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C17:基金周刊
  • C18:基金周刊
  • C19:基金周刊
  • C20:基金周刊
  • C21:基金周刊
  • C22:基金周刊
  • C23:基金周刊
  • C24: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4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
    国家投资公司获资方式会影响流动性
    ■看点
    ■编余
    国家投资公司成立对收缩流动性短期影响不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编余
    2007年04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编余

      我国如何使用巨额外汇储备,这是一个市场热门话题。国家投资公司成立及如何运作,尤其是国家投资公司获得资金方式如何,会对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产生什么市场影响?这更是一个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

      彭兴韵博士深入分析了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功能定位与外汇储备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及影响。在分析了三种获得资金方式的基础上,他认为国家投资公司以发行人民币债券方式获得资金,再用这部分资金购买央行的外汇储备资产进行投资,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据此认为,如果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以发行人民币债券方式获得资金,将会收缩流动性,并导致利率水平上升的市场影响。

      梁福涛博士同样透过分析国家投资公司获得资金的三种途径指出,通过对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发行外汇基金债券,再运用获得的资金去购买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资产,这种资金获取方式更为可取。据此认为,从短期来看,不会对流动性形成一次性明显冲击。从长期来看,取决于将购买的外汇资产在海外进行投资的绩效如何。

      当然,国家投资公司成立及运作,是否会对目前我国的流动性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话题,但值得资本市场投资者高度关注。不过,考虑到目前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仍未完成实质性改革,国家投资公司管理外汇储备的作用与影响可能仅仅体现在能部分缓解输入型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