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试试“逆向导师制”如何

2019-03-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圈层效应》
  理解消费主力95后的商业逻辑
  (美)托马斯·科洛波洛斯 丹·克尔德森 著
  闫晓珊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2月出版

——读《圈层效应:理解消费主力95后的商业逻辑》

⊙郑渝川

这几年,随着95后(1995年及之后出生的人,美国人通常称为“Z世代”)进入职场,一些媒体报道开始出现了吐槽他们“难管”、“看不懂”、“做事离谱”的声音。在高GDP、低出生率的生活环境下长大的这代年轻人,生而享有远高于其他人的可支配资源。这使他们似乎并不认同之前被认定为职场定律的观念、潜行规则,比如不愿牺牲个人时间来加班,不接受根据工作资历和职位划分出的职场等级;他们更愿接受协作,希望获得更多的自我行动空间,排斥命令;他们更愿将职场跟个人生活截然分开,他们的朋友圈与工作伙伴几乎是全然隔绝的。

95后的这些特征,对于经营管理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对此,许多企业中的经营者表现出很强的排斥感——如果说,作为企业主管,因为不认同95后的这些特征,所以尽可能避免雇佣95后(这种做法代价很大)员工,至少在短期内还可以做到,可企业是无法挑选消费者的,更何况现在已到了95后渐成消费主力的时代。更好地适应与95后相处,有效接纳,积极融合,已是企业的不二选择。

“全球企业研究者先锋”之一,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德尔福集团创始人托马斯·科洛波洛斯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商业和趋势研究,关注Z世代圈层对商业未来的决定性影响。他在与美国信息架构公司总裁丹·克尔德森合著的《圈层效应:理解消费主力95后的商业逻辑》中说得更干脆,企业无法改变95后对这个世界运作方式的期待,所以要反过来去认知他们的行为和态度模式,以确保不落伍、保持竞争力。

成长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普及的时代的95后,很好地适应了这种基于新技术的交流观念。因而,他们对互联网连接、影响力、专利权、失败、不确定性等的理解,全然不同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们。比如,互联网连接、社交连接,在1995年之前出生的许多人看来,这是一种基于购买而实现的“权益”,而在95后的认知中,那是必不可少的权利,理应人人享有。95后并不讳言失败,甚至渴求尽早通过失败而学习提升。他们还相当关心技术简化,因为新技术被他们理解为权利,而不是经由专利壁垒和技术操作手册封闭、封锁起来的高端用品。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认知95后的行为和态度模式,《圈层效应:理解消费主力95后的商业逻辑》提出了95后圈层效应的六大效应。能否理解这六大效应,直接关系企业能否更好地与95后共处,决定着企业能否与作为消费者、员工、社区密切关系人、公众的95后建立良性关系。

第一,年龄包容性。95后的成长阶段,也是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先后步入老龄化的阶段。这个时代,年轻人相比过去少了许多,因为劳动力缺乏而使得许多老年人已不再“退休”。因此,当下乃至未来,欧美企业将首次出现较大年龄跨度的员工组合,即60岁以上甚至70岁以上的员工,与20岁出头的小青年,还有其他年龄层次的员工一起工作的现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致力于改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致力于淡化、消除可能导致代际摩擦的制度性因素和文化因素。

第二,适应在线化。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不断建立起来的超连接、智能设备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彼此关系的复杂化、多变性。尤其物联网技术的加速迭代革新,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现有的生活和商务活动方式带来剧烈影响。95后习惯的在线化方式,是各种关系的透明化,明晰区分工作、生活、娱乐、私人空间。为此,企业必须做出改变。托马斯·科洛波洛斯为企业适应在线化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是“逆向导师制”,就是改变商业领域由资深员工、专家和领导辅导新员工的方式,而改由具有活力的95后扮演导师,为经验丰富的更大年龄员工提供指导。书中给出了思科公司通过引入逆向导师制启动变革创新的案例。逆向导师制使各行业企业尤其创办时间较长的传统企业能更快完成数字化转型,能更好地理解社交网络及新技术的商业应用逻辑。

第三,低技术门槛。技术是有用的,也应该有用、被所有人使用——在95后的观念中,技术必须具有可用性和易用性。据此,企业不仅需要在产品开发等环节引入这项理念,让产品、服务对于用户变得更为友好、易用,更容易解决差错和问题,而且还有必要在管理体系中引入游戏化的做法,让年轻员工更为积极地参与管理。

第四,财富的影响力在下降。财富的力量很容易理解和辨识,但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仅有财富,不足以带来影响力,更不要说亲和力和可信度。95后更适用于全球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罗伯特·B·西奥迪尼的影响力法则,认同互惠原则、言行一致原则、社会认同原则、好感原则。调查研究证明,作为消费者,95后期待企业对他们的行为有细致入微的了解并得到精确的结论;如果公开提出以部分用户信息交换使用便利(而不是偷偷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他们会同意这方面的让渡,让自己成为数据交换的节点。他们希望企业更多与其互动,更快作出回应,产品开发功能更炫、开发推广速度更快。相比之下,产品是否真的严密无错,倒不是最重要的。

第五,十分在意文化跨界。95后关心世界的重要聚焦点就是希望弥合教育差距,新技术能创造更多诸如慕课之类的文化平台,带动教育、文化优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这其中,不乏商业运作的空间和机会。

第六,具有全新的创意思维,突破现有体系约束。相比其他年龄层次的人,95后更踊跃投身于创业,哪怕是规模有限的“微创业”。但是,他们不打算像过去的创业者那样筹资,而在设法获得更为便捷的筹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哪些国家、地区和城市能对此给予更为友好和迅速的回应,就会吸引更多的95后创业家。

尤为突出的是,95后们不认同现有的专利权制度。相对于“著作权”,他们更希望创意、创新的权利能过渡为“著佐权”,即允许使用者自由使用、散布、修改原有创意、技术、创新成果,但为此产生的衍生品成果必须以同样的授权方式回馈社会。特斯拉公司创立者埃隆·马斯克早就意识到了年轻一代的这种观念,因而率先开源了公司的技术专利,让更多年轻人成为公司的拥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