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公司巡礼
  • 9:路演回放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追求绝对公平 无助民生问题解决
    从举报人药监局被打看渎职之重
    资本市场应重视风险预警体系建设
    蔡国澍“谎言成金”现象的思考
    以制度完善降低基金投资风险
    土地违法大幅上升的真正症结在哪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举报人药监局被打看渎职之重
    2007年03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王清平

      

      据昨天的 《中国青年报》报道,高敬德经过调查,以实名向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反映自己被假药所害及上海市一些医院销售假药的情况。随后,上海市药监局对销售假药单位作出没收假药及非法所得的处罚。但高敬德发现处罚太轻,要求药监局出具处罚决定,却在上海市某区药监局“被保安打了出来”。还有一次,高敬德到浙江省药监局询问他举报的几起假药案的查处情况,竟在药监局被打伤。

      高敬德的遭遇是一面镜子。药监局对于高敬德这样的“职业打假人”本来应该欢迎才对,因为他可以帮助药监系统更快地发现问题,避免假药造成更大面积的危害。然而,他面对的却是冷漠,药监部门甚至不愿对销售假药的医院作出相应的处罚。这种情况既显得匪夷所思,也让人非常寒心。

      近来,药监局系统的腐败问题一直广为公众所关注。毕竟,医疗问题牵涉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这一至关重要的部门一旦出现漏洞,后果不堪设想。恰恰是这个系统,出现了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腐败:2004年,中国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而美国FDA仅受理了148种,巨大差距背后是无尽的权钱交易。中央对郑筱萸的定性是:“郑筱萸等人的案件是一起严重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从举报人药监局被打的情况来看,这种渎职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还要普遍。

      不仅药监系统,目前许多领域存在的渎职行为往往都与利益因素相连。他们或对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或对这类行为以罚代法牟取私利。药监部门如此忌恨举报人也很可能与利益因素有关。这种腐败现象由来已久。早在唐朝的时候,我国《唐律》就对官员因利益因素的渎职行为作出明确规定:“诸监临主司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流役。”

      如何把公务员与个人私利隔离开来,对于我们是一大难题。执法者或监管者通过手中权力牟取部门或个人私利,在西方发达国家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他们的公务员一旦出现哪怕一次这种情况,不仅终身饭碗丢失,严重的甚至可能被判终身监禁。而我国法律对这种行为的处罚相对温和,如果公务员行为“轻微”,可能被“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了之。

      举报人在药监局被打是一个醒目的信号,它告诉我们,公职人员的渎职现象已经到了非严厉整治不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