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违约个案不改债市稳健大局

2018-05-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4月23日,协会发布《关于切实加强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机制建设与人员配备、风险防范与处置、合规督导等方面对中介机构存续期风险管理工作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细化。

据记者了解,协会已完成《信息披露规则》与《持有人会议规程》等自律规则的修订工作,将尽快向市场发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信用债券市场没有违约其实是不正常的,风险溢价没有得到有效反映,投资人早已习惯了没有违约的市场。现在违约发生是给大家敲响了警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闭着眼睛投债了。”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刘世伟表示。

他介绍,为加强债券后续管理,近年来各主承销商在协会指导下,按照自律规则和通知的要求,不断增加后续管理人员配备;针对风险事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持续提升审慎应对、稳妥处置风险的能力。不过,当前形势下,信用风险事件愈发具有突发性强、影响面广、传染性高等特征,这对主承销商后续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

张旭认为,短期来看,信用债的违约必然会对市场参与者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少量有序违约对建立市场化的定价估值体系、完善市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充实评级违约率数据库均有积极意义,也是对现有制度规范、机构和市场参与者行为的自我校验,有利于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加强制度建设 推动债市健康有序发展

风险管理永远是金融行业的核心要素,应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四早”原则,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将持续推进。

5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上强调,要建立良好的行为制约、心理引导和全覆盖的监管机制,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接近交易商协会人士表示,下一步协会将推进后续管理的系统化、专业化,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风险防范“全环链”建设,加强注册发行和后续管理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二是全面提升评级业务自律管理,引导评级机构提升风险识别和揭示能力,促进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全面从严监管、加大违规自律处分,推动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提升市场规范运作水平;四是借鉴成熟市场经验,深入研究受托管理人机制的国际经验,探索提升持有人会议效力、保护破产程序中的持有人权益的法律途径,同时创新违约处置方法,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