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8月28日

查看其他日期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8-08-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公司代码:603609            公司简称:禾丰牧业

2018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二 公司基本情况

2.1 公司简介

2.2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3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2.4 截止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十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2.5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6 未到期及逾期未兑付公司债情况

□适用√不适用

三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3.1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18年上半年,国家持续推进去杆杠政策,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力持续深入,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生猪价格低迷不振,公司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经营指标同比都取得了较高的增长。公司继2016年后再次当选“2017年度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综合排名第29位,并荣膺中国轻工食品行业50强,排名第9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8.50亿元,同比增长14.16%;实现利润总额2.26亿元,同比增长75.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52.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62.67%。

公司2018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报告期内,白羽肉鸡市场行情较好,公司肉禽养殖业务业绩显著提升,肉禽产业化布局、结构更为合理,运营能力和综合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投资收益9,274.02万元,同比增长178.88%,收益主要来源于肉禽产业化参股公司。2、公司加快饲料业务转型与升级,饲料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10%,饲料销量同比增长6.51%,猪饲料销量同比增长4.27%,反刍饲料销量同比增长27.71%(其中肉牛料销量同比增长50.02%),反刍饲料销量占比由上年的14.70%增长为本年的17.62%。3、公司继续深化精兵简政、降本提效等管理措施以降低各项成本及费用,期间费用率由上年同期的6.48%下降为本年的5.51%。

饲料业务情况:

2018年上半年,公司继续深化内部改革,持续推进饲料企业组织架构优化、前后方分离、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期间费用率与单吨制造费用均同比下降;在运营方面变革与调整同时,公司积极开展饲料产品升级和研发工作,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并不断加强客户服务与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及参股企业合计生产饲料194万吨,同比增长8.64%。合并范围内企业饲料销量为105.90万吨,同比增长6.51%;其中,猪饲料销量40.40万吨,同比增长4.27%;禽饲料销量41.29万吨,同比下降0.99%;反刍饲料销量18.66万吨,同比增长27.71%;水产饲料销量4.97万吨,同比增长25.65%。报告期内,公司饲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2.64亿元,同比增长9.10%。母公司的智能化预混料工厂将在下半年投产,生产工艺及自动化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肉禽产业化情况:

凭借多年的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积淀,公司肉禽产业化业务厚积薄发,实现了从2008年只有一家屠宰工厂到2018年拥有30余家控股及参股公司的跨越式发展,覆盖了种鸡饲养、孵化、饲料、养殖、动保、屠宰、肉品加工、熟食出口等业务领域,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吉林、山东等省,在规模上跻身白羽肉鸡行业第一梯队,成为国内主要的白羽肉鸡产品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努力拓展熟食出口业务,熟食产品已进入日本、韩国市场。

公司肉禽养殖主要采取“公司+大农场”的经营模式,严格执行科学饲养标准,实现了生物安全风险可控下的养殖规模快速扩张,同时在公司与合作场之间形成共赢的信赖机制,并带动合作养殖户致富。公司致力于建立现代化的笼养养殖小区,从过去的散养模式过度到现代化、集约化养殖小区模式,具有节省土地、劳动力,减少能源供应,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能更好地控制养殖环境,全程严格执行科学饲养标准,确保养殖安全。与市场上的普通平养鸡舍相比,公司的笼养小区在饲养环境、养殖成绩、客户利润等方面均占有较大优势。公司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带动辽宁和全国白羽肉鸡产业向绿色制造、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食品工业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及参股企业合计肉鸡屠宰量1.93亿羽,同比增长16%;肉鸡养殖量1.51亿羽,同比增长49%;生产肉品48万吨,同比增长18%;出口生食肉品8,485吨,同比增长72%。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居于国内前列。公司肉鸡养殖量逐渐接近屠宰量,产业链配套能力持续提升,协同效应增强。

原料贸易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原料贸易系统在市场与内部管理等方面做了诸多改变与提升。市场应对方面:通过集团采购与原料贸易业务相结合,以及与上游供应商紧密联系形成战略合作等方式,显著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内部管理方面:通过内外部培训、大数据分析,显著提高原料贸易业务团队的核心能力与管理决策水平。公司洞察经济走向,顺应市场发展,积极开发中国南方市场,以港口为基地大力开展进口产品的贸易,并抓住了上半年原料价格上涨的行情机会。报告期内,公司原料贸易实现销售收入13.71亿元,同比增长9.36%。

生猪养殖业务情况:

公司目前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地区布局了生猪养殖业务,均为农业部制定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重点发展区域或潜力增长区域。报告期内,公司部分养殖企业陆续开始投产,公司控股及参股企业合计生猪出栏量8.51万头,同比增长77%;母猪存栏量1.07万头,同比增长160%。2018年上半年,生猪养殖行业不景气,生猪价格持续低迷,行业出现全面亏损。公司生猪养殖业务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对公司整体业绩有影响但相对较小。

技术研发创新情况:

公司上半年主导和参与了国家和省市级15个项目和《标准》制定,其中,“猪低氮排放系列饲料研制与推广关键技术攻关”获得2018年度辽宁省畜牧业科技贡献奖一等奖;“猪精准高效生物饲料的研制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正在申请2018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通过网评;“无抗、高效仔猪饲料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已列入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作为饲料行业企业单位代表参与了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组织的两个团体标准“产蛋后备鸡、产蛋鸡、肉用仔鸡配合饲料标准”和“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初稿的完成,并已递交国家标准局审批;启动并开始了部分“丹系猪营养联合研究项目”;2018年6月底通过了禾丰立项申请的辽宁省地方标准“蛋鸡无抗饲料营养标准及加工工艺规范”;参与的饲料行业“无抗饲料团体标准”正在编制中。公司上半年有3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8项发明专利提交并被正式受理。

2018年上半年,应对毛猪市场价格低迷、毛鸡市场价格高企,以及反刍和水产市场的变化和竞争需求,公司积极进行产品升级与技术研发工作:

1、生猪饲料产品:公司在低蛋白-低豆粕配方-发酵饲料产品方向分配了更多精力,继2017年爱丰8成功开发后,报告期内公司开发了低蛋白“爱丰”系列产品,升级了教槽料“金粉佳粒”产品,30%的浓缩料产品效果获得突破性进展,农业部2625号公告替代1224号公告后公司的饲料产品平稳过渡被市场认可,丹系母猪料产品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继续开展更精细化的试验, 巩固了高产母猪料的市场地位。

2、肉禽饲料产品:

(1)白羽肉鸡精准营养和新饲喂模式的研究和落地:在新的笼养模式下,根据肉禽生理特点所设计的饲料产品并给出相应的饲喂方案,对接的370万只肉鸡的群体数据,体重能达到3千克、料肉比1.60:1,为养殖户和公司创造了较高的利润。

(2)无抗饲料配方技术日趋成熟:公司对饲料中的药品使用管理已严于国家标准,饲料配方技术、饲料加工工艺技术、养殖模式的升级、饲喂模式的调整以及动保人员对肉禽肠道健康的提前监控和预警技术共同结合,让无抗饲料和现场减抗的技术成为现实。

3、蛋禽饲料产品:针对低豆粕配方和生物发酵饲料应用以及未来预混料产品的推广等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研发工作,通过功能型产品的应用,改善蛋鸡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生物发酵饲料对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维持看到正向效果。

4、反刍饲料产品:公司根据生产性能精准定制日粮、标准化牧场饲养管理方案,借助技术研发与供应商服务资源等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推出的瘤胃康产品有效提升了粗料效果,减轻了奶牛场对美国进口苜蓿草的依赖。在技术研发工作的助力下,公司的反刍系列产品获得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销量增幅较大。

5、水产饲料产品:公司以“资源性、高价格原料替代,水产动物低氮低磷排泄,以及养殖动物健康与水产品安全”为目标,利用自主研发、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开展了多项研发项目,公司利用研发基地不断筛选和开发水产专用功能性产品,加强对核心关键原料的供应商筛选及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干预和评估等,降低配方成本,稳定提升产品质量。

3.2 与上一会计期间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不适用

3.3 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