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金融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推进已是势在必行,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算起,贯穿于中国经济社会进程不同时期的改革主线有三条。1984年之前,以农村土地改革为主,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至1997年,国有企业改革始终占据着改革的主导地位。从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开始,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为重点的金融改革拉开帷幕。当然,这三条主线实际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强弱不同而已。我们的判断是,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将主要来自金融领域的改革。我们可以将金融改革成为继农村改革和国企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改革浪潮。
1997年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金融业改革的全面起步,迄今已10年。这次会议之后,4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它们从四大国有银行手中接管了1.4万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向四大银行合共注入2700亿元资金。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成立了银监会,中、建、工三大行相继股改并获得中央汇金公司共计高达600亿美元的外汇注资,农信社改革的试点也已启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金融业迅速发展壮大,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各项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明显加强,整个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今年1月,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又已举行,会议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与前两次金融工作会议不同的是,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接着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改革发展工作。可以看出,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已经成为第三次改革的重要内容。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至关重要。所谓金融发展实际是指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体制的不断健全。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金融发展。一般情况下,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金融发展程度往往也越高。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积累和经济效率起着十分关键的正导向作用。特别是当一个国家逐渐摆脱农业状态逐步向工业化进程迈进的时候,金融发展对于经济的助推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在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时刻,如何使穷人变富而不是杀富济贫应成为政策的首选目标,而金融发展对于改善收入不平等,主要是促进穷人收入的增加将会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纳斯在孟加拉的行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当然,金融发展是伴随着整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理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和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做出合理的时序选择和安排,分阶段和有计划地进行。金融发展理论的首倡者麦金农认为,“除非金融稳定和国内市场利率已经形成,否则不宜开放资本账户,实行货币自由兑换,过早开放资本账户会助长资金流动,扰乱经济与金融秩序”。关于这一点,拉美和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已有前车之鉴。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性在金融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渐进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较为充足的金融资源也为我们实行稳健的金融改革政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不完善,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金融风险隐患还不少。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贯彻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企分开,自觉按照经济规律、金融规律、市场规律办事,充分保障金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一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可资借鉴的经验。总而言之,我们确信,以金融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改革浪潮的到来,必将推动中国经济不断走强,继续保持快速的可持续的成长。
(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教授,本报特约供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