要寻找新坐标,实现新作为。

权威专家表示,我国资本市场未来的改革发展背靠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一基础。当前,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创新能力也日渐增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以BAT为代表的新兴超级公司近年来不断涌现,一大批传统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升级换代,这都必然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夯实雄厚的基础。”

这位专家说,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成就,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已经呈现出崭新的格局,市场培养起一大批既熟悉国际市场又了解国情市情的专业人才,这些都为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高水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建设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是新时代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目标。发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下一站,资本市场强国

纵观世界历史,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成就了一国之兴盛,同时资本市场之兴盛也都有强大的国家经济作为支撑。资本市场强国,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下一站。

权威专家表示,当前阶段,应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立足中国国情,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能力,为推动我国迈向世界经济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金融市场的建设水平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他提出,大国金融的必备要素包括开放性、市场化、具备综合功能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基石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应更好发挥资本市场财富管理、资源配置,分散风险的重要作用。

在黄奇帆看来,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九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包括:市场总量还有巨大成长空间;交易所竞争力不够,交易品种和数量还不丰富;市场存在分割,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发行机制不健全;退市制度还不够完善;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证券公司综合实力、竞争力较弱,行业集中度太低;投资者结构不够合理;发展和监管的法律体系及制度建设需要加强等。

在决策者的规划和部署中,建设“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目标被细化为层次更丰富、功能更完备,风险防范能力更强、运行更稳健,制度更扎实、监管更有效,生态更健康、投资者保护更充分,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核心竞争力等维度。

上证报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国资本市场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从源头上减少企业对债务融资的依赖,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韧性;将进一步推动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企业并购重组、产业整合提供便利,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将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更好服务新经济;还将稳步推动对外开放,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和定价影响力,在双向开放的环境下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

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也离不开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时代。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届时的中国资本市场,也将成为这个现代化强国的耀眼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