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证券
  • 5:金融
  • 6:时事
  • 7:产业·公司
  • 8:上市公司
  • 9:专栏
  • 11:信息大全
  • 12:信息大全
  • 13:专版
  • 14:专版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专栏
    上海历史踪影里的 法与金融学注脚
    想象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共同市场
    “美式中餐”的文化误读
    杂写两章
    商业伦理 逼问“蒙派”营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想象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共同市场
    2007年04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朱近野

      专栏作者 现居北京

      “free lance”这个词,本来是指中世纪游离于封建附庸关系之外的那些单枪匹马独行天涯的雇佣兵,他们没有固定效忠的君主,也没有封地,唯有倚仗自身技艺临时获取报酬。此后这个称呼从武人群体内扩展到手艺人乃至读书人身上,在下这样的专栏作者也算其中一种。通常把持剑的“free lance”译为自由骑士,把持笔的称作自由职业者,不过为了趣味起见,我以为都叫做浪人最好。

      根据他们接活的模式,浪人又可分作两种类型:酒馆型与公会型。

      酒馆型的故事通常是这样:一个半新不旧的酒馆内,熟客们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猛然有一陌生声音打破秩序,叫道,“我要找一个能干的人!”于是一群壮汉先后起身,手扶大剑,讨价还价。商定之后,便开始冒险。

      公会型的故事大为不同:一群佣兵伙伴冒险完毕后,便匆匆返回城市,直接来到一个被称作公会或事务所的地点,先是交卸此前接下的任务,然后在“任务列表”中挑选一个适当的委托,经办事员确认,方为妥贴。

      看那样子,几乎就跟今日的浪人———专栏作者、翻译、插画家、设计师们遇到的情形一模一样。(当然,那些已有足够知名度的,自有大客户上门在此不作考虑。)

      浪人———自由职业者在酒馆型故事里,身处混乱但完全自由的市场,只要不大打出手,任何人都可以大胆报价,至于挑选权衡,那端赖雇主的眼光,而雇主通常得是老油条。而在公会型故事里,公会作为一个实力强大、分支众多、专业技能出色、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替代雇主审核,同时也垄断了这一个领域的人力市场。能力不足者、出不起价的雇主通常就会被排除于交易之外。

      对浪人与他们的雇主来说,究竟是哪种类型能让他们的交易更为顺利,以及获得更好的结果呢?我最近目睹的一次争论就是由于这个问题而起:在某个著名BBS上有个translator版,专供发布兼职翻译供求信息,因此爆发了一场关于是否应该规定最低报酬的争执。支持最低报酬者认为,雇主出价过低,却仍有众多新手接受,一方面影响整体行情,令熟练译者报酬也江河日下,另一方面则损害了此版形象,令雇主产生“这里是廉价而质量较差的翻译者所在地”的印象。反对者认为,雇主有各式各样的需求,新手也必须有机会尝试,因此不应将质量要求不高的雇主和经验较少的译者排除出去,而且雇主理应明白不同的报酬当然对应不同的翻译质量。

      我曾在那里聘用过两位译者。第一次,我恰如站在酒馆门前的一个菜鸟雇主,幸好所要完成的任务尚且容得我错上一次两次,最终结果还令人满意。但撇开我的好运气不谈,假如时间紧迫,没法请可靠的人复审、修改,那这一个小小的翻译活,分量并不比小说里攸关生死的任务轻上多少。无数自身没有这类专业技能的雇主,实际上都是在蒙住双眼冒险。因此第二次我就直接把报酬设为通常价格的两倍,再仔细挑选出一位态度最为顶真的译者。实际上,仍然是在碰运气!

      虽然酒馆型的雇佣会有些惊险,公会型又哪里省油呢。公会的一切职能都需要成本,一个理想的公会必定很贵,小雇主和穷浪人养不起。而简单粗糙的公会———例如最低限价的规定,对雇主来说没有意义。因为限制雇主出低价容易,只需封禁这些人的ID,但是为雇主提供质量保障,就困难许多。如果真能像奇幻小说中那样,把浪人们严格地分为一级剑士、二级剑士……一级魔法师、二级魔法师,光把公会本身的机制及其基础讲清楚,就需要好几本书了。我曾经在一些健身会所和汽车陪练公司见到给教练分级的情形,不过那都是固定职员,且人数不过一二十人、级别不过“普通、星级”两档。即使如此,他们从学费中提成的比例可一点也不少。

      浪人难做,因为鱼龙混杂之下,雇主出价通常只能对照最低值才不至于吃大亏。小雇主也难做,价格与质量的关系不稳定,则越是低价,变数越大。200元与250元相差只是25%,却足以令人努力证明自己的劳动值得后面的那个价格。60元能请到的人与索价75元的相比,有什么差别?天知道。

      难道解决方法只有让雇主自己变成行家一途?显然这将比现状更糟。但是我仍然相信有充分的沟通余地要好过没有,有人们的行事记录也要好过没有。如今的交易网站大多依靠信用度来为人们提供简单的信任基础,但信用度体系也有最重要的基础:足够多的买家和卖家。我很期待有谁能够用奇妙的想象力写出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各自为战的free lance,是怎样适度联合,建成一个共同市场———在此市场上,人们自由应征,自由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