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数据显示,邮储银行目前存款余额已突破1.7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居全国第五位;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绿卡发行量超过1.4亿张,自主运用资金规模接近1万亿元。
邮储银行的市场定位是:主要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以零售和中间业务为主。
□本报记者 但有为 谢晓冬
昨日北京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131号的大厅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国内第五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简称“邮储银行”)在这里正式挂牌成立,中邮集团总经理、邮储银行董事长刘安东以及行长陶礼明等高管也首次悉数亮相。
“此举既是邮政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也是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就。”中邮集团总经理、邮储银行董事长刘安东激动地表示。
刘安东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体系的完善,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必将有力地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存款余额全国第五
据陶礼明行长提供的最新数据,邮储银行目前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7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居全国第五位。此外,邮储银行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绿卡发行量超过1.4亿张,自主运用资金规模接近1万亿元,是一艘不折不扣的“航母级”银行。
“我们将按照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金融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邮政金融业务的规范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建成一个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商业银行。”陶礼明显得十分自信。
以零售和中间业务为主
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要求,邮储银行在成立后可以全面办理商业银行业务,但是,根据银监会的部署,邮储银行的市场定位是:主要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以零售和中间业务为主。
事实上,自2006年3月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获批以来,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渠道就进一步拓宽。加上通过资本市场向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提供批发行的资金,截至2006年底,邮储已累计向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超过3200亿元。
此外,据了解,邮储银行将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部门,进一步加强与农发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并积极完善条件,抓紧开办针对农户的小额信贷、微小企业贷款等业务,探索产业基金投资模式,全方位地向“三农”和国家基础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邮储并不会涉足除零售业务之外的业务。
“我们在条件成熟时将进一步拓宽公司业务,与国内其他银行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并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效益。”一位邮储高层告诉记者。
他同时透露,邮储银行成立后,将与邮政在网络资源共享、产品交叉销售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完全继承邮政储蓄及各项邮政金融业务的资产和负债,客户不必因改制而办理任何变更手续。
分析人士认为,在金融业务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这一网络将成为其开展包括中间业务在内的良好平台。以银保业务为例,目前通过邮政储蓄投保的客户接近2500万户,占整个银行保险市场的五分之一。
■新闻分析
资金运用成邮储“短板”
□本报记者 谢晓冬 但有为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行”的邮政储蓄银行昨日横空出世。尽管拥有着近两万亿的存款和遍布全国城乡的营业网点等优势,然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金运用、业务创新等方面,邮储还远未跻身中国银行界强者之列。邮储的“第五大行”之路仍“阻且长”。
如何运用好巨额资金
最大的压力首先来自资金自主运用方面。历史上受只存不贷政策的照顾,邮储可以放心地吸储然后从央行享受无风险的转存利差,这一制度可以保证邮储每年约有近200亿元的无风险利息收入,但2003年8月启动的改革,迫使邮储不得不自己进行资金运用。
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去年10月监管部门才允许邮储从事银团贷款和扩大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此前的3年间,邮储的大部分资金都以协议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方式进行运用。邮储自主运用量日增,但运用渠道却非常有限。
消息人士透露,鉴于邮储银行的历史状况,即便在获得银行牌照后,业务核准也有可能分步进行。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邮储自主运用的资金量接近9000亿,有关专家预计,加上央行的转存款和新吸收的银行存款,邮储银行今年的自主运用资金将达到1.2万亿。如何通过有限的渠道运用好过万亿的资金并获得良好收益,无疑是摆在邮储人面前的首要挑战。
风险控制面临考验
邮储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则是与资金运用相关的风险控制能力。
邮储去年3月获准进行试点并于今年初在全国推广的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仍非真正意义上的信贷业务。邮储于去年10月获准从事银团贷款业务,但只能承担非主办行的角色,这一系列的举措,使邮储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在未来可能面临很大的考验。
此外,传统的运动式营销、横向管理在邮储银行变身为纵向一体化管理的机构之后,都将面临模式的转变。而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方面,邮储也需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进行深入的锤炼。
邮储人士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邮储围绕业务开展、风险管理的培训已经大规模开展,对内部控制也开始了一轮彻底的清查。与此同时,围绕新业务开展和产品创新,邮储也在不断加快步伐。在前有外资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后有股份制银行的情况下,邮储正试图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巩固自己的特色品种(如绿卡、西联汇款等业务)。
不过,邮储也有自身的优势。历史悠久的品牌,连接全国城乡的37000多个营业网点,自营和委托经营的销售特色,在信息获得方面的巨大优势,都有助于邮储银行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获得比较优势。分析人士称,邮储总部和销售终端强大的特色,使邮储的经营呈现出一个“哑铃”型结构,这一竞争态势将使邮储在中国的银行业机构中独树一帜。
■记者手记
初识陶礼明
□本报记者 但有为 谢晓冬
虽然记者负责邮储银行报道已经有段时间,但是在昨日的成立仪式上才第一次见到这家第五大行的行长———陶礼明。
由此不难看出陶礼明的低调。记者曾想从网上找到关于他的较为详尽的介绍,但是以失败告终,因为几乎很难找到介绍他的履历等方面的资料。曾听说他出自中国银行研究部门,但一直未能求证。
现实中的陶礼明和我想象中的大不一样,当邮储银行六位高管站在开幕式的红地毯上时,我居然猜不出哪位是他。直到他上前致辞,我才发现自己猜错了人。
陶礼明很瘦,但是通过其言行,却不难发现他的谨慎和精明之处。或许是筹备工作繁杂,陶礼明稍稍显得有些疲惫,但是在他揭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牌子的时候,他眼睛里分明充满了希望。
不难想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陶礼明将不得不负重前行。在他的身后,不仅仅是几十万邮储人,还有众多对农村金融的明天充满期待的农民。
颇有意思的是,活动结束时陶礼明离场动作之快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使众多想近距离接触他的记者都失望而归。“陶行长身体真是好啊!”在场的几位记者不禁感叹。
■资料链接
邮储银行组建历程
1986年 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国务院批准邮政部门恢复办理储蓄业务,并在原邮电部和各省(区、市)邮电管理局内设置了邮政储汇局,对邮政储蓄、汇兑等项金融业务进行管理。
1986年到1989年 邮政储蓄依托邮政的网络设施,为中国人民银行代办储蓄业务。到1989年,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0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96%。
1990年到1998年 邮政储蓄由代办模式转变为自办模式,邮政储蓄资金全额转存人民银行,双方协商确定转存款利率。1995年储蓄余额突破1000亿元。
1998年到2003年 邮电分营、邮政独立运行后,邮政储蓄余额逐年攀升,成为邮政业务中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贡献率最高的高效业务和支柱业务。2003年8月,央行决定对邮储资金实行“新老划断”,其旧有资金仍然转存央行,新增资金可自主运用。
2004年6月 邮政储蓄余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业务规模也由单纯的吸收存款迈向全面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
2005年7月20日 国务院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改革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
2006年6月 银监会批准筹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006年12月31日 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正式批准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全资方式,出资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3月20日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
(但有为 谢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