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行业研究
  • B7: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2007 年 4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经营影响有限
    银行难道不是企业吗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需加快转型
    提高资源税税率势在必行
    偷逃税款不能一“补”了之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影响股市作用有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难道不是企业吗
    2007年04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倪小林

      

      银行是不是企业?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国内那么多银行上市发行股票如果不是企业,那这些银行上市就不好解释了。但是在银联卡跨行收费的问题上,银行的做法不得不令人生疑窦:银行难道不是企业吗?

      按理企业对于自己的经营行为有权自主选择,收费也罢不收费也罢,都是依照企业的成本核算,依照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制定营销目标。如此一个经营性收费问题,从两会上被代表委员们质疑开始,百姓的意见很一致,最后银联不得不服从大众用脚投票的结果。

      但是,事情好像并没有结束,银行业协会在发出取消通知的时候,那一番意味深长的表白在告诉人们,其实跨行查询收费是完全应该的,只是现在大家不接受,银行不得不“赔本赚吆喝”了。

      果真如此吗?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内资银行中也有很多特例,比如民生银行从来不收取跨行查询费用,在全国很多银行异地取款要手续费的时候,浦发银行一直不收任何手续费用。同样是银行,为什么有的一定要从储户手里收取费用,有的银行则可以自我消化这些同样的服务成本,有的银行理直气壮地认为只要我为储户服务了,手续费是理所当然要收的。我们循着这样逻辑不得不认为,那就是说有的银行经营成本高,有的银行管理到位经营成本低,经营成本高的企业必定没有办法内部挖潜来提高企业效益,只好把盈利的目标放在诸如收费等等项目上,而那些在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强的银行,就会很有自信地将经营目标放在创新服务产品和降低门槛上。

      当然,银行人士对此有不同的说法,我国的股份制银行是后起之秀,也就是诞生比较晚,它们为了进入市场,不得不降低自己的门槛,在经营上千方百计开发新品,而且还降低门槛吸引客户。如果这个推理成立,也就正点出了问题的要害。

      如果说新生的股份制银行可以跨行查询不收费、异地取款不收费,也就是说银行靠自身经营能够消化这些费用,并不存在如果不收取这些费用银行就一定会亏损的问题,那么银行收跨行查询费用本身就有些多余;而且有媒体曾经报道过,银联卡实行跨行收费之后,跨行查询的业务是下降的,也就是说这项服务不像当时预算收益时那样乐观,储户对跨行查询费用从一开始态度就很明确。

      按照一般经济学的原理,银行如果真是企业化经营,在经营问题上首先必须考虑利润是无可指责的。问题是如果只是一厢情愿问题就很严重了,那种带有强制执行方式的营销办法,一般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不但不会有储户喝彩,还会产生副作用。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人们在有更多选择余地的时候,便会放弃那些不为储户着想的银行,选择服务优良的银行。

      跨行收费对于银行的业务来说只是很小的一笔收入,似乎收与不收完全与银行的生存关系不大。笔者以为银联之所以如此带有感情色彩地表述取消跨行收费,做那种看似迫不得已的解释,同样不是因为经营受到什么大的损失,而是表露一种面对市场的复杂心态。

      银行作为企业,必定要回到市场中去,一定要站在市场的角度去考虑自身的竞争问题,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需要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最近,银行排队问题和银行卡跨行收费问题都很引人关注,本身就说明我们自己的银行虽然身在市场,其实离市场竞争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应该说我国银行业的硬件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对于资源的利用率,银行是不是真正心中有数,还值得打上一个问号;对于那些因为需要排过长的队而放弃或者转移的业务,不知银行是不是惋惜过。

      “与狼共舞”要有竞争的优势,才能长袖善舞。面对外资银行扩张势头,银行能不能像真正的企业那样去运作和经营是问题的关键。如果连跨行收费这样的问题都处理不好,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我们还能做什么呢?