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人民币升值:你炒你的 我改我的
    发改委莫变相为择校费放行
    追求外贸平衡不是我国经济首要任务
    房地产信贷不能再大幅扩张
    募集资金为什么会富余那么多
    房市调控须挤压开发商暴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升值:你炒你的 我改我的
    2007年03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郭凤霞

      

      昨天,人民币汇率再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7.7310元。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话题自然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

      前不久,美国众议院公布了一项“公平货币法案众议院782号议案”,由美国民主党众议员蒂姆·瑞安和共和党众议员邓肯·亨特提出的这份议案,创造了一个关键词,叫“货币偏差”。主要矛头指向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一些国家,为了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压低本国货币的币值。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关税壁垒,给美国的制造业和农业造成严重损失。所以,美国政府应对这种“货币偏差”采取措施。

      由此联想到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舒默议案”。美国参议院议员舒默和格雷厄姆向国会提出,如果中国不允许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大幅升值,美方就将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高达27.5%的惩罚性关税。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们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频频使出“杀手锏”,意欲通过国会立法达到制裁中国的目的,以此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

      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央行前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最近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美国其实不希望人民币升值。”据说他的观点来自现任美国财长保尔森一位助理的公开撰文,“人民币不升值对美国‘好日子’的延续是有利的。”出身于华尔街的美国财长自然明白,人民币在现有汇率情况下,既可以向美国人民提供廉价商品,又可以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总体来说对美国经济并没有坏处。而对美国的金融界来说,可能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则更多。

      看来,美国人嘴上说的,手中干的,和心里想的,其实不尽一致。保尔森带着礼节性的微笑三次访华,在那复杂的笑容背后,应该隐藏着更深的内涵,用“利益至上”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美国议员们的不断施压,除了转移视线的需要,将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就业率下降的责任,推到中国身上外,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要迫使中国加快金融市场开放。用好听一点的话说,就是让美国民众也能更多地参与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开放过程,分享中国经济成长成果。用难听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要为虎视眈眈的国际投机资金进入中国打开大门。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问题关乎到两个重要命题,国家主权和金融安全。人民币到底该不该升值,要由中国政府自己说了算。升到多高才算是合理,要由市场说了算。所以,不管是保尔森、佐利克,还是舒默、瑞安,他们代表的始终是美国利益。游说也好,威胁也好,中国是不会受制于人的。中国的问题还是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自2005年7月21日起,央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这一天开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8.11起步,到今天升幅已经相当可观。

      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这段时间以来,对于中国的纺织业、加工制造业等一些低附加值的出口型企业来说,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点,利润就缩水了一大截,甚至可能相当于成千上万个工人半年一年的活白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仍在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着。为什么,用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话来说,通过汇率调整,给企业更准确的价格、成本信号,促使企业尽快实现结构升级,转变增长方式。

      昨天,人民币汇率再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7.7310元,这是继3月19日升至7.7351之后再次较大幅度上升。它的背景应该是2月份海关总署公布的274亿大额贸易顺差和美联储不加息。比较意外的是,闻此消息市场虽然受到震动,但不再惊慌。显然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币升值作为一种长期趋势,已经被人们慢慢接受了。但接受并不等于麻木,而应该是一种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的表现。

      我们从央行行长的话音中可以体会到这份自信。3月2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泛美开发银行年会上表示,人民币汇率取决于市场供求,并无预设目标。他同时指出,中国将继续调整结构性政策以鼓励消费,经济很有希望避免硬着陆;美元下跌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周小川的坦然面对,说明一个事实,渐进式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路线图已经确定,并且一定会照着中国人自己制定的时间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