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
    今日视频·在线
    与三千情缘未了 大盘近期难走远
    储蓄存款与垃圾股
    中级调整缘何难以等到
    股指期货不是简单的利多利空
    十佳分析师指数
    上证网友指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储蓄存款与垃圾股
    2007年03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滕军

      

      前两年要人们把储蓄存款拿出来投资股票很难,若是拿来投资垃圾股更是无异于发疯。然而现在却正在上演这疯狂一幕。

      随着A股市场股改的基本完成,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高,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强烈预期等都将使我国股市中长期看好。而当前“储蓄存款”的大搬家正折射出投资者对我国股市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要对投资股票存在的风险有充分了解,不能盲从,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比如证券投资基金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可以由专家帮你理财;投资者也可以选择那些基本面优异的大盘绩优蓝筹股。

      然而,事实上却有不少新股民,把“储蓄存款”搬来直接投入到“垃圾股”的炒作中。原来是一点风险不敢尝试,一下子变得一点安全性都不讲,这不是从一种极端跳到另一种极端吗?这其中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确实,前期在大盘蓝筹股调整之时,市场充裕的资金开始追逐低价股,而一些“垃圾股”在重组等题材的传闻下,也出现了连续上涨。这是导致新股民(新资金)纷纷介入的直接原因。而新资金的加入又使绩差股的炒作到了火爆的程度。一些ST公司连续发布风险提示的公告,但市场仍然大幅炒作;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要“消灭”4元以下股票的说法。这为未来的大幅下跌留下了极大的隐患。从“垃圾股”的投机炒作可以看出,一些投资者还未成熟,特别是一些刚入市的新股民。

      而从成熟股市来看,绩优股获得高价、绩差股“垃圾价”是必然的规律。就以港股为例,目前交易的近1200支股票最高的股价约270港元,超过50港元的股票约20只左右。10港元以下的股票达到近1000家,达到近90%,1港元以下的股票超过了50%,0.10港元以下的股票达到上百家,绩优股和绩差股呈现出典型的两极分化的格局。由此看来,前期大幅炒作的绩差股未来必然面临着价值回归的压力。

      笔者以为,投资者对“垃圾股”的投资一定要慎之又慎。从长期来看,真正让投资者分享股市上涨的将是大盘绩优蓝筹股,建议投资者不妨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