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人民币升值:你炒你的 我改我的
    发改委莫变相为择校费放行
    追求外贸平衡不是我国经济首要任务
    房地产信贷不能再大幅扩张
    募集资金为什么会富余那么多
    房市调控须挤压开发商暴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房地产信贷不能再大幅扩张
    2007年03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陈予军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殷剑峰博士指出,中国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增加房地产消费。目前中国房地产信贷额度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13%,与其他国家大约30%的比例相差很远。而住房信贷的违约率只有1%,实际上是很优质的贷款。

      我对这种说法感到非常惊讶。发达国家的房地产信贷额度占GDP的比例能够达到30%,中国绝不可以。其一,从纵向比较来看,1997年末,全国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仅为190亿元。到2006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贷款已经达到6364.33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3804.71亿元。增速之快,在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

      其二,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比我们要好得多,社会保障机制也比较健全,像医疗、教育、养老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财政埋单,房贷高一点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不大。但是,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构建起来,教育、医疗等费用大都由居民个人来承担,即使不买房,一般民众的生活也充满压力,倘若房地产信贷额度占GDP的比重达到30%,贷款居民之多、居民还贷压力之大将难以想象。

      房价由于连年持续上涨,我国居民的还贷压力正在逐步增大,贷款违约率也正在上升。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2004年,上海的中资银行房贷的平均不良率只有千分之一左右,但到2006年9月末,上海中资银行个人房贷的平均不良率已经上升到了千分之八点六,也就是说,两年多的时间,上海房贷的不良率上升了7倍多。另外,2006年下半年,上海个人住房贷款质量下滑趋势明显,连续三个月以上违约的房贷客户已经超过一万多人,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金额接近2亿元,房贷违约量一下子增加了五成。

      实际上,目前由于居民购房负担加重,房地产信贷市场已经出现萎缩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个人信贷增长额度占整个住房销售额的比重,已经从2004年前的50%下降到2005年的15%,2006年则下降到10%。社科院的研究表明,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收入的7等分法,目前中等收入者的买房支出负担比以前有所加重。以30年按揭,30%首付,年利率5.3%购房者计算,购房人每月还款超过了全部收入的50%。

      而且,加息之后这种情况有所加剧。社科院汪利娜经研究发现,加息后高收入家庭多付出的还款,占全部收入的比例上升2个百分点,而中等收入、中等偏下收入者的该比例则分别上升4%和7.8%,“中产阶层买房会越来越困难。”

      这些意味着什么?高房价正在成为人们心目中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强调的是,人们并不能把所有收入都用于买房,除了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目前都需要居民个人有预防性储蓄———这是中国内需屡拉不动的症结所在。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快使房市调控取得效果,帮助民众减轻压力,而不是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信贷的扩张,否则,不仅无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可能损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