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上,数千亿美元的大飞机制造项目成为四川和陕西两省“争夺”的焦点。3月2日,在陕西的高正红、刘石民等1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向有关方面联名提交了《将我省建成民用大飞机研发生产基地的建议》。3月5日,四川省的50位全国政协委员,以集体提案方式,向全国政协和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份名为《充分利用四川优势,发展我国大型客机》的提案。
所谓大飞机,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它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大飞机具有巨大的商业市场。据美国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中国还需要购买民用客机2100~2400架,价值高达1970亿美元。同时,与购买飞机配套的培训、维修以及航材备件等,所需费用相当于购机费用的数倍。如果没有自己的大飞机项目,等于将这个巨大的市场拱手相让。大飞机项目不仅具有诱人的商业价值,更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因此,我国开始重启大飞机项目。2006年2月9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大型飞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同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宣布,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
这次陕西和四川都为大飞机制造项目进行“争夺”,从一个侧面说明,大飞机制造项目正在进入落实阶段。笔者认为,面对这一至关重要的项目,必须摆脱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等等小利益的局限,而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来规划大飞机制造项目。“大型飞机项目”被列入“十一五规划”本身,就说明中央要摆脱各种干扰,将大飞机项目放在国家层面去做,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必须坚守不被干扰这一基本原则。
在这其中,民航部门的态度至关重要。大飞机项目最终必须走向市场,而需求是决定大飞机项目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过去民航部门对大飞机项目始终态度暧昧。从1972年到2006年初,中国民航累计购买和租赁经营波音飞机共523架,花费金额高达292亿美元。中国成为波音和空客争夺的焦点,如果民航不能走出部门利益局限,将可能制约我国大飞机项目的发展。
大飞机项目是我国几代人的梦想,我们应该走出各种掣肘和局限,以对待“神舟六号”的态度,研制出我们的大飞机,弥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