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虞利
昨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效遏制玻璃纤维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准入条件自2007年2月1日起实施。
海通证券分析师傅梅望表示,在目前行业居于高位运行,效益较好的情况下,行业准入条件实施将限制小企业的进入,有利于行业内大企业提高集中度。
“三大家族”占据半壁江山
近两年,我国玻纤行业发展迅速。2004年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年产量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玻纤生产国。2005年我国玻璃纤维总产量95万吨,同比增长45.6%。其中,出口近57万吨,同比增长31.3%。傅梅望估计2006年产量增长约为20%,近年我国的玻璃纤维产量年均增速大大超过全球平均增速。
据了解,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及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玻纤工业的“三大家族”。玻纤行业前三强2005年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2%,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业内人士预计,预计未来五年国内玻纤市场需求增长率将超过15%。随着国内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玻纤行业的技术、资本和规模壁垒急剧抬高,国内玻纤行业正在进入加速整合期。
准入条件注重规模
目前在玻纤行业中小企业数量仍较多,因此准入条件在生产规模上做出了详细规定,即新建玻璃纤维池窑法拉丝生产线规模必须达到30000吨/年及以上。新建玻璃纤维代铂坩埚法拉丝生产线必须是特种成分的玻璃纤维,或单丝直径小于7微米的细纱,且产品质量和规格达到国际标准,生产规模不小于2000吨/年。新建玻纤制品加工企业规模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年以上。同时,禁止新建无碱、中碱玻璃球生产线。
此外,准入条件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方面都有明确规定,发改委要求,新建玻璃纤维和改扩建玻璃球生产线必须符合上述准入条件。玻璃纤维生产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土地供应、环境影响评价、信贷融资等手续必须依据上述准入条件的规定办理。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分级审批的规定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现有玻璃纤维和玻璃球生产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二年内达到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准入条件。发改委还将定期公告符合准入条件的玻璃纤维和玻璃球生产企业名单。
外资加大渗透力度
傅梅望表示,国内玻璃纤维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等行业,最近两年效益较好,整体毛利率约30%左右,而且产品价格比较稳定。
目前,国内玻纤企业加紧扩大产能,外资也加大对国内玻纤行业渗透力度,一致看好国内玻纤行业未来前景。玻纤行业前三强企业中,重庆国际是云天化(600096.SH)的控股子公司,去年底,凯雷柯维有限公司投资2431.7174万美元;凯雷柯维共同投资有限公司投资68.2826万美元;增资云天化旗下的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用于新建年产7.5万吨/年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及生产经营的需要。
巨石集团则是中国玻纤(600176.SH)的控股子公司,近日,中国玻纤宣布,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将战略入股公司控股的巨石集团,弘毅投资将持有增资扩股后的巨石集团18.5%股权。而中国玻纤方面希望借助弘毅在并购投资方面的丰富经验在未来对行业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