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时事·天下
  • 8:广告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海外上市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 月 2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专栏
    公共权力 岂能自由裁量
    功夫恰在技术之外
    基金:信以致远
    中国油价仍然偏高
    为什么要修这条新环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油价仍然偏高
    2007年01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高明华    

      北京师范大学

      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博导

      在国际油价持续下降的压力下,也是在国内巨大的“声讨”声中,中国油价终于下降了。这是自2002年中国成品油连续13次提价后的第一次降价,尽管幅度很低,但还是反映出:人为的垄断高价是失民心的。

      就在几天前,中国石油企业还施展其惯用的手法,继续为国内成品油的垄断高价辩护。然而,仔细推敲一下,他们的辩护实在苍白无力。

      首先,国内成品油价格真的低于国际市场吗?中国石油企业一贯采用绝对值来与国外油价比较。如此比较,中国油价的确高于一些发达国家。但是,这样的比较有意义吗?其实,相对值比较,即以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GDP与油价作比较才是有实际意义的。就以中国石油企业经常拿来作比较的新加坡为例。2006年12月,国内汽油价格每吨5200元,而同期新加坡汽油每吨折合人民币5509元,比国内高出309元。但是,新加坡人均国民收入是中国的18倍,照此计算,中国汽油价格不是要落在约每吨295元左右,才称得上与新加坡看齐,或者说才称得上与国际接轨么!

      进一步说,即使按绝对值比较,中国油品的价格也不比一些发达国家低。例如美国,2006年9月,其普通无铅汽油为每升0.58美元,按当月1美元7.94元人民币的平均汇率计算,相当于每升4.61元,而当时中国93号汽油价格是每升5.09元,每升无铅汽油价比美国高出0.48元。如按人均收入计算,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0倍,那就意味着中国93号汽油价格是美国普通无铅汽油的35倍。1月14日,中国93号汽油价格降为每升4.90元,仍然高于美国普通无铅汽油的价格,出租车加满一箱油不过节省10元钱。可见中国石油企业并没有真正低下其高昂的头,百姓也没有真正从降价中获益。

      一个反证是,如果说中国成品油价格低于国际市场,那么如何解释猖獗的成品油从国外向国内的走私?如果中国油价真的比国际市场低,应该是将国内的成品油往海外走私才合逻辑。如果没有巨额的利润,这种现象是难以解释的。走私的猖獗还说明,中国石油企业所称的内地成品油和国际原油价格倒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不成立的,中国油价下降的空间应该很大。

      其次,中国石油企业的高额利润是内部清理整顿的成果吗?石油三巨头稳居国内最赚钱公司之列。2006年,中石油和中海油的利润分别达到1850亿元和480亿元,中石化的利润预计也在300亿元以上。按他们自己的说法,石油企业的高利润,并非来自油价上涨,而主要是因为企业抓住了好的政策机遇,内部清理整顿取得了显著成效。

      必须承认,石油企业的高利润包含着清理整顿的因素,但决不是主要因素。从2002年开始,国内成品油价格调高了13次,相对来说,其所谓的内部清理整顿所带来的成本下降是微不足道的。在发达国家,产品成本主要是劳动力成本,劳动者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分配率)普遍都在54%~65%之间,而中国职工的工资总额只占GDP的12%。一方面,中国油价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成本又很低(当然,石油企业的职工工资比其他非垄断企业要高很多,但比发达国家还是低很多)。换言之,不考虑劳动力成本,石油企业的成本是过高的。如果不是由于垄断,如此高的成本恐怕连生存都难以维持。而中国的石油企业,却还有很高的利润,岂不咄咄怪事!

      再次,借口石油是战略资源就得维持垄断吗?这不是赤裸裸地把集团利益等同于国家利益吗?难道石油只在中国是战略资源,在其他国家就不是?美国攻打伊拉克,争夺石油资源不正是主要因素吗?可它们为什么没有因此而把油价定得过高呢?很显然,保持垄断绝非为了国家利益,而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长期垄断利益。为此,它们通过种种手段或途径,对政府有关部门施加压力,获得一些政策性保护,限制其他企业进入,甚至企图使这些保护政策制度化、固定化,甚至法制化。殊不知,真正的国家利益是国民利益,而非利益集团的利益。

      当然,石油是重要的、而且是短缺的能源,国民应该节约利用,因此,完全按人均收入来衡量油价并不现实,价格适当高一些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石油企业借口“与国际接轨”,倚仗其垄断地位,将油价定得远远超出国民的承受能力,则是不可接受的。这不是与国际接轨,而是以牺牲消费者福利来谋求高额的垄断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