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环球财讯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书评
    非正常道路 非典型成功
    《China:The Art of Law》 (中国法律的艺术)
    《颠覆》
    韦伯眼中的资本主义精神
    《带着快乐去上班》
    转型中国可从西方金融理论汲取什么
    花样年华 历史留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花样年华 历史留影
    2007年03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海滩摩登》

      陆志德 画集

      (德)凯茜 撰稿

      华晖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袁志英

      

      怀旧并非恋旧,它是一种历史情结。因为社会的过往就是历史,历史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历史学家陈寅恪曾有言:“只要有人写历史,这个国家就可以绵延不绝”。史家以文字纪实,艺术家以形象留影,旅居奥京维也纳的画家陆志德先生,久用画笔撰写历史,他的《上海滩摩登》便是历史一角的留影。

      熔中国画、浮世绘、装饰画于一炉的《上海滩摩登》,或者可以说是旗袍人物画卷。旗袍历经300多年,由皇宫走向民间,由宽体至紧身,凸显出女性的身段,而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服装。上世纪的20年代,是旗袍装的鼎盛时期。张爱玲笔下的“民国女子”,尽管命运各异,那变化多端的旗袍一袭所衬托出来的风情却令人难以忘怀。时光倒流于陆志德的笔端,洋洋大观,共得48幅。每幅皆以阿娜多姿的旗袍女郎为主角,有灯红酒绿,风流倜傥,醉生梦死;也有无尽的惆怅,世间的炎凉,真情的流露。在追逐时尚时,她们是引领上海滩新潮流的一群。

      与48幅画作交相辉映的,是前德国驻沪总领事夫人、汉学家凯茜编写的48则故事,或沉郁,或凄美。凯茜曾著有《德国驻上海领事馆 150年掠影》,原本就熟知上海历史。可为构思这些故事,她还是泡在上海档案馆里尽力收集素材。凭着对中国文化的那份痴迷,再加上她出色的想象力,便有了与画作无缝链接的故事。看看那些标题,就会明白凯茜对中国、对上海浸淫之深:“玫瑰表深情”、“凤凰犹如笼中鸟,欲效诺拉离家门”、“名花生活意双重,蝴蝶起舞逐真情”、“如云美女承欢笑,冷暖真伪心自知”、“化装舞会意盎然,东方巴黎风气先”、“醉生梦死人笑痴,重新做人谈何易”、“辰光熹微气清新,怀揣竹笛吹横笛”、“茉莉花香四溢,娇娃遗世独立”、“鹊桥相会传七夕,瓦伦丁节来自西”………

      最后还想说一句,《上海滩摩登》是以德、汉、英三种文字来刊印的,这样可以面对更多的受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上海对全球化时代的一次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