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栏不讨论这个推论,笔者琢磨的是在基金重仓股暴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是基金看空市场主动性抛售导致重仓股呢,还是由于基民面对市场恐慌而赎回导致基金不得不出售一些股票来应对?如果是后者,则显然基金或基金经理已经不能按自己的思路对待市场,因为解决投资者的基金赎回是第一位的;而主动性抛售股票如果是借市场异动机会调整行业或股票配置,则显然也没有对市场存量资金产生多大影响。那么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在基金发行日趋火爆的背后,是基民的疯狂涌入,而新涌入的基民恰恰是市场的新手,追涨杀跌,遇市场波动而恐慌加剧,是这个群体的普遍市场心理和行为,如此,整个基金行业就面临一个新问题:基民可能“挟持”基金。
具体而言就是:对市场看空也好看多也罢,基民的“挟持”,将淡化基金经理因对市场的判断从而采取的市场行为,也就是说,更大程度上基金投资会出现与它怎么预期市场无关的股票买卖行为。比如,哪怕基金经理认为市场暂时高位不适宜加仓,但基民不这样认为,还是持续买入基金,逼着基金继续买入股票以适应基金合同对股票投资比例的要求;再比如,如果基民看空股市或者受股市短期剧烈波动影响而较大规模赎回,则哪怕基金经理认定是短期波动而已或者甚至认为是继续建仓的好时机,也因为投资者的较大赎回而无法实施。应该说,上述情况基金在过去也遇到过,但目前随着基金规模爆炸性的增长,这个矛盾将凸显出来。
我们知道,根据市场评价体系的要求,基金必须面对公开排名,除了一年、一个季度的排名,也有每月、每周甚至每日的排名,虽然基金管理公司内部也许不会受这类短期排名的影响,但总不得不顾忌社会、市场对短期排名的看法甚至压力。所以,基金操作就会存在某种不谋而合的行为,要看好的时候都看好,不看好的时候都不看好,尤其在互相比较短期业绩的时候。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不管是恐慌性的赎回还是热情过高不计风险的申购,一定程度上都扭曲了开放式基金随时申购和赎回的优点,把本来是对基金经理人“以脚投票”的优点扭曲成了伤害投资者自身和基金本身业绩表现的通道,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更加极端的情况是,银行在理论上存在挤兑,开放式基金也存在一个极端的赎回情况。尽管投资法规对基金已做了安排,比如强制性持有5%的现金、对单日赎回金额的上限要求等,一旦出现大规模极端的赎回,不仅对基金投资甚至对整个基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近期证监会基金部下发《关于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的通知》,是非常及时的明智之举。通知要求帮助基金投资者做到的“五个了解”(了解证券投资基金;了解自己;了解市场;了解基金发展历史;了解基金管理公司),是非常精炼的基金投资指南。而通知要求各基金销售机构必须制作统一标准的宣传推介材料和《风险提示函》,鼓励基金销售人员在销售中主动要求投资者确认阅知《风险提示函》,也是非常具体务实之举。
按照基金运作的基本理论,基金是受人之托的理财,按照基金合同要求,在募集资金后有完全的基金财产处置权,但在大规模的申购或赎回中,确实使基金投资受到了来自于基金投资者本身因素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基金投资者的行为不仅事关投资者自身利益,也深刻影响着基金本身投资的业绩表现。所以,引导投资大众,既是为大众利益着想,也是确保基金在规模相对稳定基础上去投资运行的需要,须知,追求规模的稳定性,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大众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明白这一点,基金管理公司才有开展投资者教育的经济利益冲动和积极能动性,才有可能持之以恒。而引导基金投资大众,显然是基金公司少或不被基民“挟持”的充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