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天下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环球财讯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金融
    中信银行A+H发行总规模有望超72亿股
    外资银行缺不缺人民币?
    零售业务增长提速 贡献度依然偏低
    中行私人银行业务昨日“扎根”京沪
    首批外资银行下周开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资银行缺不缺人民币?
    2007年03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夏峰

      

      谈起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经营劣势,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人民币资金来源的紧张:由于至今不能开展本地居民的人民币存款业务等原因,此前发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也给予了外资银行监管指标的过渡期,即5年内达到“75%贷存比”。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作为在华经营最久的外资银行之一,汇丰银行已经在国内债券市场表现出了令业内惊讶的人民币实力。统计数据显示,汇丰在2006年21期记账式国债(3个月期)、2007年第2期记账式国债(1年期)和2007年第3期记账式国债(10年期)的发行过程中,分别中标26亿元、20.9亿元和2亿元,上述前两个短期国债的认购中,汇丰分别成为“标王”(总规模260亿元)和“榜眼”(总规模260亿元)。

      虽然汇丰在国债市场“大手笔”的资金来源,既包括自有资金,也有客户资金,但该行能将“较为短缺”的人民币资金配置在收益率较低的债券市场中,至少表明该行有余地和能力调节手中的人民币资金,而没有被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严重拖了后腿。

      一位不愿置名的外资银行人士表示,包括汇丰在内的主要外资银行,通过五年来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在内地市场形成了一定竞争能力。在本地子银行正式开业后,外资银行的品牌效应以及服务水准,必然能吸引资金雄厚的高端客户人群,因此其吸收人民币的能力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过去五年,外资银行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截至2006年12月底,上海市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652.40亿美元,五年来年均增长22.44%;各项贷款余额337.44亿美元,年均增长27.51%;存款余额195.97亿美元,年均增长42.33%。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个人存款占比也就是在20%~30%。这意味着,即使存在网点缺乏的明显劣势,大型外资银行吸收人民币资金的能力,也将在并不太久的未来赶上普通国内银行。

      总之,外资银行是否会在日后的经营过程中,面临人民币资金缺乏的难题,还是不要早下结论的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