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被金融界投以特别关注目光的创新业务,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表现在2006年可谓不负众望。164.04亿元,全年发行规模比2005年的77.4亿元大幅增长了111.83%,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在年末顺利问世。总体看来,在沪深两地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数量胜过银行间市场的资产支持证券,但在总规模上仍然稍逊一筹。
统计显示,相比于银行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券商为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在发行数量上的表现更为突出。今年共有28只资产支持证券在交易所市场发行,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挂牌交易。银行间市场的发行数量仅4只,分别是06开元1A和06开元1B,同时包括今年12月发行的06东元1A和06信元1B。
联合证券分析师吴思铭认为,从发行者的角度来看,因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复杂,本身需要较高的技术研究支持,特别是对现金流的分析和测算,“券商有一定的研究储备,在这方面走在前面,”这是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略胜一筹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银行间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银行,而银行对资产支持证券的兴趣并不高。相比之下,交易所市场中的保险等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更加活跃,投机力量更多一些,“这也有利于刺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活跃程度”。吴思铭表示。
2005年国开行和建设银行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开启了资产证券化的闸门,为这个还很年轻的市场竖立了良好的标竿。在其示范效应下,市场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熟悉程度和兴趣逐步增强。2006年,浦东建设BT项目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吴中受益凭证等多只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也相继上市。
今年年末,随着信元和东元重整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破土而出,成为丰富市场结构的新生力量。
但是,在一级市场扩容速度加快的同时,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二级市场交易情况却并不乐观,流动性不高成为主要症结。吴思铭表示,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的关键在于还款计划和收益水平,目前这一市场还处在一个前期试点的阶段,认可程度并不高,市场还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发行总量 164.04亿元
其中:银行间市场 116.07亿元
交易所市场 47.97亿元
同比增长 1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