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特斯拉的“疯狂模式”
还能持续吗?

2019-06-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特斯拉传》
  实现不可能
  (新西兰)哈米什·麦肯齐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5月出版

——读《特斯拉传:实现不可能》

⊙杰 夫

一个对车谈不上喜爱,甚至盼望有朝一日汽车业能彻底摆脱对石化燃料的依赖,实现纯电力出行的人,却写了本关于特斯拉汽车的书。究竟是什么激发了他,以及为什么会是特斯拉?

按这位新西兰年轻人的讲述,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加入一家科技新闻网站从事报道,这让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硅谷和科创圈的动态,当然,那里包括了向来以非凡成就与争议并存的科技大亨——埃隆·马斯克。2012年6月,由马斯克投资新设的特斯拉汽车推出新款Model S车型,酷炫的设计感、强劲的驱动力、华丽的发布会和极富煽动性的演说词,让他开始关注这位演讲者。事后,他回忆说:“当时我在中国,但上网观看了(发布会)活动的视频。我对马斯克还不大了解,却立刻被他身上那种毫不掩饰的大胆吸引住了。”一年后,当他再次奉命为这家网站写一篇关于马斯克“超级回路”(Hyperloop)项目时,他已不吝溢美之词:“马斯克对社会的贡献绝对大于乔布斯。乔布斯通过发明能放进口袋的强大联网计算机而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马斯克则在为另一个目标奋斗。”他指的另一个目标应该是“一连串”的,从环保行进在马路上的特斯拉汽车,到计划中用“真空管道”磁悬浮高速运载人和物的“超级回路”,还有把人送上太空的Space X运载火箭。文章发表后,这个年轻人收到了出版社的邀约,希望他写本有关马斯克和特斯拉的书。他把此事告诉了当事人马斯克,令他意外的是,后者竟然给了他一个在特斯拉的工作(任职公司通讯部门),便于深入调研、创作。这便有了这本《特斯拉传:实现不可能》。

哈米什·麦肯齐用“疯狂模式”(Insane Mode)的标题为特斯拉重描,兼为马斯克立传,旨在探讨电动汽车革新大交通业的可能。“疯狂模式”既指特斯拉主打的百公里加速只需区区几秒的卖点,也是对埃隆·马斯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物性格侧写。是的,千万别弄混了,这与“天才发明家”、“交流电时代开创者”的尼古拉·特斯拉没有关系。

在哈米什·麦肯齐写作本书前,有关马斯克创业的书已有不少,而麦肯齐的切入点是车而非人,整本书的重点在于以特斯拉为中心展开的全球电动车产业。据他的描述,在汽车时代刚刚开启时,汽油动力车、蒸汽动力车和电动车相互竞争,孰胜孰负结果未知。事实上,电动汽车曾在一段时间内还占据过上风。“从18世纪初开始出现的蒸汽动力车是汽车大家庭的早期成员,但它们需要加水,否则就开不远,而且启动要花45分钟之久。第一款内燃机汽车是19世纪初设计的,但开起来很不方便,得靠手摇曲柄启动,而且需要手动换挡,这些汽车又吵又脏,排放含有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不管到哪儿都是浓烟滚滚。”“而电动汽车不会排放废气,操作简单且没有噪音。汽车业一些主要创新者纷纷倾注精力,以期把电动汽车变为现实。”这与马斯克雄心勃勃要做大特斯拉不谋而合,后者曾表示如果没有电动车,(因尾气排放、污染带来的)气候变化将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危险。但他们应该也都意识到了,电动车前进的道路曲折漫长。从爱迪生到福特,再到今天的马斯克,以及中国的比亚迪、奇点等国产自主品牌创立者,他们明白“电是关键”,也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就像霍华德·舒尔茨之于星巴克,虽然不是品牌开创者,却是其价值赋予者、内涵的重新定义者。对特斯拉这一厂牌来说,这个人正是马斯克。2004年,特斯拉寻找外部投资者。那时,特斯拉还是一家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公司,但马斯克一眼就看中了它,用之前成功创办Zip2、PalPay(两家分别被卖给康柏电脑和eBay)等投了630万美元,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当上了董事长。后来,他觉得董事长还不过瘾,便把创始人赶走,摇身一变成了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和产品架构师(直至2014年,他才卸任其他职务,专注于CEO一职)。

马斯克坚持己见,要求完美,以非传统方式思考,提出一些别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要求。他相信,只要能简化为合乎逻辑的步骤,不可能的事就会变成可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Model S的门把手。马斯克坚持认为,这款车需要一个特别的紧贴车身的门把手。当车主到汽车旁边时,会响应电子钥匙发出的信号,就像魔术一样滑出车外。工程师一致认为,这个想法太疯狂,但无论众人怎么反对,马斯克毫不妥协。如今,这种门把手反倒成了特斯拉汽车的标志,市场接纳度证明马斯克某种执念是对的,它让用户一接触就觉得,眼前的汽车是人性化的、科技感的、有未来感。马斯克在2006年的一份文件中写道:“特斯拉公司的首要目标,也是我为该公司提供资金的原因,是帮助加快从传统的化石能源经济向太阳能电力经济的转变。”

无论是麦肯齐的描述,还是在各种报道里,马斯克身上总有一种堂吉诃德式的英雄浪漫主义,认定目标我行我素,在别人眼里可能被看起来是疯狂的;他也有情绪波动化的一面,有时表现得苛刻难以相处,有时会脆弱到当众落泪;他还会呈现出一种崇高的使命感与情怀,纵观他力推的几个项目,都是在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拓展人类生存空间。这多少有点时不我待、兼济天下的意味。当然,出于客观记录者的角度,麦肯齐要与他曾短期相处的“老东家”与“前上司”保持距离,过分的美化反倒会让本书有失公允,进而引起公众对特斯拉的误判乃至怀疑。

由于本书的写作时间截止于2018年,麦肯齐势必无法把马斯克近期遭遇到的一系列沮丧、混乱、低谷、危机的事件收录其中。其实,在定价稍显平民的Model 3预售问题上,马斯克早就受到来自消费者、投资者、媒体报道等多方面质疑,计划中的生产停滞、公司股价接连受挫、管理局面一度失控。眼下特斯拉的现状是,需求缺乏、财务状况恶化、安全问题频出成了横亘在这家公司面前的“三座大山”。或许,“疯狂模式”将就此打住,“求生模式”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