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特别报道
  • 7:公司巡礼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专版
  • D5:专版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产权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焦点
    加息首日不见“抽血”效应 股市汇市齐现“红色星期一”
    应战流动性 需攻防兼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应战流动性 需攻防兼备
    2007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两会闭幕翌日,央行即亮出利率之剑。“从发行央行票据,到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到此次使用银行基准利率,这表明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央行今年货币政策工具得到了全面动用。”经济学家秦池江说。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财经类话题。在今年两会上,流动性过剩不仅备受代表委员们的关注,更是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列为今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意味着今年可能进行综合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现状:流动性过剩仍未解决

      虽然近期内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发行定向票据等手段频出,但时下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依然没有解决。12日公布的中国2月贸易顺差数字也高得惊人,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高额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将恶化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加大了央行的调控压力。

      国家统计局16日宣布,1月至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6535亿元,同比增长23.4%,大大高于去年12月13.8%的增速。

      “这些数据高于市场的预期,说明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依然没有解决。”中信证券分析师马青称。

      对策:十八般武器轮攻

      虽然从前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就是双稳健的政策,但为对付流动性过剩,央行去年十八般武器轮番使用,包括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两度加息、3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4次发行定向票据等。自今年以来,央行在短短两个半月内,通过公开市场、定向票据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种手段从市场净回笼资金近万亿元。但“马力”十足的“流动性过剩列车”并未在这种密集的货币调控措施下彻底放慢脚步。

      仅就目前货币市场状况来看,近万亿元的资金净回笼,似乎并没使商业银行产生资金面“紧”的感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殷剑锋认为,前几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冻结银行流动性起到了明显效果,但对商业银行运用资金信贷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本次银行加息,有利于从总量上加以调控。

      周小川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中央银行有若干个手段来回收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以及其他一些手段,我们还会继续使用。”看来,以“攻”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仍是抑制过剩流动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

      建议:根治在于从源头防范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流动性过剩根源在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以及由此引起的外汇占款大量增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已经成为央行收缩流动性的常规性手段。但面对巨大的外贸顺差、外汇储备余额,常规的手段调控效果十分有限。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分析师诸建芳指出,货币资本的特性是“逐利性”,在努力吸收过剩流动性的同时,对已经存在的巨大货币存量,也必须加以合理的疏导。诸建芳认为要完全吸收已经存在的巨大货币存量,直接融资必须加速。

      主流观点普遍认为,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攻防之道一个也不能少。攻就是现在通过市场操作手段进行吸收,防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根源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顺差猛增,就必须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由过去的投资、出口外循环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力并重的消费驱动型。

      目前,国家也正在从研究外汇储备的分流管理、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调整经济结构等更深层次的领域着手抑制过剩流动性。(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